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赵孟頫是谁?赵孟頫是怎么死的?

赵孟頫是谁?赵孟頫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4:53:27  热度:12℃

赵孟頫是宋朝遗脉,皇室之后,为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遗脉的嫡系子孙。虽然作为皇室中人应该享受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待遇,但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明明可以靠祖辈吃饭,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才华来生存。

赵孟頫出生的时候,正是宋朝被灭,只能偏居南方一脚,以南宋朝廷存在的时刻。南宋朝廷实力弱小,军事力量羸弱,一直受北方蒙古帝国威胁。更何况等到后来,赵孟頫遭遇国破家亡之时,南宋被蒙古帝国所灭,中国被元朝统一。这样一个人生经历,注定了赵孟頫颠沛的一生。

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曾任宋朝的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于是便回到归乡闲居在家。赵孟頫的父亲也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人,善诗文,家中富有藏书。因为父亲的关系,赵孟頫自幼受到了极好的文化熏陶和系统的儒家教育。而这些,都是后来赵孟頫能在文学上取得高成就的基础。

赵孟頫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本就是宋朝余脉,生活艰难。父亲这么一去世,意味着家里主要收入来源的断绝,赵孟頫的生活每况愈下,度日维艰。

元至元二十三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寻访到赵孟頫。归京之后,将赵孟頫等人引荐给了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看见赵孟頫的第一眼,就觉得他相貌堂堂,才气英迈,好似神仙中人,心中十分高兴,让赵孟頫坐右丞叶李上。左右大臣都说,赵孟頫是宋朝宗室子,陛下不应该如此亲近他,忽必烈不听,反而任命他为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当时刚刚立尚书省的时候,赵孟頫奉旨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忽必烈审阅的时候高兴的说: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后来朝廷内部想要计至元钞二百贯赃满者死,赵孟頫条理清晰的反驳了这个建议。

当时在朝的一些官员,认为赵孟頫从南方而来,人微言轻,本人也并没有什么经验,就这样随意反驳国发,很是不平。于是责问赵孟頫:今朝廷行至元钞,故犯法者以是计赃论罪。汝以为非,岂欲沮格至元钞耶?

赵孟頫毫不慌张,回道:法者人命所系,议有重轻,则人不得其死矣。孟頫奉诏与议,不敢不言。今中统钞虚,故改至元钞,谓至元钞终无虚时,岂有是理!公不揆于理,欲以势相陵,可乎!将那个责问的人说的无法反驳,满脸愧色。

至元二十四年,因为忽必烈的重用,赵孟頫被升为兵部郎中,处理钞法滞涩不能行之事。赵孟頫不用刑罚,不鞭打任何一个人,就成功解决了这个事情。

至元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因元世祖去世,元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还在济南路总管任上赵孟頫于是被召回京城。

赵孟頫于是回到京城,又在元朝朝廷中效力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

元朝内部当时政治斗争极为严重,整个朝廷内部互相倾轧,黑暗无比。赵孟頫顶着一个前朝宗室遗民的头衔,在官场上的日子过的并不好。加之他本人其实也并不想出仕为官,于是后来便以生病的借口,向皇帝辞职。皇帝意思意思的挽留一番,便任命他为集贤直学士,其实就是一个养老职位。

大德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拜为翰林侍读学士,后来又因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关注,再一次在元朝出头。一直到延祐六年的时候,赵孟頫才算是彻底脱离了元朝政府。

至治二年,赵孟頫在家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元朝追封其为魏国公,谥文敏。

猜你喜欢

  • 他一直逃不开夏天

    马小川暗恋徐青青,已经是班里众人皆知的秘密。自习课上,老师一去办公室批改作业,后排男生便炸开了锅。 这时,木头木脑的班长便要站起来发言了:各位同学,请安静一点儿!这么宝贵的时间,怎么能用来闲聊呢?” 班长的每次发言都像是自言自语

  • 北大的夏天,只有记忆很潮湿

    一北大的夏天,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青春在窗边的风中飘逝了。玻璃做的风铃摔下来,发出最后短暂的呼救声。谁来救我们呢?水瓶躺在床脚,布满灰尘。大四了,没有人像以前那样勤劳,跑到水房去打水。宁可渴着,要么喝凉

  • 流景闲草

    十几岁时喜欢一个人。面容素净如雪地般的高个儿少年,看起来清清朗朗,像是操场跑道边一棵沉默的翠绿杨树。在那一年,从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他天天走路回家,我就远远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以至于他的每一步姿态,我都谙熟于心。他是那样姿态端然的少年。我知

  • 若相惜,亦莫离

    1那时候,莫离的课桌抽屉里总时不时地泛着清浅的香。最初,莫离没放在心上。哪曾知,手伸进抽屉里拿课本时,却猛地触到柔软的一团。是一朵花,纯白,绵软,像她身上的衣裙。莫离不认识那朵花的名字,但她想,它一定有个美丽的名字。一夜之间,莫离的心里千树

  • 那把戒尺

    应该有二十年了,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多半备有教鞭。教鞭一般长约一米,竹条做成,上课时放在黑板的下方,发现哪个学生犯错或做了小动作,教鞭就派上用场了。而我现在仍能记起王老师,是因为他那把戒尺。王老师有所不同,他随身携带的是一块竹制的戒尺。戒尺

  • 爱是前提

    是她咯咯”的笑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据我所知,句型图解可不那么有趣。这是五月初,我在洛杉矶中南部教一班16岁的贫民区学生。尽管我已经当了三年教师,但这个班已经达到我的忍耐极限许多次了,我早已打算好到了暑假就与他们说再见。对贫民区的教

  • 我和橘皮的往事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600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不过规模很小罢了,专

  • 五千桶井水

    帮人提水,是她每天放学后的必修课”。初二那年的一天,当她看到年迈的庹奶奶拎只瓦罐,挪着一双脚去井旁打水的时候,心不由得揪了一下。庹奶奶是村里的空巢老人,儿子媳妇都在城里打工,孩子也接走了,只剩下她一人艰难度日。要命的是,她家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