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宋太宗强幸小周后?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收录日期:2025-08-07 23:17:20  热度:11℃

小周后是后唐李煜的第二位皇后,在她的亲姐姐大周后去世之后,被李煜迎进后宫。后唐被宋朝亡国之后,小周后和李煜被一起押解上京。李煜后来被封为违命侯,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后世流传宋太宗继位之后,将小周后据为己有,并且还留下了著名的春宫图《熙陵幸小周后图》。

据说宋太祖还在位的时候,宋太宗就被小周后的美色所迷,因此篡位将小周后占为己有。太平兴国三年的元宵佳节,各命妇循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自然也在其列,原本当日就该回府,但是却等了好几天都不见人影。

原来是赵光义假借皇后的名义传旨,说是要与小周后切磋女工,说些体己话。但是等到小周后跟着传旨的太监去了,却发现等在室内的是宋光宗。宋光宗想要要了小周后,小周后拼命推却,却因为女子体弱,又有宫人在一旁束缚,最后被赵光义强幸。

就这样一直过了好久,正月都快完了,小周后才被宋光宗放回。因为受此侮辱,小周后甚至对李煜破口大骂,指责他当初只知享乐,而不知励精图治,才让自己有了今日之辱。

《默记》中说的: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而宋光宗强幸小周后不算,还让画师画下完整的过程,这幅画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此画后来被一些文人观之,分别将自己的所见记录下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姚叔祥《见只编》: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有画为证,后人所言也都证明了此画的真实性。似乎宋太宗强幸小周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还是有很多疑点的。

首先要说的是,宋太宗谋篡赵匡胤皇位,本就存疑,更何况还是为了小周后做出如此举动。另外记载此事的《默记》中记载的事情,说的是从龙衮《江南录》中看见。但是龙衮并未作《江南录》,他写的是《江南野史》。《江南录》的作者,是徐铉。

徐铉所写的《江南录》中,有一则类似的记载。不过里面的主角却不是小周后,而是李煜的同母弟弟李从谦。初从谦奉使宫口,质而不返其妃每哭诣,后主无以计,每闻使至,必避之而已。

再来说那副《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幅图的名称本来就是问题。熙陵成为宋太宗的代称,是在宋太宗去世葬于河南巩县的永熙陵之后。

只从这个名称,就否认了画师奉宋太宗旨意记录他强幸小周后的事情。毕竟画家没那个胆子,敢用一个陵寝的名字代指还活着的帝王。而且他也没那么神,能预言宋太宗死后一定会葬在永熙陵。

这幅画的出现,最大的可能就是后人所作。并不是亲眼所见,自然也就不能成为证据。加之元人冯海粟在这副图画上留下了最早的题跋,那么也就只能将此画的时间推倒元代。

这里就又有一个问题了,这幅画的出现是否是元人为了抹黑前朝所作呢?关于宋太宗强幸小周后,存在着如此多的疑点,个人认为此事并不一定是真。

猜你喜欢

  • 火百合没有“眼泪”

    火百合没有“眼泪”我一直以为,如果说能有什么把我和越泉分开,那一定是横亘在我们之间的贫富落差。在大学时我出演《小王子》一戏中的玫瑰花,那时在多数剧组成员眼中,我过于傲慢:别人的场次,决计不来观摩;来时必背一个沉重的书包,猛背单词;除了社长和

  • 谢谢你的灯照亮我的门

    谢谢你的灯照亮我的门三年前,我独自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上学。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平民小区里,我租了一间破旧的民房,开始了清贫而孤寂的留学生涯。平民小区的建筑古老而陈旧,透着一种类似北京老胡同一样古朴的气息,似乎总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

  • 五十二元钱的萍水相逢

    五十二元钱的萍水相逢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了。年轻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姐姐,在上海街头踯躅。姐姐那时五岁,活泼好动。在家因无人照应,爬到一锅沸水里,等母亲发现时,她的双腿已被沸水严重烫伤。脱衣服时顺带脱下一层皮来。乡下的医院简陋,这样的烫伤

  • 一个人的最后温暖

    一个人的最后温暖她是一个孤儿,一直跟着奶奶长大。上了高中之后,需要上夜自习,很晚才能回来。从灯火辉煌的东风大道到家,还需要走上一段曲折幽深的小巷,尽管有幽暗的路灯,尽管她一再表示自己什么也不怕,而奶奶还是不放心,每晚都在路口等着接她回家。就

  • 恩重如山

    恩重如山我的好友林就要应加州大学的邀请去做访问学者了。他是我们这些朋友中间惟一获得博士学位的。我去给他送行。在他宽大的客厅里,我们依依惜别时还认真地听了他的一段叙述。没想到,林这些年来奋发努力的源泉,原来是从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开始的。他的家

  • 半床棉被

    半床棉被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家乡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所以很多人去闯关东。那时他只有十八岁,母亲用最后一点玉米面给他做好干粮后,就因浮肿离开了人世。他身上除了一床被子和几个窝头之外,别无他物。拿着当时大队里开的介绍信,他踏上了讨饭的道路。身

  • 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延续卢卡和桑德拉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有一个7岁的女儿,一家人生活在意大利的都灵,日子过得很温馨。这一年,桑德拉又怀孕了,夫妻俩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他们想要一个儿子,他们给儿子起名叫加百列。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桑德拉做妊娠检查时,医生告

  • 标错的价签

    标错的价签一天,我和老伴路过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里面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停业,甩卖!”我想进去看看,但性格倔强的老伴坏脾气又发作了:“有什么看的,卖的肯定是些没用的破烂玩意儿,好东西为什么要甩卖?”“这可是一家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