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分人羹

不分人羹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5:42  热度:10℃

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与太平军的战争,基本已尘埃落定。除了曾国荃围困的金陵尚未攻破,其他地方的太平军都被消灭。

为了早日攻下金陵,朝廷下旨,让那些拥兵的巡抚发兵助剿。左宗棠接到圣旨后,立即将水兵营调过去,还把炮队也派到金陵;李鸿章却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诿,不但不派兵增援,还索性请假回老家成亲。

这让众人很是不解,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因为恩师举荐,他才做了江苏巡抚,而曾国荃既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曾国藩的属下,帮曾国荃就是帮恩师啊,为何他却如此忘恩负义?

几个月后,金陵被攻破,曾国藩兄弟领了头功,分别被封为侯爵和伯爵,荣耀无人能比。让人费解的是,第一时间出兵相助的左宗棠不仅毫无功劳,还惹得曾国藩老大不高兴,主将曾国荃也非常不满,就连士兵们都非常抵触。而未出一兵一卒的李鸿章却得到曾国藩夸奖,经曾国藩奏请,他被朝廷加了头等顶戴,并被封为一等伯爵。

原来,曾国荃围困金陵已长达两年之久,城内所存粮草早已用尽,太平军先是挖野菜充饥,到最后野菜都挖光了,只能喝雨水和河水,而且天王洪秀全已染重病,生命垂危。大家都知道,太平军气数已尽,克复金陵只是早晚的事。

这么大的功劳,岂能让曾氏兄弟独享?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向朝廷奏请发兵相助,朝廷也想早日克复金陵,便下旨让各路人马增援。

湘军吃了那么多的苦,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工作,眼看胜利在握,却凭空跑出来一帮人要抢功劳,心里当然不乐意。李鸿章只供粮饷却不派兵,就是不想分别人锅里的羹,不想抢别人的功劳,正因如此,曾国藩才对他特别感激,也愈加器重。

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利益受损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最终赢得更长久的发展。

猜你喜欢

  • 个性,一个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特有的东西,是一个人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网上有一则故事说: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四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

  • 屈原沉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秦国相会,当面订立盟约。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却一股劲儿劝楚

  • 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若是你的手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契柯夫人生,不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永恒关注的话题。直面人生,有笑对者,有哭对者,有愁对者,有悲对者,有忧对者,有怕对者,……凡此种种。因为不论什么

  • 人生似茶蛋,有裂痕才入味

    人生似茶蛋,有裂痕才入味人人都渴求心想事成。然而,当老天真的给了我们幸福美好的东西,那些东西,往往变成摧毁我们的骇人凶器。人人都害怕煎熬苦难,但是,我们总要到最后才领悟到,没有这番煎熬的过程,锅子里的大骨海鲜和珍贵香料,根本无法入味到「人生

  • 坚守信念的范仲淹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

  • 苦学成才的范仲淹

    宋朝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名相范仲淹,他虽然出身贫苦,自幼孤贫,却勤学苦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以真才实学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在文学史上还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作品,是在困境之中崛起的典范。出生于公元989年的范仲淹,还不满一岁父亲就离开了他,

  • 范仲淹的家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不仅自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贫俭约家风纯朴。天圣三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治理水患。许多前任都是简单地修修堤坝应付而已,范仲淹却亲自去海边,与当地居民商讨良策。民工们

  • 儿子的“521”密码

    一小壮壮的妈妈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521”。妈妈吃了一惊:这是什么意思啊?她想问一问壮壮,但孩子睡下了,鼻翼间发出轻微的鼾声。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是不是和这张纸条有关系?她把纸条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