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开“宾馆”的三姨

开“宾馆”的三姨

收录日期:2025-08-08 00:00:20  热度:9℃

多数人都有一两个这样热心待人、不计回报的亲戚,即便他们不在了,却仍以另一种形式活在我们的回忆中、谈话中、想念中……

去年,我正在自习室埋头备战考试,突然接到三姨的电话。三姨大笑:“其实是按错了电话按给你了!”她怕打扰我学习,嘱咐我多买些好吃的,要照顾好自己,便挂断了。

我家在陕南小城紫阳县,中考完后,我到西安读高中。安康市里的三姨家成为我的中转站。每次去学校,我都先从紫阳县到安康市,到三姨家住一晚,次日清晨8点半坐火车再到西安。从西安回家,也是先到安康。每当我走出安康出站口,几乎都能看到三姨在等我,当我走入进站口,也总有三姨在站外,望着我进站她才放心。

从小到大,三姨家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她常带我去公园,给我买各种点心,带我到处逛。我最喜欢坐在三姨自行车后座上,在城里穿梭,在汉江边吹风。有人问她,这是你女子啊?三姨一口答应说是,然后对我说:“三姨妈,当然也是妈妈啊。”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妈妈常说:“你三姨家,简直就是一个免费宾馆。”家乡的亲人每次去市里,几乎都住在三姨家。虽然市内也有其他的亲戚朋友,但谁能如三姨这般贤惠待人呢?她会因家人朋友的到来,换上干净的床单被套。一批一批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来来去去,三姨家的床单可能刚送进洗衣机,另一批客人又到了。他们家两室两厅,客厅里常年备有钢丝床,随时有人随时都能打开用。身材较高的三姨往往自己蜷曲在短小的沙发上,把床铺、钢丝床留给客人。不论何时醒来,三姨都会为我们准备好早餐,忙着问你吃啥,他吃啥,忙着给我们烧水泡茶。她和三姨夫从没有对哪个来客摆过脸色。

如今,亲人谈起三姨,都会感念她的勤劳善良,贤惠大方。直到我长大后,才了解到三姨家曾经背负的债务、三姨的下岗,以及她辛苦的再就业,不论是在小康岁月,还是身负债务,三姨家的“免费宾馆”却从未向亲人朋友们关闭,她也从未抱怨过半句,从未露出过悲悲戚戚之态。

妈妈说,也许三姨一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她幼时就形成了。妈妈他们那一辈一共5个姐妹,4个兄弟,三姨排行居中。那时候外公外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忙于工作,赚钱养家。但这么多的小娃娃该怎么办?大了的孩子们都外出工作,上初中的三姨不得不操持家务,照顾弟妹。妈妈至今仍记得,年幼的她因为没人照顾,就一直跟着三姨去学校,三姨上课,就让她坐在桌子底下,三姨放学,她们就一起回家。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国家实行粮票配给制,往往每月不到下旬家里的粮食就吃完了。外婆那时常去建筑队或食堂帮工赚钱,无暇照顾家里老小的吃食,而我的外公是旧时代的读书人,一生清高自持,三姨不忍让他下班后四处借粮,所以往往都是她拿着布袋去左邻右舍为全家人的饭食低头赔笑。而几乎每次吃饭时,三姨都吃得很慢,别人都添第二碗了,她的第一碗还没吃一半。我长大后,有长辈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家真的有吃素的遗传,小雨三姨不吃肉,小雨也不吃肉。“可是,小雨,你三姨是因为那时候为省肉给大家吃而不吃肉,你是为什么不吃呢?”

