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9:03  热度:7℃

清朝时,磁州东南庄有一个张员外,祖辈靠种烟草为生,家财万贯。

张员外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叫张瑞,相貌堂堂,但学问不佳,连续考了几年秀才,都名落孙山。张员外托人送了银子,才给儿子买了个山东兖州府泗水县正堂的官职。

当了两年官,张瑞还没有成亲,父母为他操心,派马总管到泗水县跟张瑞商量娶妻的事。

哪知,对张员外选的几个望族千金,张瑞是一个都看不上,只说:“当今皇帝的宠妃是河南汤阴县季阁老的长女,听说他的二女儿也生得天姿国色,我欲求为伴侣。”

马总管一听,吃了一惊,头上的冷汗直往外冒,心想:人家是皇亲国戚,咱是捐钱买的小小知县,太不般配了。

张员外听了马总管的汇报,心中也犯难,他夫人却不知深浅,仗着自家有钱,儿子又做着官,便立促张员外派马总管前往汤阴提亲。

马总管一路快马到了河南汤阴,来到季阁老府前,抬头一看:红漆大门,门匾蓝底金字写着“阁老府”,东西两旁的大兵手按腰刀笔挺站着。

马总管硬着头皮,将张家名帖递上去。把门的大兵接住名帖,上下打量来人,见是高头大马,浑身绸缎,没有细细盘问,将帖子递了进去。

好大一会儿,府里管家传出话来,把马总管请到客厅。待两人相互通了姓名,道了客套,那管家才正色问道:“不知马总管为何事要见我家老爷?”马总管只得将前后情由细述了一遍,愿管家成全。管家听后哈哈大笑,口中言道:“结亲是件美事,我岂有不通报之理。”说罢他就去通报了。

又过了一会儿,小厮来请。马总管走了几段小径,进了三幢大院,才到客厅。季阁老四十出头,清清瘦瘦,穿着一身便服。双方见面,寒暄了几句。

落座后,季阁老问他來意,马总管把来时张员外嘱咐的言语讲了一遍。

季阁老听后,说道:“我也听说磁州有一财主,家中白银多。”马总管说:“详情小的也不知,但敢保小姐一生享用不尽。”

季阁老根本看不上张员外的家底,便说道:“回去向你家主人通报,你家主人既然有钱,就用五十两一个的元宝,个挨个从你家摆到我家。有这些再来提亲,少一个就别再来了。”说罢,他吩咐小厮送客。

马总管灰心丧气地回去了,把经过如实向张员外汇报了一遍。不想张员外听后,说道:“你明天再到汤阴,问一问季阁老,这元宝是单摆还是双摆,咱回来好做准备。”张员外也知婚事无望,问一问单摆、双摆只是想争个面子,其实他家银钱再多,也不可能摆到河南汤阴。

马总管带着张员外的吩咐,一路快马来到阁老府。季阁老一听马总管又来,心里吃了一惊,好一个不知深浅的土财主,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哩!

来到客厅,分宾主坐定,马总管说道:“阁老大人,小人按您的吩咐回到家里,向老爷说了一遍。我家老爷说阁老大人真是宽厚仁慈,没有小看张家,只是叫我再来问一问,那元宝是单摆还是双摆,以便回家准备。”

季阁老一听,心中又是一惊,想道:一个土财主若没有这么多的元宝,恐也不敢来提亲,况且他的儿子已在任上,大小也是朝廷命官,这门亲事可以考虑。想到这里,季阁老说:“马总管暂且住下,容我与家人商量,明天给你实信儿。”马总管喜出望外。

第二天,季阁老再见马总管,说:“元宝就甭提了,再过几天,正是八月中秋,我带人到张员外府上看看,也算是相亲吧,成与不成那时再议。”

张员外听了马总管带回的话,自是大喜过望,一边请来几个能人精心做了策划,一边通知张瑞从任所回家。

几天时间,一切安排就绪,真正做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八月十五,张员外全家人一大早就起床准备迎接季阁老了。马总管按着张员外的吩咐,带了一队人出村十里到老爷山,从辰时一直等到午时,才见季阁老携管家随从等从东而来。马总管立即吩咐两人骑快马回去报信,七人前行带路,马总管走在季阁老左右,随时准备回话。

主客一行人到了东南庄村东,就见张瑞身着官服头戴官帽,同随从二十余人等候在一旁。张瑞撩袍跪下:“小侄张瑞叩迎阁老大人。”

季阁老下马一看,见张瑞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脸俊秀英气,一表人才,心想:我那女儿能嫁这么个英俊少年,也不枉此生。这么一想,季阁老脸上堆笑,向前伸伸手说:“免礼吧。”

这天,全村人都知道皇帝的老丈人要来张员外家相亲,一早就挤在街头,等着看热闹。张瑞刚从地上站起身,几十把拖街鞭炮就响了起来,炮仗一响,围观的人也就乱了,多亏张瑞从泗水县带来的衙役维持秩序。

