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杨利伟:一飞冲天 千年梦圆

杨利伟:一飞冲天 千年梦圆

收录日期:2025-08-08 00:40:53  热度:9℃

2003年金秋,他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国家授予他“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随着他的成功返航,全世界也为之瞩目,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舞台从此更加广阔。

时至今日,他说他仍无法承当这样的褒奖,因为他是代表祖国和人民出征。他也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一直都在努力仰望天空,天空也赋予他更广袤的人生。

锤炼锻打铸就英雄出征

1983年,杨利伟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那年,他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与蓝天结下不解之缘。

杨利伟在妻子张玉梅的理解和支持下,1993年初,来到驻川航空兵某团,用了两年多时间,他终于飞完了歼击机的基础课目,掌握了全部技能。到1996年为止,他基本年年飞全勤,总共安全飞行1350小时,成为一名优秀的“全天候”歼击机飞行员。

不仅要飞好,还要飞得更高。当他得知要进行航天员选拔时,心中对这份神圣职业的向往便无可抑制地萌生了。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需要一个巨大的转变,其间的艰难曲折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首先要闯过的就是航天科学的基础理论关,仅一本《载人航天工程基础》,就有厚厚的600页。对当了10多年飞行员、习惯了长期户外训练和飞行的航天员们来说,实在是一种考验。基础理论结业考核,杨利伟得了93分,在同一批选来的战友中成绩名列第一。

闯过航天基础理论这道关,挑战生理极限的体能训练和航天模拟环境训练又开始了。每一项训练都称得上是“魔鬼训练”:在俄罗斯的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杨利伟和战友第一次登上由一架伊尔-76型运输机改装的失重模拟飞机进行失重训练。云海中,飞机沿抛物线连续俯冲、拉起……让他们反复经受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考验。在国内,模拟器训练,炎热的盛夏,他和战友要穿上保暖内衣、厚重的航天服,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要明显下降;他们还被拉到各种野外环境中进行沙漠生存、水上救生、高空飞行、空中跳伞等极限训练……

“我至今也不觉得,自己有过人的聪明,关键是用心和用功,而用功的关键在于讲究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困难和挫折就像湍急河水里湿滑的石头,一不留神就可能让你滑倒,然而了解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这些挫折,却又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让它们变成帮助你渡过河流的助力。在一次次体能和心理的超负荷训练后,我慢慢摸索到一条规律:当一件事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接近成功了。”从走进中国第一代航天员行列那一刻起,杨利伟就把为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

凯旋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0、9、8、7……”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 听到“4”的时候,杨利伟下意识地举起了右手,冲着摄像头的方向庄严敬了一个军礼。“这是飞行程序中没有安排的。”他说,“但在那个万众瞩目的神圣时刻,只有敬礼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2、1……点火!”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腾空而起。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杨利伟刚开始感觉良好。但很快,他就遇到了麻烦--火箭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此前,他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杨利伟说,“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幸运的是,经过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共振问题,在以后的飞行任务中再没发生此类情况。

进入太空,杨利伟享受着失重的快感,看到蔚蓝的地球,他不禁发自内心地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感到自豪,为全人类的伟大感到骄傲。他深深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飞行,而是代表所有中国人。他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下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并把日志举到摄像头前,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激动的心情。

2003年10月16日 执行神舟五号任务航天员杨利伟返回西郊机场被欢呼的人群抛起 (摄影:朱九通)

“备战神舟五号任务期间,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难”

2001年底,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得了严重的肾病,经常腰疼,杨利伟当时训练紧张,而5岁的儿子又需要人照顾,杨利伟妻子的病一直拖了大半年没有去检查,直到出现尿血才慌忙去了301医院,当时就留院治疗,并做了穿刺手术。他的妻子术后第二天,杨利伟要去吉林进行飞行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一次性的,无法补课,走还是不走,他的心里充满痛苦和矛盾。

