胡支对
拼音hú zhī duì
注音ㄏㄨˊ ㄓㄧ ㄉ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胡乱对付;胡乱应答。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枉教你顶天立地,空教你带眼安眉,刚一味胡支对,则问你媳妇根前受制。”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他推説道尝滋味,喫下去便昏迷,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教我平白地説甚的。”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曲:“ 尉迟恭 捣米胡支对,蜂窝儿呵欠,口口是虚脾。”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不合情理,毫无道理。
详细解释
- 胡支对是由“胡说”和“支吾”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胡说指的是说话荒唐、不合常理,支吾指的是说话含糊、不明确。胡支对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不合情理,毫无道理,不讲道理。
使用场景
- 胡支对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荒唐、不合常理,或者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说话不明确、含糊其辞。
故事起源
- 关于胡支对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
成语结构
- 胡支对是一个由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其中“胡”和“支”都是形容词,“对”是名词。
例句
- 1. 他总是胡支对地说话,让人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2. 这个人说话完全胡支对,不值得相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胡支对”与“胡说”和“支吾”两个词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既荒唐又含糊其辞的样子,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言行不合情理、毫无道理相关的成语,如“胡言乱语”、“无理取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解释完全胡支对,根本不合理。2. 初中生: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的回答简直胡支对。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太胡支对了,读起来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