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元书纸在词典中的解释
yuánshūzhǐ

元书纸

拼音yuán shū zhǐ

注音ㄧㄨㄢˊ ㄕㄨ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一种以毛竹为原料的纸张,出产于 浙江 富阳 等县。

基本含义

  • 指价值低廉、质量低劣的书籍或文件。

详细解释

  • 元书纸是由元朝时期的纸张制作而成,质量较差,因此引申为指质量低劣、价值低廉的书籍或文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内容浅薄、质量不高的书籍或文件,暗示它们对知识的贡献有限。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内容肤浅、质量低劣的书籍或文件。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或者没有价值的文字作品。

故事起源

  • 元朝时期,元书纸是一种廉价的纸张,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质量较差。因此,元书纸逐渐成为指代质量低劣的书籍的代名词。使用元书纸这个成语,可以说是源自人们对于元朝时期纸张质量的评价。

成语结构

  • 元书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本书的内容浅薄、质量低劣,简直就是一本元书纸。2. 他的论文只是照搬了别人的观点,完全是一张元书纸。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元朝时期的纸张质量较差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读了一本质量很差的书,感到非常失望和不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元朝时期的文化和纸张制作工艺。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纸上谈兵”、“纸上谈兔”等,它们都是用来形容只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理论或空谈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漫画书的故事情节太简单了,简直就是一本元书纸。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内容真的很浅薄,完全是一本元书纸。3. 高中生:我们需要读一些经典著作,而不是那些质量低劣的元书纸。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读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书籍,而不是一些元书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