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碗稀粥别样浓

一碗稀粥别样浓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8:44  热度:9℃

一个城市两个家,一家在城这头,一家在城那头,虽相隔不远,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和家庭的兼顾,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平时很少回去,只有到了周末才能抽空前去。

父母以前住惯了院落,即使是拆迁換成了楼房,还是按照老习惯总是敞开着门。接近中午,母亲开始忙乎,我对母亲说:“简单做些菜,别太多。”母亲随即回:“不多,够吃才行。”我想去搭把手,母亲不让。

菜上桌,我去盛饭,打开电饭锅,还是生米样,问母亲,怎么没熟?母亲一脸愕然,突然回过神来,带点自责的口气说:“淘好米放进锅里,我这记性,忘了按开关。”我看着母亲,认真地打量一番,显然比以前瘦了不少,精神气明显减弱了许多,眼神黯淡,满脸爬满了被岁月侵蚀的皱纹。我笑笑回:“没事,再放点水,正好煮成粥。”

母亲也乐了,开始埋怨我:“那怎么行,大中午的,喝稀饭算啥!”我对母亲说,没啥,挺好的,我最喜欢喝稀饭,特别是你做的粥。母亲彻底被我逗乐了,回忆又打开了儿时的门,那个年代,家贫,没有过多的钱买奶粉,只有米粉,把米捣碎了熬成浓粥,一天几顿你都是吃米粥过来的。那时常听老人说,常吃面的孩子大了黑,吃米可不同,会变白,所以你一直白白胖胖的,多亏了这些米粥。

母亲说完看了看我问:“最近瘦了,怎么了,身体不好?”我回,没有啊,还是老样子,许是最近天热晒得黑些显瘦吧。母亲听我说完,突然沉下了脸埋怨道:“千万要注意身体,身体是本钱,一旦垮了,千金难买啊,看你小的时候,小脸吃得白里透红的,多结实!”听母亲的关心话语,我忍不住笑了,随即回,我都多大了,还能像小时候那样。说完,我加了点水重新烧饭。母亲还是不放心,抢先打开锅看了看,随后对我说:“你会做吗?我来。”“我都这么大了也有孩子了,还能不会做饭?太小看我了。”随口回了句。

话刚说出口,倏然自感哽喉,心里有个声音在问自己,这忙,那忙,总是没空,回来几次,问候多少,难道是推脱让我失去了记忆,终究成为繁忙的傀儡了吗?面对母亲,我更加的愧疚,不敢直视母亲的眼睛,此刻的我,浑身不自在,就像被良心的鞭抽打过的那样,遍体鳞伤,不忍目睹!

过了会儿,粥已烧开,稀稀的,我先给母亲盛了一碗,母亲手快,抢过我手中的碗,她把锅底的米认真地捞了许多,大多都盛到了我的碗中,满满的、稠稠的。我想阻拦,可母亲不允,我端着碗准备开吃,母亲又让我停下,我不解,看着她的身影从我身边快速走过,看着母亲颤颤的背影,我纳闷,找啥呢?不一会儿,母亲拿来一个瓶子,我仔细一看,是白糖。母亲笑着说:“来,光喝白粥不好喝,给你加点白糖,你小时候最爱加糖了。”

我没有说话,任由母亲倒着糖,看着满头早已银白的母亲替我操劳着。在她的意识里,儿再大,也是从小养育看着长大的,她所倾注的爱,似乎都融进了这碗粥中,暖暖的爱意、温馨的亲情。我捧起碗,低下了头,忆苦思甜,回味以往,逞强的泪水眼中打转,任由滑落。埋头喝粥时,趁母亲不注意,拭去眼泪,我把空碗递给母亲坚定地说:“妈,真甜,好喝,再给我盛一碗!”母亲看了看我,会心地笑了,她嘱咐道,想喝,过两天再来,我随即爽快地应允,好的,我会常来的,你熬的粥,一辈子也喝不够!

猜你喜欢

  • 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女,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盛泽镇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

  • 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阮又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

  • 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

    她出生在瑞典,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由她的叔叔来做她的监护人。15岁那年,学校排演了一出戏剧,长相俊俏的她被选中在剧中演一个角色,她十分高兴,认真地排练,演出的那天,她发挥得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称赞,她出色的表演才能被发现了,从

  • 张牧野——教育的次品,想像的天才

    2010年10月,“鬼吹灯”系列图书以近1000万元身价签约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破了此前韩寒、郭敬明等人创下的纪录。如今,张牧野已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他说自己绝对是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次品。他父母都是地质勘探队的,常年要

  • 最佳“绿叶”吴孟达的浪子人生

    学习不上道学戏有天赋吴孟达原籍大陆,1951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城郊。水田、水牛、水井、水乡是他儿时清楚的记忆。吴孟达家有七口人,吴孟达是这个家庭的老幺。全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父亲一个人出去挣钱养活全家,这个不苟言笑的汉子要是病倒三五天,家

  •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

  • 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只要是曾经有过留学梦想的,就没人会不知道新东方英语。知道新东方英语的人,就一定知道俞敏洪,新东方英语的创使始人。俞敏洪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教人如何考试的人。同样,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考试,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工作之后被单位处分

  • “扒手国王”法鲁克

    法鲁克在1936年登基就任埃及法老王,当时他才是一个16岁的大男孩。法鲁克在位的表现,就象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一切为所欲为,叫人伤透脑筋。他喜欢吃,酷爱美色,更爱飞车,而且还有个怪癖——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扒走皇宫贵宾口袋中的东西。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