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收录日期:2025-08-12 20:31:59  热度:10℃

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一团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该往哪儿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擦湿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猜你喜欢

  • 满与不满

    满与不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满足与不满足是常常出现的情绪状态。作为人类,我们总是追求满足感,希望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满足。然而,当我们达到了某个目标或者拥有了某些物质享受时,往往会发现满足感只是短暂的。而不满足感,却常常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

  • 杯子 湖泊

    杯子 湖泊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有一座美丽而神秘的湖泊。这个湖泊是由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创造而成,传说中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找到湖泊的入口。湖泊的水是如此清澈透明,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地之上。每当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时,湖水会闪耀出耀眼的光芒,美得令人

  • 两个美人

    两个美人在一个古老的王国里,有两个被誉为美人的女子,她们分别是金莲和玉簪。金莲长相娇艳动人,粉嫩的嘴唇宛如樱桃,修长的眉毛宛若柳叶,浓密的睫毛投下勾人的电眼,一双秀丽的玉手令人称奇。她容貌出众,聪明过人,博学多才,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玉簪则是

  • 随时 随遇 随喜

    随时随遇随喜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我们行走在各种各样的路上,面对不同的风景和挑战。而在这旅途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随时随遇随喜地面对一切。这个标题所表达的含义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随遇而安,随喜若神。而这样的心态对于我

  • 在诱惑面前

    在诱惑面前,人们往往会陷入困扰。诱惑似乎无处不在,它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不论我们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年轻还是年长。诱惑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它让人们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些人沉迷于诱惑,无法自拔。他们被金钱的诱惑所驱使,在追求

  • 眼睛与大脑的距离

    眼睛与大脑的距离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而大脑则是我们思考、分析和理解的核心。眼睛与大脑之间的距离看似微小,但却是我们感知和认知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距离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 奔跑的马

    奔跑的马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匹名叫“闪电”的黑色骏马。它高挑而强壮,浑身散发着勇气和自由。每天,马厩的大门一打开,闪电就会像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出来,奔向辽阔的草原。闪电的主人是一个年轻的牧民,他对于马的照顾非常用心。他每天都会早早起床,

  • 舍不得

    舍不得舍不得,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又是一种无奈的表达。人们常说,舍得一身剐,救得千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舍不得。舍不得那些曾经让我们快乐、幸福过的事物,舍不得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人。有一对好朋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无话不谈,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