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西夏神宗李遵顼简介 李遵顼是中国唯一一个

西夏神宗李遵顼简介 李遵顼是中国唯一一个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4:51  热度:8℃

历代状元中,只有一个人是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他就是西夏神宗李遵顼(xu)。

李遵顼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史书记载此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于西夏天庆十年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状元。后来,李遵顼袭封齐王,被升任为大都督府主。

西夏皇建二年,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西夏襄宗,自立为帝,史称夏神宗,或者状元皇帝。

这个李遵顼虽然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颇具胆识,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位期间穷兵黩武,还差点将西夏带入绝境!

当时,因蒙古围攻中兴府,而金朝并未出兵相助,从那以后金朝与西夏的关系就开始破裂。李遵顼称帝之后,全盘承袭了上一任皇帝夏襄宗的自取灭亡的政策,即依附蒙古帝国来对付金朝,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派出数万起兵围攻金朝东胜城。

金朝皇帝金宣宗也是个火爆脾气,被李遵顼惹怒后,他也决定痛击西夏,见李遵顼来攻,他随即就派出大军援救东胜。

公元1213年,李遵顼攻破了金朝的保安州、庆阳府、邠州、巩州、庆原以及延安诸州。

公元1216年,蒙古成吉思汗出兵侵略金朝,李遵顼当即出兵配合成吉思汗,又连攻延安、伏州,攻破潼关。

李遵顼在位前期,一味地接受蒙古的征调,蒙古需要借用西夏兵力攻打金朝,李遵顼二话不说就出兵。长此以往,西夏军力遭受了巨大的消耗,接连战败,但这并没有让李遵顼反省,反而激起了他的野心和战欲,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导致西夏百姓民怨四起。

李遵顼附蒙侵金的政策遭到了百姓的反对,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不少人反对这种主张,其中就包括李遵顼所立的太子李德任。

有一次,李遵顼又派太子李德任出兵抗金,李德任说了一句:金兵太强,不如讲和。当即就惹怒了李遵顼,李遵顼一气之下就废掉了李德任的太子之位,将其囚禁起来。

虽然李德任因反对李遵顼出兵攻金而被废,但朝中仍然不断有臣子站出来反对李遵顼,李遵顼不厌其烦,后来他还真的拒绝了蒙古一次,谁知蒙古被拒绝以后,却突然调转枪头攻打西夏,成吉思汗还准备发兵灭掉西夏!

这样一来,西夏人民就更加反对李遵顼的统治了,最后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以及国民的骂声中传位给儿子李德旺,成为了西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结局病逝,享年64岁。

李遵顼,作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他没能用他的锦绣文章振兴他的国家,反而放纵自己的好战欲,这才一步步将西夏推至灭亡的绝境啊!

猜你喜欢

  • 珍贵东西慢成长

    从读小学起,我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可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我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父亲带我去公园,指着园内的两排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高大的白杨相比,银杏显得十分矮小。父亲说:我

  • 自信的柱子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英国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除了年轻,他一无所有,但他很幸运,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

  • 没打算辞职

    公司老板对新来的秘书小刘的工作不满意。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私底训话,这种不满似乎达到了非开除他不可的地步。老板对秘书说:我从来没有碰到像你这样一个办事马虎大意的秘书!我原先聘用的那些秘书身上所具备的优点你几乎都没有,而他们有的缺点你倒应有尽有!

  • 相识在舞中

    大学二年级的一次周末舞会上,婷连续跳了好几曲后坐在舞池边休息。这时,一个男孩走过来向她微微鞠躬,伸出手:我可以请你跳一支舞吗?”他大方得体地邀请她,让她不忍拒绝。当他们携手在舞池里时,婷才发现男孩的个子不是很高,似乎比自己还要矮

  • 梦想从来不卑微

    他的噩梦是从三岁那年开始的。那天,母亲终于从亲友们贵人行迟”的安慰声中省悟过来。抱着浑身瘫软的他坐上火车直奔省城的儿科医院。大夫无情的诊断打碎了母亲最后一丝希望,重度脑瘫,像这种情况目前尚无康复的前例。”母亲抱着他,

  • 你死后,“菜地”不会荒

    杰米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名男孩,平时热衷于上网。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险推销员,因为觉得毫无创意,不久辞职不干。杰米想自己创业,每天浏览各类网站,寻觅各种资讯,发现似乎所有的事情全部有人在做,他很沮丧,与网友聊天抱怨说:如今创意已经荒芜

  • 下水管道里开旅馆

    德国的贝尔纳公园园长埃弗斯一直有个难言的心病:前期施工,剩下五根下水管道由于太重,未来得及清运,就被摆放在草坪上。谁知,这些长3米、直径达2.4米的管道竟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栖身之处。如果这些流浪汉只是在这儿睡觉倒也罢了,可他们却在这

  • 给别人一个方便

    文化路的尽头是一所学校,学校的旁边有两家书店,左边的一家是东北人开的,学校里的师生们喜欢叫它东北书店”,右边的一家是本地人开的,师生们叫它本地书店”。两家书店都不大,书也不多,可每天从书店进进出出的人连店主也数不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