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汉少帝刘辩简介 刘辩是怎么死的?

汉少帝刘辩简介 刘辩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5:35:57  热度:10℃

汉少帝刘辩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为汉武帝刘宏与皇后何氏的长子,在刘宏去世之后,继承皇位。

从皇帝继位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专门的人为帝皇建筑死去的墓穴。而因为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墓穴往往都极尽奇巧奢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墓穴,在后世闻名,光是建造这座墓穴,就征集了将近80万的民夫。虽然没有打开陵寝,但是光看陪葬的兵马俑坑,就可以想象墓穴的华丽。

汉朝丧葬,事死如生,帝陵黄肠题凑,陪葬品丰富。尽管汉少帝出生在东汉动乱时期,完全不能和秦始皇比,也不至于葬入太监墓穴中。一个皇帝,最后却葬入太监墓中,这完全是说不通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才使得汉少帝丧葬如此简陋出格呢?

东汉末年分三国,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军阀割据,最终使得东汉皇权丧失。曹操为什么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汉献帝无权无兵,只能任凭曹操摆布。

在曹操之前,还有一个封建军阀首领董卓,凭借控制皇帝而令诸侯。董卓的出现,就是汉少帝悲剧结局的源头。

出现军阀割据,是因为汉灵帝时期,黄巾军起义,而为了镇压起义,汉灵帝将权利下放地方,最终养大了地方军官的胃口。等到他反映过来的时候,已经是难以挽回。

汉少帝在汉灵帝去世继位,因为年幼,所以何太后临朝称制。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在朝中逐渐掌握大权。而在当时,还有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何进相抗衡。

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矛盾越来越深,到最后已经水火不容。为了彻底诛杀宦官,何进写信让当时为并州牧的董卓带兵进京,帮助他铲除宦官集团。

还没等董卓进京,何进就被张让、段圭等宦官杀死。何进的下属听到消息,带兵入宫,想要为何进报仇。宦官到底不是掌兵之人,无法与这些将领抗衡。所以他们借口何进部下要谋反,裹挟何太后和汉少帝出逃北宫。

汉少帝等人一番狼狈,好不容易才逃脱。等狼狈的回到宫中时,与董卓相见。汉少帝见董卓带着大军前来,一时被吓的大哭。董卓对此十分不满,认为汉少帝没有为皇的资格,这个时候就有了废黜汉少帝,另择新君的想法。

董卓入京后,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而因为何进去世,外戚势力一团散沙,何太后本人根本不能与董卓抗衡。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于是就威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汉少帝。

诏书中写:孝灵皇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

大致意思,就是说汉少帝不孝又不知礼,有辱祖宗社稷,于是将他废黜。汉少帝被废之后,陈留王刘协被拥立登基,改元永汉,为汉献帝。而汉少帝则被封为弘农王,在百官见证下,走下皇位,向刘协行礼。

汉少帝被废除之后,董卓却还不放过他。因为他本人的专制统治,引起四方群雄不满。当时山东的各部军阀,准备联合起来推翻他。董卓害怕这些人,以汉少帝刘辩为借口,就威逼刘辩自杀。

刘辩无法与董卓抗衡,被迫喝下毒药死亡。死了之后,汉献帝谥曰怀王。董卓不喜汉少帝,自然不可能将汉少帝葬入帝陵。但是若是重新修建坟墓,又不够时间。汉献帝思考再三,最终下令将刘辩葬入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

赵忠在世时,深受汉灵帝宠爱,也是个位高权重的太监。后来在宫变中被袁绍杀害,尸体被随意抛弃,这座墓穴就空置下来。而让人完全没想到的是,这座太监墓穴最终迎来了主人,还是个曾经的帝王!

做皇帝被人赶下来,做王爷被逼自杀,死了还葬入太监墓穴。活了十五年,在位五个月,刘辩的一生短暂而可怜!

猜你喜欢

  • 周杰伦:你可以不平凡

    人都要有梦想,其实我跟大家一样,我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只是学了点音乐而已。学了这些音乐,最后能够站在这个舞台演讲,也不容易啊。我没有考上大学,却来给你们演讲,你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方文山也才读过小学而已,不过他写的东西却能够被编进教材里面。

  • 巴金的逸闻趣事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

  • 丁磊成功背后的故事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丁磊丁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探寻他成功背后的故事,他的经历和经验,相信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借鉴和无形的力量。敢于挑战的创业时代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

  • 李彦宏的故事

    2004年,百度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国超越Google,而且此后在中国市场上将这个全球巨擘远远甩在了身后;2010年3月15日,百度再次实现超越:在有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百度股价首度超越Google,写下纳斯达克新的传奇。“李彦宏

  • 余光中的“恶搞”

    余光中先生才华横溢,不仅写诗、评诗,而且译诗,样样精绝。就连其平时的“恶搞”也颇见才思。据古远清教授说,他有一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一个学术活动,结识了余光中。在主办方的欢迎宴会上,余光中和他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 高仓健的三顿饭

    著名影星高仓健的去世,让2014年的冬天更寒冷了一些。无论是导演艺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深深缅怀这位影坛硬汉。高仓健精湛的演技让人折服,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也让人感叹。在高仓健的演艺生涯里,他曾经有过这样的三顿饭。在1977年的电影《幸福的

  • 商鞅的信与不信

    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

  • 科学“疯子”特斯拉

    1884年,正在纽约忙于工作的爱迪生收到一封老友查尔斯·巴奇勒的来信,信中说:“亲爱的托马斯·爱迪生先生,我不得不为你推荐一名年轻人。因为在当今世上,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你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了。”爱迪生把信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