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弱小者的生存法则

弱小者的生存法则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2:37  热度:7℃

鲱鱼是一种游动灵活、身长约35厘米的小型鱼类,生活在太平洋的水域中。由于体型小,鲱鱼的天敌很多,任何体型比它大的肉食鱼都可以捕食它。尽管天敌多,现实中鲱鱼并没有被比它大的鱼捕杀怠尽,相反却种群数量庞大,并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中。那么在凶险莫测的海洋里,鲱鱼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这就要得益于鲱鱼的团队合作精神了。它们深知团队合作的奥妙,单个的鲱鱼只有通过加入团队才能壮大自己。数量众多的鲱鱼聚在一起结成一个团队,少则上万条,多则百万条。

在团队里,为了保持整个集体的统一行动,每条鲱鱼都要遵守三个规则:一是只注意离自己最近的伙伴;二是当身边的伙伴动时它也跟着动;三是伙伴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空间调控。

这些鲱鱼团体远看就是一团活动的阴影,又像一个大的海洋生物,比一般的肉食鱼类大得多,造成这些捕食者不敢靠近捕食。就是有胆大的捕食者靠近时也都看得眼花缭乱,不能锁定单个鲱鱼进行攻击,这大大提高了鲱鱼的生存几率。

如果体型大的鲸鱼冲过来时,处于边缘的鲱鱼最先发现,就迅速下潜。根据团队行动规则,内部的鲱鱼也会跟着下潜,从而带动整个团队下潜,这时鲸鱼就会扑空,等它转过身再扑时,鲱鱼群已下潜30米,摆脱险境了。靠着团队合作加之机智敏捷,鲱鱼群能躲过大多数鲸鱼的追杀而活下来。

对于鲱鱼来说,谁脱离了集体,谁就要成为悲剧。因为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容易被对手锁定,一对一较量时很快就会被比它大的鱼吃掉。

团队合作比单兵作战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这正是弱小者的生存法则。

猜你喜欢

  • 绞缢

    今天,人们对绞刑是比较熟悉的。在世界近代史上,不少革命者被推上了绞架,英勇就义。这种绞刑并不是近代的产物,它在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左传·哀公二年》有“若其有罪,绞缢以戮”的话,杜预注解说:“绞,所以缢人物。”即是说,绞的本意指一件东西

  • 鸩毒

    古代,用毒药致死人命是谋害人或惩罚人的重要手段,而常用的毒杀手段是鸩毒。鸩是一种鸟,比鹰略大,与雕或猫头鹰的大小相似,羽毛紫黑色,长长的脖子,赤色的喙。雄鸟名叫运日,雌鸟名叫阴谐,江南人还把它叫做同力鸟。1中国人在很古的时候,就认识到这种鸟

  • 黥面

    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显然是最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

  • 割鼻

    战国末时,楚怀王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名叫郑袖,性情淫荡而妒忌。后来,魏王又送给楚怀王一名美人,怀王立即被她迷住了。郑袖受到冷落,恼恨在心,决定设计陷害。有一天,郑袖对新来的那位美人说:“君王是特别喜爱你的,但不太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君王的时候

  • 截舌

    相传在西晋永嘉年间,有一位天竺(今印度)的和尚来到中国,他会表演断舌的把戏。表演之前先张开嘴伸出舌头让客人们看,然后用一把刀割断舌头,鲜血流淌,淋到地上,他把半截舌头放在盘子里,传示众人,大家惊叹不止。过了一会,他把舌头含在口中,梢停片刻又

  • 断手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了实现到秦国行刺秦王嬴政的计划,用各种手段笼络武艺高强的刺客荆轲,金钱美女,饱其所欲。荆轲无意中说了句千里马的肝好吃,太子丹就立即杀了自己心爱的坐骑。有一天,太子丹在华阳之台设宴,让一名美女弹琴助饮,那女子弹得婉转悠扬、

  • 甘露之变

    唐宪宗平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他就暴死于宫中。宪宗虽然平定了藩镇之乱,但对宦官一直是信任并依靠的,所以宦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十多岁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