那晚,他在妻子病床前坐了整整一夜。他的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故作轻松地动员他按计划参加训练。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妻子每个月都有10天要在医院里度过,他都要提前开好转院单,把妻子送到医院办好手续,再赶回航天城继续训练。他的妻子住院时,儿子没人照顾,大队特批他可以住在家里,每天照顾孩子入睡,10点后他开始自己的学习,第二天清晨把孩子送上学校的班车,再赶回去继续训练。

在家里,杨利伟和妻子分工明确,家务一般妻子做得多,但涉及到电器之类的都归杨利伟管。去发射场前,杨利伟对妻子说:“我教你调调电子闹钟吧。”张玉梅说:“我不学,等你平安归来,你自己调。”

这些年来,杨利伟与妻儿聚少离多,心中总有几分歉疚。

“我深深知道,是祖国和人民选择了我,是千千万万科技人员托举着我飞上太空,而飞天正是我们每名航天员的职业和事业、初心和使命。”神舟五号飞行结束了,世界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看到了中国航天科学事业的历史跨越!世界也从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和中国军人的风采。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初探太空之后并未止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天地往返到空间出舱,从交会对接到太空驻留,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等任务的顺利实施,中国载人航天迎来了空间站建设的新时代,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脚步将会迈得更高更远更稳。我们全体航天员将同全国人民一道,埋头苦干,砥砺奋进,以拼搏和汗水,共同奋进新时代、再写新辉煌。”这就是杨利伟,钢铁一般的意志,心如止水般的从容。(弟辰晨/文)

猜你喜欢

  • 堵车

    天空洒着薄薄的细雨,路上车子龟缩缓慢前行,雾蒙蒙的天气,人们都躲在了屋子里,除了赶着上班和办事的人员稀稀疏疏的穿错在路边的人行道上。下午四点多,还没有到上下班高峰期,作为这个城市的主干道,一道红绿灯前,四面排着一串等待行走的车子,弯弯扭扭的

  • 惊险之旅

    林荀是一个爱探险好挑战的在校大学生,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到全国各地旅行。这不,今年的暑假即将到来,林荀又开始计划暑期的冒险之旅了。经过行前的充足准备,林荀便踏上了“征途”。两天的行程,林荀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这里有着一片茂密的

  • 景似当时人依旧

    艾琳娜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她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安静的小城市,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为车祸过世了,因而她一直在法国与姑姑生活在一起。幼年丧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也许承受了太多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伤痛,艾琳娜养成了坚毅的性格。24岁生日这天,艾琳娜坐

  • 买来的媳妇

    1996年村子里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但也没有挨饿受冻的。但是总有几户人家讨不到老婆,大体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家里太穷,穷的连砖瓦房都盖不起来,一年到头只靠着几亩田地过日子,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家里有一个两个孩子娶不上媳妇并不少见。二则因身有

  • 楼兰密码

    刘思尘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晃荡了两年。父母天天想着要给他张罗门亲事,使他不再像个无头苍蝇似的浑浑噩噩。可他压根不在意,总是敷衍一通,结果不了了之。这不,昨天他舅舅给介绍了个对象,人家也是大学毕业,约定今天见面。可早上思尘忽然告诉

  • 细说吃住

    打开重庆海棠晓月温泉度假胜地宾馆我们客房的房门,哇!室内空间及其设施的满意度让我和妻子吃惊不小。我俩是刚刚在五星级总统二号豪华涉外游轮上住了3天才过来重庆入住这座挂三星级标识宾馆的,而这三星级的房间仅在面积上就要比那个五星级的翻了个倍。室内

  • 上船轶事

    从开始总统二号游轮旅游的第二天早晨起,我就有一个念头,我总想着要寻找一个参照物,以便对头天晚上的遭遇有个清晰的比较。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昨晚的夜幕下,我们全体总统二号游轮的游客分别乘坐几辆大巴,成一路纵队驶离西陵峡“截断巫

  • 祸起色心

    清嘉庆年间,京城有个才子,名叫司马东,他不但学术渊博,才多识广,相貌更是仪表堂堂,十分俊美。一日,他来到魏县。一进魏县,就看见有很多人都上一个方向走。司马东很奇怪,上前拦住路人询问,“你们急匆匆的都去哪里?”路人答:“我们这里现任县官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