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大宴无味

大宴无味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5:20  热度:8℃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将诅咒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人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赔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经常赴宴的人,肯定都有这种感受:宴会场所很高档,餐具很高档,甚至客人也很高档,菜肴更不必说,山珍海味,但就是吃不香,也吃不饱。回家后,没准还得来碗方便面。

所以。文人写吃喝,多是表达对美味小吃、故乡风味的夸赞,少有对大宴的描述。那大宴,实在吃得累。其实不仅是文人,就算皇上皇后也是一样。为了证明这点,台湾作家高阳找出了慈禧在成丰十一年十月初九的晚餐菜单。他发现,很多菜都是重复的,比如16道菜中,鸭肉就有6道,鸡肉5道。下午三点半就开饭了,这么吃,想必是没什么胃口的。所谓钟鸣鼎食。也不过如此。

有一幅名画,叫做《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官员韩熙载请客吃饭的景象。大家都说。这画显示了贵族奢华的晚宴,多么多么靡费。不过,韩熙载靡费的可真不是吃的,他靡费的是家具和歌舞。有人仔细看过那张画,虽然画上人物众多,又各作欣欣然状。但桌子上只有四碟四碗,能看清楚的食物,只有柿子和类似糯米团之类的东西。

宋朝以前,吃宴席是很辛苦的。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没有椅子凳子。吃饭时,主人坐在榻上。客人可就得席地而坐了。要是和长辈、皇上一起吃饭,没准还得跪着。直到椅子凳子开始普及,才有由床榻简化而来的硬椅子。也有木制的折叠椅子,坐面不是塑料海绵,而是绳子布带。因为可以折叠携带,用的时候打开,四足相交,所以也叫做交椅。

饭吃得不舒服。除了家具的问题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规矩多。中国古代的贵族吃饭,很讲究规矩,因为当时请客摆酒。主要是为了祭祀。不过越往后流传。就越离谱。比如客来要敬茶敬酒也就罢了,甚至桌席规格也要与客人的地位相称。各桌上餐具不一样。菜数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就是为了分出人的层次、差异来。长幼尊卑、亲疏远近,搞得一清二楚,真不知道是吃饭还是排座次。清朝叶梦珠在《阅世编宴会》中说:入席前要先敬酒,之后才能入座:大家按身份从左到右坐好,还要说客气话,作揖。这才能坐下。这样的饭,想必是吃不香的。

猜你喜欢

  • 出差回来

    现如今,出门在外的人多了,留守在家的人自然也多了,比方这家,男的叫邵杰,女的叫惠子,这天,邵杰正出差在外,夜里十二点多,有人敲响了惠子家的门,敲得很急,敲得让人心颤。敲门的是这栋楼里的李大姐,一会儿,惠子打开了门,李大姐慌慌张张地说:“你家

  • 背着石头上山去

    我是部队的一名通信兵。这天,我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说高山边防哨所的小刘受伤被抬下山了,领导要临时调我过去顶几天。到了哨所,我还没开口呢,那班长扯着嗓门就朝我嚷嚷:“你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咱这个地方,别人想来还来不了呢!”我一听笑了:“这鸟

  • 良心作证

    下钩发财梦人人会做,人人想做。有个叫阿贵的年轻人,就做梦都想发财,可苦于没有门路。他有个同学在交通局上班,叫赵飞,这天,赵飞突然打电话给阿贵,问他想不想赚点外快。阿贵说当然想,正愁钱不够花呢。赵飞就让阿贵到单位找他面谈。见了面,赵飞告诉阿贵

  • 让羊儿看瓜

    李彩凤才三十五岁,却年纪轻轻守了寡,可这寡妇难当,家里柴米油盐、自己一个女人还带着个半大的孩子,样样都难。彩凤心一横,把三千块家底子钱拿出来,一千块一亩,包了河滩的三亩沙滩地,说是要种西瓜!这一下,全村人都怔住了:那片沙滩地有四五里,就是拴

  • 茶姐儿

    请付茶钱北城里有一个老字号茶馆,生意红火,茶馆的掌柜茶姐善于察言观色,到茶馆里喝茶的人不出三句话,茶姐准能说出那人是干什么的,每验必准。这天,茶姐的一个老茶客老张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按老规矩,老张要茶姐猜猜他身边这位是干什么的,猜对了

  • 请点这道菜

    一次,同事小徐请我和朋友到街角的“春城餐馆”吃饭,他向我们介绍说,这家店刚开张,味道不错,而且老板人“特”好。小徐有意把这个“特”字说得很重,我不由笑了:“人家赚你的钱,当然要对你好了。”小徐却摇摇头:“张哥,我是觉得这老板挺特别,待会儿你

  • 小镇皇帝

    话说西北桃源镇有一个贺老头,今年六十有余,贺老头曾经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帝王将相类的传记。书看得多了,他也会模仿皇帝的样子吼上几声。秋季的一天,上午10点多,贺老头从家中睡醒,洗漱过后,他照例对老伴说了声“皇后,寡人要巡视去了

  • 猜猜你的心

    小张聪明伶俐,是局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办事员。他上面有赵钱孙李四大科长,四大科长的上面当然就是重权在握、说一不二的袁局长了。平时四大科长对袁局长点头弯腰、惟命是从,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袁局长,断掉自己的大好仕途。只要是袁局长说的话,无论对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