季阁老在前呼后拥中一脸得意地走着,走到路北一个高大门楼,见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张员外。张员外向着季阁老深深一躬,说道:“阁老大人辛苦了。”说时他双手将酒盅端在阁老面前。

季阁老已知这就是未来的老亲翁了,急忙接住端来的酒,举酒过头,将酒倒在地上,连敬三杯。季阁老又拿起筷子从每盘菜中夹出一些,扔于地上。

进门时,季阁老举目一望,各个院中都有奇花异草,一个院落一样风景,各不相同。第一院东西两棵老松树,一旁的金字牌上写:“古松迎宾”。第二院东西两棵梧桐,金字牌上写:“梧桐待凤”。第三院有两竿翠竹,金字牌上写:“翠竹听风”。第四院有两株古槐,金字牌上写:“与槐争寿”。这些都是张员外请来的几个能人布置的,以期得到季阁老的青睐。

一行人走到客厅内,行罢礼节,道过寒暄,分宾主坐下,先茶后酒边喝边聊,季阁老倒也开心。

第二天,张员外打开一个库房让季阁老看,库房里全是金元宝。接着张员外又打开第二个库房,里面全是银元宝。见张员外又要打开第三个库房,季阁老摆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其实季阁老看了第一个库房以后,就觉得这家的钱确实不少了,看过第二个库房就有点眼热了。

第三天酒罢,张员外到客房看望季阁老,说:“阁老大人,咱这门亲事……”季阁老没等张员外说完,哈哈大笑说:“我同意,我同意。”于是立了婚约,双方交换了生辰八字,张瑞向岳丈叩了头。

季阁老回到河南,又送来千两黄金作为陪嫁,以示小姐身价。

这年九月初九,张瑞把季阁老家的二小姐迎娶回家,从此与康熙成了亲家。

其实季阁老不知道,张家当时并没有那么多元宝,他们只是用金银装其外,铜圆填其内,侥幸把季阁老瞒了。

猜你喜欢

  • 傀儡戏

    早年,闽南泉州有一个悬丝傀儡社,名为“铭春堂”,堂主刘牧之。这天,在马家村演了出《五魁首》的剧目后,刘牧之把木偶一应行装入柜,不巧有个人来到后台,拉住刘牧之的手。借着灯光,刘牧之把来人详细看了下,吃了一惊道:“莫不是杨二师弟?”杨二哭丧着脸

  • 鬼差过路

    过去的茶马古道上商贾云集,每天都有驮着货物的骡马队伍经过,道路两旁也就兴起了众多的客栈,专供客人打尖歇脚。钟三是一个商人,这天,他被大雨所困,住进一家位置比较偏的客栈。半夜,他突然被重重的推门声惊醒,只见一个满嘴酒气的大汉东倒西歪地闯了进来

  • 野葡萄

    那是一个小村庄,村外边有一条大河,村东头有一个李妈妈养有很多鹅,她有一个小女儿,长得像鹅毛一样白净,常到河边放鹅,村里人都喊她“白鹅女”。白鹅女爹娘死去后,婶娘霸占了她的家。一年后,婶娘也生了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长的和白鹅女一样俊,只是两眼

  • 穿土

    河北临西县一带,原是黄河古道。自从黄河改道,留下了一望无际的黄沙土,用来种粮食算不上好土质,这里的老百姓一直过得很苦。话说早年间,这里有个沙土堆村,村子旁有一個很大的沙土堆。村里住着一个叫冯才的年轻人,靠给地主焦有良做工养活家人。焦有良占了

  • 厨斗

    1清朝乾隆年间,黄淮府古砀县有两家饭店特别有名,一个是城东汪家“醉仙楼”,一个是城西刘家“会客居”。两家饭店生意十分兴隆,掌柜都是大厨出身,所做的菜各有特色,因此名气不相上下。为了争得“第一”,两家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可暗地里却不停争斗,怎

  • 聚宝缸

       从前有一位农民伯伯,他在山坡上挖地,挖呀挖,挖出一只小水缸来。小水缸在这儿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现在还好好的,一点也没有破。老伯伯想:我家里穷,连个放米的东西也没有,我就把这小水缸背回去放米吧。太阳下山了,老伯伯干完了活儿,把小水

  • 大掌柜的鱼

    年三十到了,大日升茶行东家的大宅院内,满眼帘的灯笼红光、满鼻子的酒菜飘香。按惯例,除夕之夜东家要犒劳大伙一顿丰盛的酒席。但是,满院子的节日喜气并不能冲淡掌柜们脸上隐隐的担忧。大日升茶行东家是个厚道和气的长者,一直以来他并不过问具体事务,每天

  • 给县太爷当爹

    1。祸从天降清朝道光年间,余姚县北门有家刘记包子铺。这刘记包子铺的掌柜刘长庚已年过六旬,大伙儿都管他叫老刘头。老刘头做包子的手艺那是没得说。他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足,外观和口味都是一流。刘记包子铺的生意虽然很红火,可老刘头挣得却不多。这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