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方言>北京土话

北京土话

收录日期:2025-08-07 09:19:29  热度:7℃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例:早上出门见面时打招呼:“遛早儿去呀?”

歇着吧:休息之意,例:您歇着吧,我来。阻止之意。例:你歇着吧,别再给我鼓捣坏了。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例: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例“瞧,来了新领导,他又该抖机灵了。”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逗闷子:开玩笑。例:“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

抖搂:“搂”读轻声,一般此词叠用。摆弄、抖动之意。例:“那几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长时间了,拿出来抖搂抖搂吧,见见风。” 说一说,亮出来之意。例:“一肚子委屈,全抖搂出来了”。“他那点儿事儿,给他抖搂抖搂。”

那主儿:“那”读音nei。指那个人,含贬意。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招惹他。”

陏陏:看看。例:“你那本书看完了,让咱也陏陏 ”。

满世界:到处。“界”轻读。例:“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套瓷:拉近乎,搞好关系。例:“别跟我套瓷,没用。”

油儿:滑头。含贬意。例:“嘿,他可油儿着呢,你可斗不过他。”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例:“咱俩谁跟谁呀,不用这么客气。”

侃,侃爷: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说的人。例:“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那主儿整个一个侃爷,没几句真的。”

颠儿:走跑。例:“吃饱了,颠儿吧!”

各色:特别,与众不同,怪癖。含贬意,例:“那位可各色着呢,谁也不爱搭理他!”

骨碌儿:“骨”读gu。一节儿,一段的意思。例:“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儿红颜色。”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例:“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抠门儿:小气,吝啬。例:“这人可抠门儿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东西。”

老爷儿:太阳。例:“老爷儿下山了,天快黑了。”

末了儿:最后。例:“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儿呢,想让你帮帮他。”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把得紧:控制的紧。 例: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棒棰:外行。

不老少:表示多。 例:还真~。

打这儿:从此之后。 例:~他是他我是我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倒气儿,闹气儿:喘气。 例:躺在那~。

兜圈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兜起圈子来。

cei: 摔碎。 例:饭碗~了。

该干嘛干嘛去:对比较讨厌的人,想说滚蛋,语气稍轻。

你们家人叫你呢:对比较讨厌的人,想说滚蛋,语气稍轻。

硌你脚了,耽误你脚落(lao)地了:别人无意踩着你而没有表示歉意, 讽刺的说 法

见天儿,渐天儿:天天。

老:总,如同南方人说“好”代替“很”。 例:~干这个也有烦的时候。

死旮旯儿:旮旯,角落。

死心眼儿:实心,老实。 例:~不是

挑眼了:挑理,怨别人办事不合规矩。

再说吧:指不了了之吧。

走嘴:本来不想说,没留神说出来了。 例:说~了,赶紧转舵。

嘴皮子:说话的功夫。 例:磨~,费~,耍~,逗~

菜了:了的加重词。 例:死~,完~是指死了,完了。

遛弯儿:散步。

倍儿:特别、非常的意思。 例:那楼~高。

多新鲜呢:这事儿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例:你又给我~。

下套儿:下圈套的意思。

玩幺蛾子:耍花招儿的意思,例:你少给我~。

搓:吃的意思。

露怯:丢脸的意思。 例:得,~了吗?

穿帮儿:露馅儿的意思。 例:这事,弄不好要~。

大概齐:差不多的意思。

涮:骗,耍的意思。 例:你小子,又~我。

逗闷子:寻开心。

跟:在,多用在“哪儿”“那儿”之前。 例:车~那儿呢。

歇:休息,完。 例:~了吧?

瞎,抓瞎,没戏:不行。 例:~了吧?

个色:形容人的性格不好相处。

起腻:男女之间亲热的样子。 例:你们俩甭在这儿~。

套磁:套近乎。

哥们儿:亲近的称呼,有时代指“那个人”

甭:不用。

逗:可笑,有趣。 例:嘿,你这个人可真逗。

成心:存心,故意。

鞋倍儿:鞋子的意思。

找抽:找打。

牛:非常厉害的意思,带有贬意。 例:你小子,别牛。

门儿清:麻将术语演变而来,意为明白,清楚。 例:这事我可门儿清。

忒:特别,非常

事儿:麻烦,罗嗦的意思。 例:嘿,你可真事儿。

味儿:臭味道大。 例:真味儿。

大法了:厉害了。

能个儿:厉害,长本事。

嘛:干什么,用在句前? 例:嘛呢?嘛去?

今儿,明儿,后儿,昨儿,前儿:指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 ,有时 也在 后面加一“个”字。

且:可得。 例:这事,你~等吧。

打奔儿:奔儿是吻的意思,打奔儿指结吻。

踮儿:跑,有逃的意思。

处:站在那里,呆在那里的意思。 例:你处那儿别动。

贫嘴:油嘴滑舌。

回头:有机会。 例:回头我帮你理理发。

蔫儿坏:表面上没什么,心里特别坏。

猜你喜欢

  • 安庆方言拾趣——“满口菜”

    安庆方言拾趣——满口菜”很多年前,我在安庆西门人家走动间,常听到主人家说满口菜”这句方言,开始难辨就里,待再三请教,方有所悟,只觉得这句安庆方言所包涵的家常生活气息有着传统的岁月沉香。

  • 安庆方言拾趣——“半油篓子”

    安庆方言拾趣——半油篓子”在皖西南,抑或在更多的地方,譬如说在吴、在楚、在中原,几乎都听到用半油篓子”来藏否人的比喻,这恰好与半桶水”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工”则就是

  • 安庆方言拾趣——“烧锅的”

    安庆方言拾趣——烧锅的”安庆方言中,称老婆为烧锅的”很普遍。这个称谓最早起源于农村,因为过去的乡下女人大多只能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天围着锅台转,为男人,为公婆和儿女洗衣浆裳,烧锅做饭

  • 安庆歇后语

    安庆歇后语小姑山下行船———山不转水转

  • 安庆方言拾趣——俗语中的家庭称谓

    安庆方言拾趣——俗语中的家庭称谓家庭称谓爹爹、奶奶、娘、老子(父)、姑、姨、舅、侄”等,在俗语中大多不再具有本来的含意,而是象征着某种人际关系。ldquo;你在这里开店,要孝敬当地的爹爹奶奶”

  • 安庆方言拾趣——俗语中的家庭称谓

    安庆方言拾趣——俗语中的家庭称谓家庭称谓爹爹、奶奶、娘、老子(父)、姑、姨、舅、侄”等,在俗语中大多不再具有本来的含意,而是象征着某种人际关系。ldquo;你在这里开店,要孝敬当地的爹爹奶奶”

  • 孔城方言——“跳跳死的!”

    孔城方言——跳跳死的!”孔城老街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老街东面的孔城河与江湖相连,一帆千里的水域文化塑造了孔城人直爽通透的性格,表现在妇女口头上的一句话是———跳跳死的!

  • 安庆方言拾趣——“奤不奤”

    安庆方言拾趣——奤不奤”究竟什么样的德行、表情,或者说什么样能力才是安庆人常常形容的那种奤(音ha)”?对此,我琢磨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