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要高考,不要“高烤”

要高考,不要“高烤”

收录日期:2025-08-07 23:10:51  热度:10℃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学习强度在加大,小文对自己的复习状态非常不满意。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复习状态,课堂上、测验时,思维总是难以集中,自己拟订的学习计划也难以完成。他很着急,到处找资料看如何提高注意力,还请同桌发现自己上课走神就提醒他,但收效甚微。

小文如此纷乱的心理状态,要进行怎样的调整,才能较好地渡过关键时刻,并在高考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心理分析

高考是一个“事件”, 焦虑是学生高考前较普遍的一种情绪。没有丝毫焦虑,不利于考试的发挥;太过焦虑,则影响吃饭、睡觉和学习。“轻微的焦虑状态才是最好的,它能充分调动人的潜力,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小文学习的劲头没有降低,但他的情绪降低了,实际上他正处于一种“高考过分焦虑状态”。要调整这种状态,小文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来缓解焦虑,远离“高烤”。

找到原始焦虑降低压力

高考的压力来自家长、自身与外界。小文自己的压力和目标非常大,过大的焦虑状态必然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小文可以使用“垂直技术”,以降低他的压力和目标。“考不上大学就没有退路”,这是一个假定结论,也是小文产生焦虑心理的症结所在。对此,他可以继续垂直追问其背后的东西:如果考不上大学又会怎样?可能没有学历,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那么没有学历又怎样?这样一层层追问下去,看他最终的担心落在哪里,而这就是他的“原始焦虑”。如果最后的那个核心他能够接受,他的焦虑程度就会降低。

内外两方面增加自信

自信是对自我的看法与评价,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外界是怎么看自己的,比如老师说你不错、同学也说你很好,这会提高自信;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不错,这时内外统一,自信就树立起来了。

有人高考复习时总是瞄准难题,这对自信强的人没问题,如果自信感较差、对自我有负面看法,难题做不出来就会焦虑、不自信。所以做容易的题目可以提高自信,这是对自信的自我调节。

另外,对于不自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多给些正面的肯定,这种选择性外部评价比较重要,往往积极的评价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想象消除考试焦虑

有人一进考场就紧张焦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会影响水平的发挥。这时通过想象可以消除旧的考试焦虑。一般来说,可在要考试时,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按一定顺序专心想象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想象时要注意身体、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并想象自己是一个放松、冷静、胸有成竹的状态。这样可以慢慢地把考试焦虑降低。

高考时完全有可能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想,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该怎么办?这就徒增焦虑。这时可以想万一:万一遇到不会的题目,没关系,只要把会的做出来,就对得起父母和自己。这样,焦虑感就会减轻许多。

呼吸训练消除身体焦虑

上考场时,有人会心跳呼吸加快、身体发抖、坐立不安,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舒缓心情。

一个人的焦虑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精神焦虑,二是躯体焦虑,这两部分会互相影响,比如精神上的过分紧张会让人心跳加快,坐立不安也会引起精神紧张。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呼吸训练”,控制心跳和呼吸的频率。方法是,用鼻子缓慢而深深地吸气,这时腹部会鼓起来,不要马上呼气,屏住呼吸大约3至5秒,然后慢慢用嘴巴呼出气,这时肩膀和腹部都会往下落;如此反复10次。“3至5秒的屏住呼吸,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这会反射性地刺激心脏跳动,心率会减慢,这时人的感觉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猜你喜欢

  • 三兄弟祭孔

    从前,有个举人,养了三个儿子,老大是个书呆子,说起话来,三句不离"之乎者也";老三是个霹雳火,脾气暴躁,直性子;老二呢!是条洞里赤练蛇,刁钻奸滑,一肚子坏念头。有一年,老举人得了病,卧床不起了。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我眼看不中用了,临

  • 有底桶和无底桶

    从前,村里有兄弟两个,父母过世时,给他们分了家产,一人三亩地,两间屋。老大早娶了亲,小夫妻男耕女织,节衣缩食,日子蛮美满。那老二可不上进,喝酒、赌钱,样样会。跑酒店的次数比下田的次数还多。地里青草长得埋没了脚踝,懒得他眼皮也不翻一翻。二十五

  • 可恨东风不下梨

    从前,有个秀才,二十多岁,家里很穷。一天,听说京城开考,家里没钱做路费,妈妈说:"儿呀,你去跟舅舅借借看。”舅舅不在家,一等等到中。舅舅家来了,就对外甥子说:"你有什么事啊?""想跟舅舅借几两银子,到京城赶考。""不好啦,没得钱啊。有一点已

  • 李母教子

    明朝辰光,无锡有个姓李的状元,在他出娘肚辰光爷就去世了,全靠他娘抚养长大。儿子长大后,娘就送他到二十里外的学馆里去念书。临行辰光,娘关照说:"勿念满十年,勿要回家。”"晓得了,娘请放心。"儿子眼泪汪汪地走了。从此以后,母亲日日夜夜扳着指头,

  • 秀才治无赖

    清光绪年间,沔阳州柳家院有个秀才叫柳炳元,因打抱不平,用十三款罪状,告倒了沔阳州州官罗登银,一时名声大振。柳炳元出了名,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罗登银的一些残渣余孽,纠合乡下的流氓、地痞,常常上他家寻衅闹事,使他的日子不得安宁。可他是个不怕鬼

  • 桑要从小育

    传说,苏北地区有一个为人正直、学富五车的王先生。四乡近邻,不管有什么大事小情,家长理短,都要请他吃杯水酒,评论谁是谁非。他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王先生五十多岁才有个儿子。老年得子,自然十分宠爱。儿子五六岁时,不管谁家请吃酒,儿子都嚷着跟去,王

  • 李老鹰赶集

    李老鹰,丰县宋楼镇于堤口人。1947年早春,李老鹰的第九个儿子出世了。刚刚生完孩子的老婆正等着好心的邻居送来的一瓢红薯干子面做成的锅贴填充饥肠辘辘的肚腹,刚一揭锅,八个子女一拥而上,瞬间风卷残云,老婆锅贴渣也没有吃到一点。李老鹰跺跺脚,硬着

  • 儿子和孙子

    “噌”地一下,花甲之年的徐大爷就把双脚挂在单杠上,头朝下,忽悠来忽悠去,看得旁边大腹便便的年轻人啧啧叫好。五六分钟后,一个鲤鱼跳波,徐大爷双手抓杠,换下脚来,落地,轻轻松松,大气儿都不待喘。“你瞧人家这位老大爷,来个小伙子怕也没他利索。”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