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孝庄“献身”收降将

孝庄“献身”收降将

收录日期:2025-08-08 01:26:22  热度:10℃

孝庄文皇后(庄妃),是蒙古一个较大部落的首领寨桑的女儿。皇太极本已娶寨桑的妹妹为妻,由于其几年不育,而受冷落。后来皇太极看到寨桑的女儿长得出众,就下了聘礼,这样14岁的少女就嫁给了自己的姑父皇太极。 皇太极为了招待洪承畴费尽了心机,但毫无效果。于是用重金收买与洪承畴一同被俘的仆人金升,金升深知洪承畴的弱点,献计以女色打动洪承畴。
一个又一个绝色美女前去侍候,但洪承畴毫不动心,庄妃听到这一消息后,决心为皇太极立一功,亲自去劝洪承畴。以皇妃这样的身份去侍候一个降将,有失身份。男人天生的嫉妒心使皇太极很不愿意,但庄妃一番表述,使皇太极豁然开朗,女人事小,江山事大,何况也不一定非戴绿帽子不可,皇太极就同意了庄妃的要求。
正在绝食的洪承畴身体虚弱,他茫然地注视着窗外。突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一个汉家女子走进室内,又一个劝降的美人计,洪承畴心想。但这个女子一到眼前,一股幽香沁人心脾,天生丽质,皓腕凝雪,美目含情,气质高雅,不同凡人,一声“洪将军……”,温存委婉,让人百听不厌。如此端庄秀丽,婀娜多姿,特别是她的气质令人敬佩,与前几天那些娇声娇气,庸俗不堪,恬不知耻,故作多情的女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洪将军为国尽忠,令人敬仰,难道您不先喝一点水再慷慨捐躯吗?”庄妃双手递上参汤。
面对如此美丽的女子,话又说得如此得体,怎么能拒绝,既是出于礼仪,也不能拒绝?洪承畴接过参汤,喝了起来,这一喝,要想死可不容易了,坚强的堤坝,打开了一个缺口。
以后几天,庄妃为洪承畴端酒送饭,悉心侍候,二人无所不谈,如胶似漆,洪承畴视庄妃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感慨自己命运多舛,将赴刑场,否则,拥此美人,实天下之乐。
庄妃看火候已到,就按预定计划,先赞扬洪承畴智勇双全,人才难得,对明朝忠心耿耿,令人敬佩。待洪承畴唉声叹气之时,话锋一转分析天下大势,指点迷津,提出:“大明气数已尽,清皇必主中原,皇太极求贤若渴,不如顺从大势,为清王朝建功立业,留名后世。”
庄妃一番肺腑之言,打动了洪承畴,洪承畴经过长时间的沉思,决定降清。
皇太极在皇宫大殿招集文武百官,以极其隆重的礼遇接见洪承畴,当即宣布委以重任,当洪承畴谢恩后抬头向皇帝、皇后看去时,心中大惊,那端庄秀丽、亲切温和的皇后正是侍候自己几天的汉家女子。
洪承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后竟不惜千金玉体献身侍候自己,这是何等的宠幸!自此,洪承畴死心塌地为清王朝效力,充当了清军入关的急先锋。

猜你喜欢

  • 花红胜血

    青山镇上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勤劳善良,儿子懂事孝顺,母子俩日子虽过得清苦,倒也幸福满足。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见山上的雪已融化,儿子便收拾好行囊,告诉母亲自己想进山收购药材,再拿回镇上来卖。母亲一听就变了脸色,她知道深山险恶,怕儿子遭遇不测,但

  • 红猴赔子

    秋菊是大青山下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她和丈夫卢竹结婚虽已有数年,却一直腹中平平,夫妻俩用尽偏方也无济于事。这天傍晚,秋菊挖了草药正要下山回家,发现近处一群猕猴忽然双手捂头,“吱吱”哀鸣着在瑟瑟颤抖。还没让她明白怎么回事,一团黑影闪电般从天而降

  • 画谜

    这天,画家苏子游春归来,回到家中,还未坐下,就见老仆人抓来一个蓬头垢面的人,说不知何时溜入院中。苏子上前一看,只见那人不过是个少年,一脸病容。那少年一见到苏子,就“扑通”一声跪下,一边哭一边磕头喊“救命”。苏子大惊,忙问:“你是何人?我如何

  • 自投罗网

    早年,在海宁盐官城里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陈氏绸缎庄,大约占了全城大半的生意。绸缎庄的老板是个女子,名叫潘寿春。她的男人中年离世,只留下女儿玉亭。几年前,家里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名叫徐信。徐信本是外省人,他和孪生兄弟徐阳两人屡考不中改做了生意。后来

  • 慈溪民间故事:寿头

    话一个人笨头笨脑,拎不清爽,阿拉三北人喜欢用“寿头”来作称。闲话有“侬个寿头,这样的事情侬也会去做啊!”那么,寿头一说是怎样来的呢?关于“寿头”一词的来历,有好事者考证,说在现实生活中,先天性痴呆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额角特大而耸,额骨上布

  • 蒋知县智破怪鱼案

    明嘉靖年间,桐邱县七里井村出了一件怪事。这个村东头有一口老井,据说是东汉时期一江湖术士的炼丹井。井口是圆形的,用白麻石砌成,一年四季都有清水,井水甜香,到底有多深,谁也说不准,有人说这口井没有底,一直通到东海老龙宫。最近,这口古井中突然出现

  • 古庙惊魂

    同治初年,四川广元府有一个小吏名叫陈浩,奉上司之命去京城送公文。这公文都有送达期限,不能在路上耽搁,所以他每天必须要跑三百里以上,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昼短夜长,陈浩骑马奔波,一路寒风刺骨,三餐无饱,居无定所。这一日

  • 他乡遇红颜

    湖南李县有一举人,名叫李玉,参加会试落榜,就协同几个朋友由京城回南方。这天几人赶到山东一县城时,天色已晚,一打听客栈已经住满了。正无计可施时,其中一人看见客栈后面有几间屋干净整齐,就同伙计商量是否能租用。伙计回答说:“那是一送葬的官家包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