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生命的立起

生命的立起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6:02  热度:7℃

生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沙漠里有阳光,也有空气,但没有水。然而,沙漠里却有生命,这是自然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一只很小的虫子,能在没有水分的茫茫大漠一代代生存繁衍,我纳闷它们靠什么活着?看了电视上的一个自然类节目,让我再一次惦记起这些小生命,并对它们生出几分崇敬来。

清晨,小虫们早早起床,打开房门,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的家爬上来,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间,会有一阵清风从这个方向吹来,拂过沙丘的表面,最后,爬上小虫的身体。风缓缓地来,小虫长时间一动不动,在它们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它们相互融合,终于,成了一颗水滴。水滴从小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边,成了这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

这是一个自然的故事,也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求水活动,它发生在一种极其渺小、极其卑微的小生命的身上,它们每天都要重复着这样的劳作,靠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生命垫起,再垫起!我不太喜欢用其他生命的故事来幻化人类的行为,也不善于用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来启迪人类的精神,但这次不同,我已经不自觉地把小虫的故事看作是一个童话,把“它们”定义为“他们”和“她们”,像在月下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有如《三只小猪》和《小马过河》,这一切似乎与人无关,只是在人类生存之外,另一种灵魂在播种,它不会有呼啸的声音,也不会有清新的气息,不会让人痛,也不会让人快,它就只是一群虫子和一滴水的故事。但在孩子们眼里,小猪和小马就是我们的邻居,小虫也是。

自然面前,感动是多余的,所谓坚忍不拔,所谓顽强自信,小虫都无知,但人有知,所以就有了一句——天地有大美为不言。人世间可以忽略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发现的东西太多了,因而,突然的发现就会让人兴奋感动和自省,一切都不再多余。小虫就仅仅为了一滴水,一滴要活命的水,静静地在沙丘上立起,人呢?

我伸手摸摸自己的脊背,希望能发现有水流过的痕迹。

猜你喜欢

  • 咸丰皇帝为何只有一个皇子

    封建皇位继承制的原则是父死子继,立嫡以长。因此,历朝历代皇帝都把生育当成政治大事来抓,尽可能地充实后宫妃嫔,尽可能地生育更多的男性子嗣。清朝皇太极11个儿子,顺治帝8个儿子,康熙帝35个儿子,雍正帝10个儿子,道光帝也有9个儿子,唯独咸丰帝

  • 作画治病

    隋朝末年,隋炀帝花天酒地,荒淫无度,终于在晚年患上了多饮多食多尿的消渴病。太医官先后派了四五个一流太医,但都未能治好皇上的病。隋炀帝一怒之下,砍了他们的脑袋。其实,太医院里不是没能人。早先有个叫莫君锡的太医,生性豪爽幽默,不阿谀奉承,不追逐

  • 清朝皇帝会武功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

  • “抠门”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

  • 爱面子的皇上

    中国帝王的要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封建统治时期,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尤盛,他们为了维持“天子威仪”、“天朝中心”的面子,简直到了病态偏执的地步。公元前200年,刘邦即位第三年,以长安为都,萧何极尽财力,为刘氏王室大治未央宫。刘邦征韩

  • 皇帝的出气筒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相当强盛,因为“铁血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这对搭档配合默契、齐心合作。让人想不到的是,威廉一世常常在处理完公务后,满脸通红地回到后宫,显然是受了什么人的气。当实在忍不住时,还要乱砸东西,甚至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被砸

  • 乡下女人也风流

    蜒绵起伏的黄龙山,山明水秀,山下有一个村庄,叫武村。倒不是此村人以习武为长,而是此村人以“武”姓居多,传说这里有武则天的后裔,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武村有个女人,长得是千娇百媚,人称武媚娘。既漂亮惹人,又泼辣能干。尤其是她胸前那对大奶子,走起路

  • 把皇帝关进笼子里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真是老子天下第一。皇权高高在上,生死大权独断,谁敢去监督皇上可是,历史上有那么一个皇上,却被身边的大臣们所监督,大臣们有“监督权”,甚至监督权还被置于皇权之上。他就是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宋仁宗。在人事任免上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