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爹娘树

爹娘树

收录日期:2025-08-08 03:48:39  热度:8℃

我的老家在一个山坳里,树林连绵遍野。那些树与那村人一样,绵延了不知几代,一如我的乡亲,令我永远牵念。其中一些贴上了“老张家”的标签,是属于父母的,我亲切地唤做“爹娘树”。

“爹娘树”品类不一,凡土生土长的树种都有些。有分田地时带的,有老家院儿祖传的,更有父母亲手培植的;有在山谷沟岔的,有在田间地头的,有在房前屋后的。大大小小百余棵树,父母视若儿女,精心呵护并时常念叨:说不定哪天就能沾上它们的光。

父亲个头不高,小巧灵活。每年冬季,他都会腰别镰刀,噌噌爬上树干,“修理”那些疯长的枝丫。一阵疾风骤雨过后,钻天杨开始钻天,洋槐树不再乖张,一棵棵如理过发的小伙儿,精神、帅气,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去生长。父亲一边砍枝一边逗趣我:“小子呀,你也像这树一样,不修理就成不了材。”我叉腰向树上喊:“你下来修理我呀!”说完,我俩都笑了,但心里真害怕哪天闯了祸,再遭一顿揍。

哥哥结婚那年,父亲伐了几棵高大的杨、槐,请了村里盖房的把式、最好的木匠,在山脚下盖起了五间土木新房,风风光光将嫂子娶进了家。那些父亲一手培育成材的树木,不再撒下荫凉,却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帮着老张家遮风挡雨,开枝散叶。侄子出生的那天,父亲又在新院里栽了几棵杨树,说是要让孙子在树下玩耍、学习、长大,等到娶媳妇时,树也就成材了。

我考上师范那年,父亲伐掉了老房山墙外的兩棵老洋槐。拿着卖树的一千多元,以及卖花椒、卖槐米、卖柿子和借来的三千多元,送我出山,上路,进城求学。一个树桩,父亲掘出后,切了两块案板,用到现在,那道道年轮记下了我当年的年纪。另一个树桩留在地里,父亲常坐在上面抽烟纳凉,晒太阳,不觉新树苗已长成在树桩周围,俯看着矮小的父亲。而我也记下了这恩情。

母亲虽高过父亲一头,可毕竟柔弱,只能费尽心思地侍弄些果木树。正是这些结果儿的小树深得我心,每年鼓动并满足着我肚里的馋虫。老房墙角处,有一棵李子树,可心的是竟然还有两枝大黄杏,那是母亲当年从很远的亲戚家嫁接来的。母亲说:“小时候带你走亲戚,你吃了人家一瓢大黄杏,怕你嘴馋再要就嫁接了两枝,好几次才成活呢。”每年盛夏,黄杏先熟,紫李接续,我便能吃个够。如今,那树还在,一年年牵动着我回家的脚步。

那日,父亲电话里说,村里修路要占地,并要砍掉一片杨树林。他虽不舍,却识得大体。几日后,他招呼我回家,将占地伐树得的四万元补偿款给我,说:“这些钱你帮我收着,等哪天我和你娘有个大事小情或者突然走了,用得着;菜园地里还有两棵老香椿树,到时候砍了给我俩做寿材,够用,挺好……”

一个月后,母亲招呼我回家,领我去老家院儿,看了看村里危房改造正在盖的六十平米新房,那几棵老洋槐、老椿树围着新房,我们都很喜欢。与父母在树下荒弃的老石碾上小坐,抬头仰望秋后的老树,枝丫张扬,父亲再也无法攀上“修理”它们,母亲也无力再在新房周围种果树了……

秋风吹过,黄叶飘零。“爹娘树”又长一岁,明年将继续新叶荣发,可爹娘却要一直老下去,终将滑向生命的冬季,不再回春。恍惚间,我已然站成了一棵树,与妻女、哥嫂、侄子一起成了“爹娘的树”,融在了山坳的密林之中……

猜你喜欢

  • 厅堂书案四四方

    丈人请四个女婿吃酒。大女婿是个读书人,二女婿是个裁缝师傅,三女婿是个厨子,四女婿有点肉头。四个人到丈人家聚齐,大女婿总想拿肉头开心,二女婿也跟在后头起哄。四女婿望见他们头就大了,一直忍着。今儿个四个人吃酒吃得兴头上,大女婿开了口:“今儿个丈

  • 老秀才讨吉利口气

    从前有个老秀才,非常讲究忌讳,干什么事总想讨个吉利口气。这一天,老秀才高高兴兴地准备去参加考试,他再三嘱咐妻子,一定要把书担子收拾得前轻后重,为的是讨个“前轻后中”的好口气;临出门时,他又故意把帽子丢在家中,放在一口棺材上,意思是此次应试,

  • 米芾画月亮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画家,他的画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圆几百里内颇有名气。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喜欢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

  • 王维作画戏权贵

    王维非常喜欢作诗画画,他在这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是王维生性刚正,不肯依附权贵,更不肯把画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贬职后离开京城长安。满腹才华的王维到终南山过起了隐居生活。王维隐居以后,终日饮酒赋诗,种花绘画,

  • 郑板桥坐“簸箕”轿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郑板桥一到潍县就坐了“簸箕”。当时的潍县是有名的“柴地”,豪门、财主、地痞、流氓串通一气,为非作歹,搅得民不聊生。凡是上任的县官,不是和他们一块儿胡作非歹,就是落一身罪名,赚个不白之冤,被他们挤跑赶走。郑板桥是扬州有名的“

  • 开国皇帝中的“真爷们”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话带劲,无虚妄。纵观历史长河,那些建功立业的“真爷们”正是抓住沧海横流的历史机遇,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翻江倒海,仗剑天下,尽显英雄本色,成就一番伟业。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野心,敢坦露,“说到做到,不

  • 李良审鹅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第一次回到家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乡亲们都为本乡出了个皇爷而高兴,正当尽兴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

  • 桃花江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南北朝时,有个叫潘子良的人,在今桃江县城西南二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山崖下炼丹修道,成仙后,他炼丹用过的水格外明净。有一天,桃花仙子驾云漫游到此,被其吸引。便情不自禁地降落云头嬉戏于井旁,并将发髻上的一朵桃花丢在井水里,谁知桃花落在沾满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