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保保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保保是个什么样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3:58  热度:9℃

王保保,元朝末年著名将领,在大都被明军攻破之后,他更是成为元朝政府复兴的希望,辅佐昭宗继位,很受倚重。

王保保此名一听,都不像是蒙古人,但是他还有一个蒙古名扩廓帖木儿。也许是因为王保保这个名字的原因,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记王保保并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汉人。

这种说法在元末之时广泛流传,甚至有鼻子有眼,说王保保原本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后来因为建树颇大,功勋卓著,元顺帝为了彰显对其的恩宠,特赐名扩廓帖木儿给他。这种说法不仅仅是口头相传,在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有此指示,说王保保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以为王保保真的是一个汉人,忘掉了祖宗的姓氏,而成为一个,蒙古人走狗,帮助蒙古军队打中国人。但是公元1990年,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的坟墓在洛阳出土,墓志铭中明确写道: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这就很清楚了,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本名,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来因为扩廓帖木儿幼年多病,因而寄养在察罕帖木儿的家中,并过继给他为养子。

这个墓志铭的出现,一下子就定义了王保保的血统,是蒙古人血统,而不是汉人。至于他为什么叫王保保,大概是因为赛因赤答忽一家,长年寄居在中原,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而赛因赤答忽还是一个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的人,所以王保保有一个汉名应该也并不奇怪。

《新元史》和朱元璋对于王保保的评价不低,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新元史》:扩廓帖木儿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儿),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谓之奇男子,谅矣哉!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帖木儿等,战将也。

牟复礼:在为元王朝效命的地区性领袖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历史中肯定是这些领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低,但是在小编看来,王保保确实功绩很大,但是也并没有资格被人拔高到这样一种程度。他功绩很多,所犯过失也不少,至少这些过失在元朝末年那种局势下,可以算是有大影响的。

王保保从一开始就跟随自己的养父一起镇压红巾军起义,后来养父被暗杀,他接收养父的军队,继续镇压起义军,最终平定中原叛乱。这个时候军队气势恢宏,且有一个天大的好机会摆在眼前,王保保却没有抓住。那个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正在江南大战,若是王保保率兵南下,怎么也会啃出一大块肉来,但是他却专注于党争之中。与同是明朝极为倚重的地主武装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在朝堂上争权夺利。这一机会的丢失,使得朱元璋的势力得以发展成后来那般强大,也是王保保怎么也弥补不了的过失。

猜你喜欢

  • 楚宣王的烦恼

    1.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国力强盛起来,楚将昭奚恤由于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权势越来越大。2.楚宣王听说大臣们都争相去讨好昭奚恤,其他诸侯国也只害怕昭奚恤,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让他感到闷闷不乐。3.一天上朝时,楚宣王问大臣们:“寡人听说北方的国

  • 和平女神艾琳娜

    一“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在上海的香梅和平御园中有个和平许愿池,许愿池里有座和平女神艾琳娜的神像,听说只要对着许愿池里的和平女神艾琳娜的神像许愿,什么愿望都能实现。”王小凤兴高采烈地说着。“真的有那么神奇?”王宇婷半信半疑地说着。王小凤仰着头

  • 曹腾:绝代忠宦“被皇帝”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魏明帝曹叡决定追尊自己爷爷的爷爷曹腾为高皇帝。此事亘古无二,因为它有两绝:其一,曹腾跟曹叡无半点血缘关系,曹操的生父曹嵩只不过是曹腾收养的义子;其二,曹腾是个太监。正因如此,很多好事之徒断言,就算曹腾活过来,也会当

  • 和平艾琳娜

    二战时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国有个男人名叫齐惠,他是一个喜欢冒险的航海家。法国有个女人名叫罗曼,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贵族。当时天下战乱纷纷,法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国,似乎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而这种,伴随的往往便是无休止地战争。齐惠在国

  • 海马龙与海马凤之恋

    清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位于美丽的泰晤士河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宫之内此刻却是一片繁忙,无数的仆役忙碌的进出于皇宫的某间寝室焦急地为他们的皇后而祈祷,寝室之内美丽的皇后已经在那痛苦地生产了数个时辰,但是却迟迟不见那腹中小生命的降临。就在众人为之心焦

  • 一个妒妇两台戏

    一个妒妇两台戏一、幸遇伯乐明朝嘉靖年间,洞庭湖边的黄州府出了个名叫谢钊的神童,他.自幼父母双亡,却聪慧异常,五岁能诗,八岁能文,年方十岁便中了秀才,一时传为佳话。但是,接下来一连三次乡试,他却名落孙山。这倒不是谢钊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当时的

  • 拍朱元璋的马屁

    朱元璋,有明一代的开国皇帝。作为万乘之尊的皇上,朱元璋也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有人拍朱皇帝的“马屁”就是不足为怪的了。只是,朱皇帝的“马屁”也不是那好“拍”的。把朱皇帝的“马屁”拍好了,居然成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智慧故事”,讲起来,不知当

  • 马克波罗梦幻之旅

    传说,海神沉眠无尽深海之后,为了防止其他诸神跨越界限,派遣了其坐骑阿特斯每隔十年于大海上巡视;一面是对诸神的警告,一面是为了告诫人类不可在大海上胡作非为。这就是为何海上时常出现船只消失的原因所在。十三世纪,威尼斯著名的旅行商人波罗兄弟带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