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以“哭”占先机的曹丕

以“哭”占先机的曹丕

收录日期:2025-08-07 20:07:38  热度:9℃

曹操的三个儿子中,曹植文采出众,曹彰擅长带兵,曹丕则没有自己的特长。但是他却毫不费力地击败二人,坐上太子的宝座。其缘故,后来被人总结为“曹丕三哭”,每一次都哭得有特点、有寓意,就是这三哭使曹操对其另眼相看,最终以太子之位许之。
一哭

汉代末年,三国纷争,常年征战。一日,曹操带领大军出征,三个儿子前来送行,曹植在随行谋士的暗示下,来到曹操的马前说,父王就要外出征战了,儿子不能伴随左右,为了预祝父王凯旋,我特意作了一首诗。接着,曹植开始朗诵自己在前一天夜里创作的诗词。果然,气势磅礴,很大气。众人听完齐声喝彩,曹操很是受用,当即夸奖曹植诗作得好。曹彰也不甘落后,上前请示要求和曹操一起外出征战。大家看到曹彰早已披盔上甲,一副誓死追随的样子,纷纷出言赞扬,曹操当即表示同意。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众人一看,那不是曹丕吗?曹操就让人将曹丕叫来问其故,曹丕泪流满面说,父王就要出发了,这一去少则三五月,多则一年,父王不在时,谁来教诲我啊?而且今后很长时间不能和父王共享天伦之乐,因此很是伤心。曹操一听深受感染,不禁也流下了眼泪,并且好言安慰曹丕。

这一哭哭得真是时候,在零成本下就虏获了曹操的心。

二哭

曹操的三个儿子时刻都在寻找机会想表现自己。曹操喜欢诗词,曹植就经常与之交流,曹彰则利用自己高强的武艺和曹操切磋。那曹丕怎么办呢?这时候,有人在曹操面前告发曹丕,说他不读书,还经常日睡三竿。曹操颇为生气,一天早上,他到曹丕府上暗访,却看到曹丕正拿着书本在院子内看书。曹操颇为疑惑。了解了曹操的意图之后,曹丕顿时大哭,说,父王,我是您的儿子,别人说什么您就信什么,您这么不了解我,我真是很痛苦啊!曹操一听认为很有道理,就安慰曹丕,并表示以后将经常召见了解其生活情况。其实,那个告密者是曹丕自己派去的。

这一哭将曹丕拉到了和曹植、曹彰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

三哭

曹操想确立太子的消息传出以后,群臣认为曹植和曹彰的机会比较大,于是纷纷投靠到他们门下,形成了两大阵营。曹丕身边则鲜有人来献计献策。而曹植和曹彰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曹丕什么也没有准备,而是跑到曹操面前痛哭流涕。曹操非常不解,就问,别人都在为争夺太子位置进行准备,你却为何跑到我这里哭泣啊?曹丕说,父王,我对太子的位置不像他们那么感兴趣,而是为了你和国家感到难过啊!曹操感到不解,就问,这话怎么说啊?曹丕说,父王要立太子,说明父王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在为自己以后的事做准备了,可是父王不在了以后,我们这个国家靠谁来治理啊!我们怎么能担负起这么大重担啊?

曹丕一席话说得曹操老泪纵横,更觉得曹丕的可贵了,一来在别人都为太子位置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曹丕却能反过来想到我的身体,说明他重情重义;二来他想到了我离开人世后这个国家如何治理,说明他有政治远见。

就这样,曹丕在争夺太子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他靠拢,并促使他最终登上太子的宝座。

我们姑且不讨论曹丕为人如何,但是从这三件事起码我们看到曹丕很聪明,在做人和处理问题中的确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笔者不是要读者学习曹丕,但是曹丕在面对不利情况,敢于采取智慧的措施化解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猜你喜欢

  • 张之洞购石缸

    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晋谒慈禧太后,因未能获得回任的号令,一时不敢离京。谁料到这一待即是一年。张之洞素性奔放,在京城失业无所事事,闷得发窘,便常常带着家丁往古玩街琉璃厂闲逛。从东口走到西口,又从西口走到东口,凡古玩店必进往看一看,遂

  • 包公枉法

    在安徽天长干了三年县长,任期已满,包公升了官,被派到广东肇庆做市长(知端州)。肇庆生产砚台,所产端砚驰誉全国,以往到这儿仕进的人,临走都整车整车地装砚台,归去好给亲戚伴侣和朝廷要员送礼。包公不这么干,他在肇庆三年任满,一方砚台也不要,正应了

  • 王莽的棋局

    做人难,做中国农人更难。依照此刻的说法,古代中国的农人尽对是弱势群体,他们肩负着缴纳国度尽大部门税收的重担,在官府中却没有选票,也没有本身的新闻讲话人和形象代言人。不外,古代中国仍是有一些位高权重者,他们感触感染到了平易近间疾苦,立志要帮忙

  • 范仲淹够狠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个励志的大典型,两岁死了父亲,四岁随母亲再醮寄养山东,念书极其吃苦。划粥而食不说,大寒天还用冷水浇脸醒神,最利害的是,五年不解带,也就是说五年没脱衣服睡觉。从这一点来讲,范仲淹对本身有点狠。范仲淹说先全国之忧而忧

  • 被人赞美的赵高

    一提起秦代的赵高,大师想到的是指鹿为马窜改圣旨,制造秦代宫庭政变,草菅人命,最后杀死秦二世,造成了秦代的衰亡。这些都是赵高的B面,是断章取义,若是联系赵高的人生前半段,得出的结论就会有天地之别,下面我们抛开小我之见,听一下赵高的A面。赵高是

  • 张之洞和听月楼

    晚清重臣张之洞持久在外为官,很少回抵家乡。此日他接抵家乡的信儿,说筹办为他盖一座高楼。张之洞一听很欢快,本身辞职归里后,可以悠哉游哉地登楼看月、喝酒赋诗了。欢快之余,他亲身为高楼起了一个高雅的名字看月楼。看月楼完工此日,张家大宴宾客,楼上楼

  • 好辩皇帝司马昱

    东晋时辰,有个叫司马昱的皇上,很是伶俐勤学,常与臣子驳难,朝廷上下无人能敌。有个姓牛的宰相,为了拍皇上马屁,提出请皇上召集全国辩士到京一会,一来好提拔人材,二来也扬扬万岁的才名。皇上被牛宰相吹嘘得满意失色,颔首赞成,因而牛宰相拟了一慌张榜,

  • 李白不上船

    杨贵妃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总想李白为本身写几首诗,就要玄宗把李白宣进宫来。当时,李白正在安徽顽耍,听得皇上宣召,只觉得立功立业的时辰到了,很是兴奋,牛气冲天的诗句脱口而出:仰天大笑出门往,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在皇宫享受着大唐最高规格的招待,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