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那些小人物的爱情

那些小人物的爱情

收录日期:2025-08-07 12:57:41  热度:9℃

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农民工韩祖荣带着妻子到北京城郊的一个小馆子里吃了一顿饭。他望着正埋头吃饭的妻子,妻子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滴落到面汤里。那顿饭,花去了韩祖荣三十五元钱。

“别哭啊,乖,多吃点”嘴笨的韩祖荣哄劝着妻子。韩祖荣的新年愿望是,让妻子的身体快点好起来,为他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以满足他那胸腔里汩汩流淌出来的父爱,和延续他们那人间烟火里的平实爱情。此前,妻子两次怀孕,但因为营养不良,两次流产。

韩祖荣是一个农民工歌手,在2009年“山寨春晚”的舞台上,他那原生态的歌声,打动了网络世界里无数心怀梦想的人。这成为韩祖荣人生中的顶点,他梦想成为第二个阿宝或王宝强。和妻子一同在北京漂泊的农民工韩祖荣说,做人要有大志气,他不满足于在北京卖点豆浆卖点小菜的日子,他要唱歌出名,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妻子也很支持他,坚信他是一个人物。这一切,都是因为埋在他们心里的爱情。

这一年过去了,韩祖荣与妻子经历了生活的颠沛流离之苦,妻子无怨无悔地跟着他。当他这个小人物的梦想之花经历了风霜雨雪后,韩祖荣突然明白了,他没能给妻子一点最真实的幸福。兜兜转转过后,他现在需要的,只是和妻子在最平凡的日子里相濡以沫。韩祖荣说,我们是小人物,小人物的爱情,根本不需要在舞台上引吭高歌,有一盏普通却最温暖的灯就够了,让他能够抱着她,对她轻声说:“你真好看!”

“你真好看”,是韩祖荣和妻子结婚五年来,他对她说的唯一一句赞美她漂亮的话。这句话,让跟着他奔波了五年的妻子,感动得落泪。这一对小人物的爱情,在北京这个人流如潮的巨大舞台上,谦卑如泥土,平凡如小草,却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我家楼下大街上,都会传来清扫大街和搬运垃圾的声音。那是一对清洁工夫妻,在星光还没有从天空隐去的时候,他们便一同起床,穿过还在鼾声中沉睡的城市,结伴而行开始清扫大街。有一天早晨我出门晨跑,在树下,他们把保洁工具放在一旁,正相互偎依着吃馒头,那男的,还把馒头一片一片撕下来,喂到妻子嘴里。望见这一幕,我的胸腔里漫过一股暖流,张开双臂向马路前方开始奔跑。我想通过奔跑的方式,来传递与延续这一份感动,让一个城市的早晨,充满苏醒过来的温柔。

我家对面的夜市,有一对摆小吃摊的夫妻,妻子患有眼疾,丈夫是一个患侏儒症的残疾人。每天,他们经营着自己的小吃摊,快快乐乐地吆喝与忙碌,在他们脸上,没有一点因生活艰难而流露出来的痕迹。有一次我看见,他们一前一后地挑着担子,摇摇晃晃地回家,还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一天,那女人告诉我,女儿就要大学毕业了,他们一家人的好日子,也要开始了。城里的月光,照亮了他们的梦想。那男的对我说,等女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以后,他要带着妻子去旅游一圈,他还要背着她,登上长城去看一看。

我采访的一对中年夫妻,丈夫患了肝癌,女人把自己的一部分肝割下来以挽救丈夫的生命,但后来丈夫还是离去了。女人哭着对我说,她不后悔,就是事先知道结局,她也愿意把自己的肝割下来给他。她说,谁让他们是这一世的夫妻啊。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舞台上回荡;牛郎与织女的爱情,在天河里遥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许仙与白蛇的爱情,在神话与传说里惆怅。这些爱情,千古流芳。

然而,那些传世的爱情,我们只能仰望。这些小人物的爱情,才构成生活中真实的画廊,镶嵌在尘世的土地上,镶嵌在普通人的心上。

猜你喜欢

  • 命运也会青睐苦孩子

    13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他从学校辍学,到一家亲戚的肉铺去打工。16岁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全职屠夫。生性乐观的他,喜欢一边割肉一边唱歌,他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在用刀尖跳舞。一天,有位老顾客打电话来,说家里要招待客人,让他送些牛排过去。当他走进顾客家

  • 打工妹是如何变成大翻译的

    王旭,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中毕业便辍学打工。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奔波了一个多月,才在哈尔滨市建筑工程队当了一名小工,月工资仅800元。然而,她并不甘心,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时不时地问自己: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不

  • 把嘲笑当做成功的肥料

    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七岁时,他到特拉维夫一所学校的化验室里打扫卫生,耳濡目染之下,他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一些刁钻的问题,让老师也难以接受,于是,罚他跑步,抄作业,打扫教室,便

  • 给陌生人写一封信

    柴田和子是日本颇具传奇色彩的保险营销员,她曾经在一年时间内创下过120亿日元保费的超高纪录,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营销大师在进入保险业之前,是一位只会做家务的家庭主妇!1970年,柴田和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一家五口靠丈夫在工厂里的微

  • 请给你的对手留一扇窗

    他的第一位对手是一位老货郎。那时候,他只有15岁。他与老货郎一起挑着货郎担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做生意。你卖针头线脑儿,我卖线脑儿针头,相互之间,难免有些竞争,甚至争吵。于是,两个人便成了“敌人”,有时候,一连两三天不说一句话。一次,他中

  • 目标愈远,愈需脚踏实地

    少年约翰哈佛是个抱负十分远大的人,他梦想着将来创办一所大学,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然而,在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约翰哈佛,时常陷入人生的困惑,他不明白远大理想和身边小事的关系,不明白一个人应该凭什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又感到

  • 跟着兴趣走

    他从小就喜欢拿着粉笔在墙上地上满世界地涂抹,虽说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但凭着天分,他居然能做到画啥像啥。由于经常到处画,他在当地还混出了一点小名气。但父母却认为,这只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所以既不反对也没有刻意支持。因为在画画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

  • 从生活困顿到千万富豪

    他出生在天津,父母是普通职工。他最初接触漫画是在小学二年级,当时班上流行《龙珠》《圣斗士》《童话大王》。父亲想培养他的爱好,就把他带到书店逛,问他想买什么书,他毫不犹豫地选了《龙珠》。《龙珠》买回家后,彻底打动了他,把他看得又哭又笑。《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