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昧
拼音hóng mèi
注音ㄏㄨㄥˊ ㄇ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鸿蒙。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且当鸿昧初起,文明未开之际,吾民族已能崭然见头角,能力之伟大,不亦可想?”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模糊、不明朗的状态。
详细解释
- 鸿昧形容事物的状态不明朗、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界限或定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性质、情况或关系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态度、言行模棱两可,不明确表态或立场。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鸿鹄将至,吾未知所之。”其中的“鸿鹄”比喻高官显贵,而“鸿昧”则形容对于高官显贵的去向不明,不清楚他们将去何处。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物模糊不明的状态。
成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个问题的答案鸿昧不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2. 他的态度一直鸿昧不明,让人很难捉摸他到底在想什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鸿鹄飞过,但它的去向却模糊不清,不知道它要飞往何处,这样就能记住“鸿昧”表示事物的模糊不明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模糊不清”、“暧昧不明”等,以增加词汇的丰富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人的回答鸿昧不明,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总是鸿昧不清,让我们很难理解。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解释鸿昧不明,让人很难理解具体的意图。4. 大学生:这篇文章的论点鸿昧不明,缺乏明确的逻辑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