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君
拼音zhuān jūn
注音ㄓㄨㄢ ㄐㄩ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谓专固君宠而擅权。顓,通“ 专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王氏 之权自 凤 起,故於 凤 始受爵位时,雄鸡有角,明视作威,顓君害上危国者,从此人始也。”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详细解释
- 颛君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颛”意为愚昧,不明事理;“君”指人。颛君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愚昧无知,不懂得事理,常常做出荒谬的举动。
使用场景
- 颛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思考、盲目从众的人。
故事起源
- 《汉书·食货志》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颛顼的皇帝。颛顼是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他在位时,因为不明事理,做出了一系列愚蠢的决策,导致国家陷入困境。后来,人们就用“颛君”来指代无知愚昧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顺序要求。
例句
- 1. 他的决策简直是颛君的行为,完全不考虑后果。2. 这个人怎么会这么颛君,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颛君”与愚昧无知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个愚蠢的皇冠,站在高处,什么也看不清楚。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无知、愚昧相关的成语,如“目不识丁”、“一知半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真颛君,连最简单的问题都答错了。2. 初中生:别听他的,他说的都是颛君之言,根本靠不住。3. 高中生:这本书的观点太颛君了,完全没有科学依据。4. 大学生:我们不能陷入颛君思维的泥沼,要用理性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