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袁绍杀宦官

袁绍杀宦官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8:08  热度:9℃

经过黄巾军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本来已经摇摇欲坠,到汉灵帝一死,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闹了一场大火并,加速了它的崩溃。

公元189年,年才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按照惯例,由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宦官蹇硕(音jiǎnshuò),原是禁卫军头目,想谋杀何进,没有成功。何进掌权以后,把蹇硕抓起来杀了。

何进手下有个中军校尉袁绍,是个大士族的后代。他家祖上四代都做过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级的大官,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是袁家的门生或者部下,所以势力特别大。

蹇硕被杀以后,袁绍劝何进把宦官势力彻底除掉。他说:“以前窦武想消灭宦官,由于泄漏了机密,反被宦官杀了。现在将军执掌兵权,应该替天下除害,可别错过了机会。”

何进不敢作主,去跟太后商量。何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

袁绍又替何进出谋画策,劝何进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马进京,迫使太后同意除宦官。何进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决定召各地兵马来吓唬太后。

何进的主簿(管理文书、办理事务的官员)陈琳听了,连忙阻拦说:“将军手里有的是兵马,要消灭几个宦官,还不是像炉火上烧几根毛发那样容易?如果召外兵进京城,这好比拿刀把子交给别人,不闹出乱子来才怪呢。”

何进不听陈琳的劝告。他想了想各州人马中,数并州(今山西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牧(州的长官)董卓的兵力雄厚,找他帮忙错不了,就派人给董卓送了一封信,叫他迅速带兵进洛阳。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宦官的耳朵里。几个宦官商量说:“再不动手,咱们全完了。”他们就在皇宫里埋伏了几十个武士,假传太后的命令,召何进进宫。

何进一进宫,就被宦官围住杀了。

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立刻派他弟弟袁术攻打皇宫。袁术干脆放了一把火,把皇宫的大门烧了。大批的兵士冲进宫里,不分青红皂白,见了宦官就杀。有的人不是宦官,只是因为没有胡须,也被错认为宦官杀了。

经过这场火并,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何进召来的董卓却带兵进了洛阳。

董卓本来是凉州(约当今甘肃、宁夏和青海、内蒙古一部)的豪强,在凉州结交了一批羌族豪强,称霸一方。黄巾起义以后,他又靠镇压起义军,升到并州(约当今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的一部)牧的职位。他本来有侵占中原的野心。这次趁何进征召的机会,就急急忙忙带了三千人马来了。

董卓进了洛阳,就想掌握大权。可是人马太少,怕压不住洛阳的官兵。他就玩弄一个花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人马悄悄地开到城外去。到了第二天白天,再让这支人马大张旗鼓地开进来。这样一连几次进出,洛阳的人都闹不清董卓到底调来多少兵马。原来属何进手下的将士看到董卓势力大,也纷纷投靠董卓。这样一来,洛阳的兵权就全落到了董卓手里。

为了独揽大权,董卓决定废掉汉少帝,另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他知道洛阳城里的士族官员,数袁家的势力大,就请袁绍来商量这件事。

董卓说:“我看陈留王比现在的皇帝强,我打算立他为帝,您看怎么样?”

袁绍回答说:“皇上年纪轻,刚刚即位,也没有听到有什么过失。您要废他,只怕天下的人不服。”

董卓碰了个钉子,气得瞪圆双眼,把手按着剑把,威胁着说:“大权在我手里。我要这样做,谁敢反对?难道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够快吗?”

袁绍也气红了脸,说:“天下的好汉难道只有你姓董的一个人!”一面说,一面拔出佩刀,走了出去。他怕董卓不会放过他,就匆忙奔往冀州(约当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端和河南北端)去了。袁绍的弟弟袁术听到消息,也逃出洛阳,出奔南阳(在今河南省)。

袁绍兄弟走了以后,董卓就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废立的决定。刘协即了皇位,这就是汉献帝。董卓自己当了相国。

董卓原是极其残忍的家伙。他担任相国之后,纵容兵士残杀无辜的百姓。有一次,洛阳附近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举行庙会。百姓齐集在那里赶集。董卓派兵到那里,竟把集上的男子都杀死,还把掳掠到的妇女和财物,用百姓的牛车装载着,耀武扬威地回到洛阳。一路上高呼万岁,说打了大胜仗回来啦。

董卓的倒行逆施,造成洛阳城一片混乱。一些有见识的官员纷纷离开洛阳,其中包括洛阳的典军校尉曹操。

猜你喜欢

  • 没有忧伤的爱

    女儿去美国之前,我问她:“你会想我吗?”她说:“不会。”尽管不悦,但我知道,除了母爱,世界上一定有更好的东西在向她招手。人生自古伤别离。分别时,她满脸喜悦,我却泪眼婆娑。她不让我去机场,她怕我哭。她觉得分别没什么好哭的。我心想:别嘴硬,还没

  • 从天而降的母亲

    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时,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许多年以前,我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小时候不懂大人的世界什么样

  • 如果你有一名穷亲戚

    这是一场除了家属之外,仅有十一人前来吊唁的告别式。其中八名,是甫入职场、平日并不熟稔的同事;再有,则是往生者的友人代表,计三名。躺在棺内的是我的大伯父,在我尚未知世事之际,他便离开故乡金门,奔赴台湾打拼。我与他关系生疏,原因有多重:其一,大

  • 我的蠢货父亲

    我母亲说,我父亲是个蠢货。她本可以嫁个处长局长的,最后嫁了我的父亲。当初谈朋友时,每次都是一杯廉价的橘子水,抠门得要死。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倘若有人写自己的父亲,那不是写一个硬汉,就是写一个蠢货,好像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不是硬汉就是蠢货。我的父

  • 和爸爸跳舞

    我开着家里那辆墨绿色的汽车,送爸爸去老年失忆护理中心,爸爸坐在后座,系着安全带。“梦啊梦,梦啊梦……”我打开收音机,电台正播放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丽塔·威尔逊演唱的歌曲《只有付诸梦想》,沉默的爸爸一下子精神起来。在最后一段路上,爸爸跟着音乐唱

  • 如果爱我,请给我写封情书

    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沙利文·巴卢少校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爱你至死不渝……若我未能归来,亲爱的萨拉,永远不要忘记我对你的爱。”在前线无法自由行动的他,却有一颗与她紧紧绑在一起的心。他在信里写下了自己最后的愿望:“如果故去的人能够重回

  • 父亲不敢老

    父亲整整比我大五十岁,老来得子,他高兴得连放了两挂大鞭炮,摆了十桌宴席,还开了一瓶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八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要足足一个小时,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九点去接我,到家时已经十点多了,饭没吃,功课也

  • 蒙娜丽莎微笑背后

    1500年4月,在米兰的王室贵族中声名显赫的达·芬奇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当时的贵妇人都以让达·芬奇绘制肖像画为荣耀,因为他是画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上去既栩栩如生,又美丽漂亮的高手。也因为他那挑剔的画笔,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如此殊荣。为了往自己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