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饫
拼音bǎo yù
注音ㄅㄠˇ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吃饱。《后汉书·刘盆子传》:“帝令县尉赐食,众积困餧,十餘万人皆得饱飫。” 沙汀 《困兽记》十九:“当他饱饫了酒饭,饱吸了鸦片回转家里的时候,他就劝诱 吴楣 回去求和。”
(2).犹饱受。 聂绀弩 《误人父兄》:“这时候,回想平日所曾饱饫过的孝的学说,恍然大悟。”
基本含义
- 饱食、满足的样子。
详细解释
- 饱饫是一个形容词,表示饱食、满足的样子。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吃得饱饱的样子,或者是指满足于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享受。
使用场景
- 饱饫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宴会上吃得饱饱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满足于某种享受的状态。
故事起源
- 饱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抑》中,原文是“饱饫餐饭,疾言不讳”。这句诗歌描绘了一个人吃得饱饱的样子,但却说话直率,不讳言不合适的事情。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吃得饱饱的样子或者是满足于某种享受的状态。
成语结构
- 饱饫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饱”和“饫”组成。
例句
- 1. 宴会上的菜肴丰盛美味,让人饱饫之余心生满足。2. 在经历了一天的劳累后,他坐在沙发上,感受着饱饫的幸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饱饫与吃饭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吃得饱饱的样子,然后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唐诗宋词》等,来了解更多使用饱饫的场景和语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宝宝吃完奶后,满足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一副饱饫的样子。2. 初中生:放假时,我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美食,真是饱饫享受。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走出考场,心中充满了饱饫的喜悦。4. 大学生:在大学食堂里,同学们吃得饱饱的,满足地笑着交流着。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全面学习和理解成语“饱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