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宿习在词典中的解释

宿习

拼音sù xí

注音ㄙㄨˋ ㄒ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基本含义

  • 指久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详细解释

  • 宿习是由“宿”和“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宿,指久已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指习惯、习性。宿习形容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习惯或行为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使用场景

  • 宿习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习惯或行为已经养成,很难改变。可以用来形容不好的习惯,也可以用来形容好的习惯。例如,一个人有宿习早起锻炼身体,说明他长期坚持锻炼,不容易改变。另外,宿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的习惯或作风已经形成,很难改变。

故事起源

  • 宿习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带领军队与刘邦作战。当时,项羽有个习惯,每次遇到敌人,他总是选择与敌人决战,不退缩。这种习惯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因此被人们称为“宿习”。

成语结构

  • 宿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有个宿习,每天晚上都要看一小时的书。2. 这个团队有个宿习,每天早上都要开会讨论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习惯”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宿习的含义,比如“习惯”、“根深蒂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如“宿命”、“宿敌”等,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个宿习,每天晚上都要刷牙。2. 初中生:他有个宿习,每天晚上都要做作业。3. 高中生:我有个宿习,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功课。4. 大学生:他有个宿习,每天早上都要去图书馆自习。5. 成年人:我有个宿习,每天晚上都要锻炼身体。

拆字解意

宿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