本就艰辛的家庭因为外公在“文革”中被停工资而变得更为艰难,可以想见,三姨又是如何拉着稚妹弱弟去街坊四邻处借粮的,又是如何一句句点头承诺借粗粮还细粮的。妈妈说,有一次,隔壁巷的一个老妈妈晒的吃食被小孩偷吃了,她不明就里便给我外婆嚼了几句口舌,意指她们姊妹中哪个吃的,外婆怒火中烧,觉得这是奇耻大辱,而三姨本就负着训育幼妹的责任,且她本人又讷言忍辱,不免让恼怒的外婆把情绪发泄在她身上,立刻把她一顿打骂。三姨那隐忍的哭声至今还时时浮现在妈妈的回忆中。

三姨初中毕业后成了最后一批知青,后来被招工进市丝绸厂工作,本来终于告别了幼时的艰辛,哺育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却不料突遭一场经济厄运,身负债务,她自己又在90年代末成为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为了偿还债务,她开过小店,做过清洁阿姨,自己永远省吃俭用,却在家中欢迎着一批又一批入住的亲戚朋友,给我们这些侄女后辈儿买零食衣服,从不吝啬,甚至还要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弟妹。几年后,债务还清,三姨和三姨夫决定将房子装修一新,迎接全新的生活,没想到,完成装修的前夕,三姨在一个平静的清晨突然高血压发作昏迷,第二日凌晨便溘然长逝。

猜你喜欢

  • 修炼你的“目中无人”

    近日,有网站在做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年的中国队主帅聂卫平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那是1985年7月,日本围棋名将小林光一发挥神勇,六连胜势如破竹,直杀到中国队主帅聂卫平面前。聂卫平已成光杆司令,能否阻挡住小林光一,无疑意义重大

  • 我在成功上打了漏洞

    当心里涌着较多热血的时候,成功大概是我活着的最大目标。或者说,当我的内在仍习惯膨胀的时候,我认为只要跑一跑、跳一跳、出出汗、流流血,成功就不难到手。实际上,我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一直不够清晰,甚至存在人云亦云的倾向。哪里人多,我便朝哪里跑,扎堆

  • 不撞南墙不出头

    许多人都不看好的路,走了,也就永无宁日,在足以淹死你的唾沫星子里,有一粒叫作“不撞南墙不回头”。这道墙很可怕,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有太多人慑于它的威势,赶紧收回刚刚迈出的步伐,或者中途折返。所以,太多人终其一生,只能在方寸之地,幻想墙外的世

  • 你以为的幸运,是别人努力了好久才发出的光

    小A是我前几年在大学城做一个品牌的校园推广时认识的毕业生。上个星期,她在一些网络平台和公众号上频繁地看到我写的文章后,跟我聊天,说:“那是你吧?我一看名字和背景就猜到是你了。你不是在广告公司上班吗,怎么突然变成专栏作家了?”我说,这个只是个

  • 你足够好,上天才会眷顾你

    天刚亮,我便被手机微信的叮叮咚咚声吵醒。这微信频发的速度,我闭着眼也知道是谁。果然,是我的表妹洛琦。洛琦已经到了德国,发来的照片上,莱比锡飘洒着小雪,却掩映不住它的美丽和洛琦的喜悦。祝贺你,洛琦。我说。她又发来一个飙泪的表情图和一个大笑的表

  • 餐馆里的哲理课

    在南非开普敦伍德斯托克市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家名为“星尘”的剧场餐厅。这家经营地中海菜肴的餐厅在全球知名旅行社区“猫途鹰”网站上,常年被游客评为开普敦地区最受欢迎的餐厅之一。餐厅内,除了整齐排开的餐桌和餐椅外,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舞台简

  • 见解你到极限了吗

    一个中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打瞌睡,下课铃响被惊醒,抬头看见黑板上留着两道题目,他以为是当天的作业。回家后,他花了整夜的时间去演算,终于解出了一题。他把答案带到课堂上,老师瞠目结舌,原来那一题本来已认为是无解的,如果这名学生知道的话,恐怕就不会

  • 一直太成功,就不知道还可以得到什么“更好

    有什么时候,是成功的人比较失败,而失败的人比较成功的呢?以下的答案很有帮助──有一群朋友固定几个月就聚餐一次。其中一位朋友,每次聚会,几乎都会递出一张“新名片”。“什么?你又离职了呀?”大家问。“对啊,水土不服……”他说。过了几个月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