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9:44  热度:11℃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于
书香门第,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在朝廷任职期间,他曾参与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来屡经迁徙(xǐ),又被外放为苏州刺史。
到了晚年,刘禹锡回到了京城长安。当时长安城中还有一个诗人,名叫李绅。李绅做过司空,十分富有,喜欢讲排场。他对刘禹锡的诗名仰慕已久,当刘禹锡回京时,就把刘禹锡请到家里来,摆了丰盛的酒席招待他。酒过三巡,李绅又叫来歌女演唱助兴,并让她们为刘禹锡殷勤敬酒。面对如此奢华的场面,刘禹锡想起自己命运的坎坷,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七绝: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诗中第一句描写歌女的装束,第二句写歌女唱的曲子,第三句说司空李绅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第四句抒发自己的凄凉感受。
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缩略而成的,原意是指司空李绅见惯了这样的场面,不觉得奇怪了。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事情十分常见,不足为奇。

猜你喜欢

  • 普陀山之心路

    我和妻子从南海观音大佛像所在的双峰山观音跳山岗开始下山,忽然,眼前的景象简直令我们少见多怪般的始料不及。也有放单的觐见者,同样也穿着信徒的衣衫、背着朝圣行囊,只是这些人各归各独自数落着山路上的53朵莲花座石刻,心无旁骛地实施五十三参。其实,

  • 好色的王七

    王村坐落在大山深处。村子百十来户人家,曾是一个很穷的村子。自从村里的王三桂在外打工发财后,村里的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挤破脑袋翻过了几座大山进城了,好像城里的钱容易得跟在马路上捡一样。以前的王三桂在村里算个地地道道的破落户,两间破砖房,随时要

  • 拔气门芯的孩子

    十多年前,我们楼道里发生过一件事,“受害者”叫赵斌,他的受害主件实在不大,够不上打官司告状的料儿,可是把赵斌气得够呛!什么事?就是有人老拔他的气门芯。赵斌住在4楼,他那辆代步的自行车每天都停放在楼下。忽然连续几天下楼一看,气门芯没了,车没气

  • 无奈还是无赖

    江阳市民众极少骂的政府建筑唯市政服务中心。十八层大楼,设的是民众生活攸关的政府办亊机构和企亊业单位:社保局、出入境管理局、电信局、广电局、供电局、供气局、水务公司……都设有办公室。百姓外出,去一趟,就可报停一些不必要开销;回来,去一趟,就可

  • 风流祸

    看着眼前的她,狂野的摇摆着身姿,劲歌热舞,我陶醉其中。她很美,很纯,是我所遇女人中的佼佼者,但清纯的她却有着野性的一面,在我眼中,这是别样的美,颇为难得。她的翩翩起舞,像变了一个人,不再矜持,淑女的风范不复存在。我坐在沙发上,斟上一杯酒,悠

  • 普陀山之点人头

    到了普陀山码头上岸、出了码头之后,郑导就守在出口,他逐一扯下每人手里船票的副票说:“副票你们留着也没用,我收下后点点人头以便回去好交差!” “是按照人头好拿回扣吧?”有游客并无恶意地调侃,但行动上还是相当配合的。“哪里有那么多的回扣好拿啊

  • 就为一顿饭

    今天,是李峰和莉莉她一家人见面的日子,他和莉莉婚事成不成就在此一举。为此,李峰早早就做了准备,前几天就在市上有名的鑫麒酒店定下一桌酒席。他要好好地表现一下,让莉莉的家人留下个好印象。李峰为何看重这个饭局呢?因为他曾在这上面吃过亏。李峰在保险

  • 中国式劝架

    眼看就要入冬了,火锅店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了。这生意一好吧,人就多,很多客人吃得尽兴,喝得起劲,有时候不免会产生摩擦和纠纷。这天晚上,天已经完全黑了,“高兴火锅城”还有两桌客人在喝酒划拳,没完没了。其中一桌有个光头客人,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