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元璋为何执意传位朱允炆?朱棣为何不是他

朱元璋为何执意传位朱允炆?朱棣为何不是他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6:46  热度:8℃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他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四年皇位,随后靖难之役,皇位被叔叔朱棣夺取。

能从正统继承人手中夺取皇位,以地方战胜中央,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他又是朱元璋的亲子,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能干的儿子朱棣,而要隔一辈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呢?

后世有人分析,这是因为朱元璋想要立下继位原则,以期杜绝日后子孙在皇位继承上的各种纷争,确保江山永固。这也许是一方面原因,但绝不是全部。个人认为,这也许是因为朱元璋极强的掌控欲。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就立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此后朱标成为朱元璋正式继承人,朱元璋送给他仁、明、勤、断四个字,让他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既然确立了太子,自然也就没有其他儿子什么事儿了,于是朱元璋就将其他儿子们都分封出去了。但可惜的是,朱元璋心里的完美继承人英年早逝,先他一步去世。这时候继承人位子空出,该由谁做呢?

不同于其他皇帝另选一个能干得宠的儿子,朱元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首先朱允炆处于嫡系一脉,虽然母亲原先不是正妻,但后来得以扶正,所以朱允炆符合立嫡的原则。

其次朱允炆性格和脾气与朱标差不多,孝顺而又仁慈。朱标患病期间,朱允炆长期伺候病榻,昼夜不离,这么一干就是两年。朱标去世之后,因为守孝哀痛朱允炆身体消瘦,朱元璋还称赞: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建立了国家之后,为自己的后人铺好了路。他认为自己百年之后,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守成的君主,所以选择了儒家推崇,有仁美誉的朱标,而不是战场上大杀地方,建立军功的朱棣。

朱标去世之后,想到的也是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朱允炆曾上书劝说朱元璋修改了《大明律》许多苛刻的酷刑,这让许多大臣十分欣慰,所以支持朱允炆上位,远远高于支持朱棣。

另外一方面,朱元璋认为自己选择孙子继位,儿子们就都没什么好说的,就会共同辅佐自己的孙子,得以君臣相得,千秋万代。

虽然自己的继承人看起来温和,但是自己还在,一定能让国家顺遂继承。他害怕老功臣们特别是大将功高震主,所以他给后继者铺路,才有了后来的大杀功臣,血流如海。

但是他没有想到,问题最后还是出在了自己的儿子方面。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朱棣等藩王最终还是联合起来,反抗建文帝统治,最终三年国家内乱,重新确立了皇位传序。

若是朱元璋九泉之下得知,是否想过不如干脆传位给朱棣,还少了那么多事呢?

猜你喜欢

  • 想下地狱的参议员

    一天,一位参议员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被一辆卡车撞死了。他的灵魂来到了天堂,在天堂门口受到了圣彼得的接见:“欢迎你来到天堂。在你安置下来之前,似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里很少见到高官,所以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安置你。” “没问题,让我进去就是了。

  • 烟斗

    王对邻国宣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近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距离战争已经太过遥远。邻国也是,两个王的爷爷是莫逆之交,到了王这一代,更是亲如手足。邻国之王送王一匹千里马,王马上回送邻国之王十箱赤足金,邻国之王再回送王百位绝色美女,王无以回报

  • 一棵梧桐树的哀叹

    听到南京市政府将优化地铁方案,尽可能减少梧桐树移植的数量,我和伙伴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至少短时间内我们不需要背土离乡了。就在几天前,我和我的两百个伙伴还在为即将到来的迁徙忧心忡忡。 春风和煦,如果你路过任何一棵梧桐树时,听到鸟儿鸣啾,那是我

  • 兔子官文化

    假如兔子当了官,从古到今对兔子的一切思想评说,都将彻底颠覆! 1、摒弃“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陈腐观点。破旧立新、与时俱进,鼓吹以食为天、讲究实惠的法则,哪里有草哪里吃,跑到哪里吃到哪里,不管是野地草还是窝边草。所谓“狡兔三窟”的典故,是对芸芸

  • 走近外星人

    外星人智商高,发明了一系列仪器来杜绝谎言。 开会,公司董事长主持会议,部门经理发言:“董事长的决策高瞻远瞩,我完全拥护董事长的英明决策。”“完全”等于百分之百,遇到这样的字眼,一切程序都会自动停止,大屏幕上会快速出现这个经理的心脏示意图,如

  • 三更有人敲门

    清朝有一位书生吴宁,和同学结伴来到澄江,参加选拔贡生的科试。头一年岁考中,吴宁在经、古等科目连得第一。他心想这次拔贡,稳操胜券,同时也带了足够的银两。于是他每天待在客栈里,与同学们喝酒赋诗,很觉得意。 客栈里住着一位善于看相的相士,吴宁与他

  • 魔镜里的公主与王子

    国王有自己的领地、臣民和城堡,就是国王还没有王妃。国王于是叫来了魔术师——一个很久以前就居住在森林里的魔术师。我想找一个王妃,找一个才貌出众的女人为王妃。事情办成,要多少报酬都行。”好的,让我来找找看吧!

  • 瀑布旁的鸟窝

    某地举行了一次现场命题美术比赛,比赛主题是宁静”。许多画家参加了比赛。比赛组委会从众多佳作中挑出两幅作为一等奖的候选作品。但是,让哪一幅成为一等奖,有很大的争议。第一幅作品画了一池碧蓝的湖水,湖水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宛若一面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