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邓小平访美经历了多少曲折

邓小平访美经历了多少曲折

收录日期:2025-08-13 04:25:43  热度:10℃

导语:

回顾历史,邓小平对美国9天时间的访问,不仅令中美关系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邓小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宾主尽欢,轻松愉悦,但在背后,两国曾为建交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荆棘丛生的道路。这段往事,使得邓小平走上美利坚国土的那九天,显得更加来之不易。

1978年秋天,出访朝鲜回来的路上,邓小平来到东北三省视察工作。当听取了辽宁省委和本溪市委的领导汇报后,邓小平说:“我知道,你们还是比较好的。在国内你们不错,在国外与发达国家比,你们还是落后的。”

邓小平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们要承认落后”

1978年初,刚刚走出极左思潮的中国将汲取外国经验列入了议事日程,这年2月,国务院提出“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的要求。很快,三个中央级的考察团被派往西欧、东欧和港澳。

赶赴西欧的代表团由谷牧率领,他们分别前往法国、西德、瑞士、比利时、丹麦五国。在那里,他们受到的冲击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联邦德国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电力公司的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职工。而在国内,产同样多的煤需要8万人。

法国马赛的索尔梅尔钢铁厂年产350万吨,有7000职工。武汉钢铁公司年产230万吨,有6.7万名职工。

回国后,谷牧向中央汇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作,对社会矛盾的处理手段,“已不是我们从苏联列昂节夫《政治经济学》上获得的那些老概念了”。

邓小平对中国的落后显然心里有数,早在1977年,邓小平在会见来京参加国庆活动的代表时指出:“我们要承认落后,不要怕丑。最近我跟外国人谈话都是讲这些话,有些外国朋友觉得惊奇,这有什么惊奇?承认落后就有希望,道理很简单,起码有个好的愿望,就是要干,想出好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干。”

1978年10月邓小平说:“我们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还说:“现在使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

邓小平主张客观地认识那些过去曾被长期否定的东西。1978年,辽宁省一本为儿童编写的英语教科书中,描写了“一个住在伦敦的可怜的英国女孩”的生活,把现在的英国依旧描写成像狄更斯时代那样贫穷。邓小平得知后立刻批示说:“此类材料,在英国会成为笑话。这是编者和出版社对外国无知的反映。请教育部调查一下,采取办法加以改正。”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坐标系中意味着什么?

曾陪同邓小平访问美国的李慎之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邓小平如此重视美国是因为他认为,要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首先就要对美国开放,不对美国开放,对任何其他国家开放都没有用。”

未竟之路

事实上,中美建交,也许本该更早完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这意味着中美两国结束了22年隔绝的状态。

对苏联威胁的抵御,是两国走到一起的原因。不过,尽管开了一个不错的头,中美关系后来的道路又不太平坦。一开始,中美两国一度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美建交的时间表,锁定在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以后,但是1974年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继任的福特在再一次加强了美台关系,但却加剧了中美的争执——台湾问题,一向是两国分歧的焦点所在。

1975年5月6日,福特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再次保证,他将信守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并特意提到台湾。他说:“对台湾的义务———包括规定美国有义务保卫这个岛屿的安全条约———是有利于维护太平洋的和平的事情之一。”这番表态令台湾当局深感欣慰。

1975年1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来到北京,邓小平与他进行了三次会谈。邓小平坚持美方对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个原则,但福特只是期待中国承诺不用武力解决问题,强调:“我们期待着你们政府和台湾之间的问题的任何解决将会通过和平方式。”

尽管分歧很大,邓小平依然认为中美高层接触是必要的,他对福特说:“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理所当然地有许多分歧,但这不排除寻求共同点,不排除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两国关系的途径。双方可深入地交换意见。哪怕是分歧、吵架也没有关系。”

猜你喜欢

  • 草姑烧肉

    明朝崇祯年间,天福县有位县太爷叫周德年。这天,他的那颗“火牙”又痛了起来。这颗牙奇怪得很,平时好好的,一碰上什么烦心事,就疼得要命,事越大,牙就越疼。周老爷牙疼得张不开嘴,说不得话,喝口水都疼。要问他有什么烦心事?原来是朝廷下旨征税。天福县

  • 巧媳妇的故事

    在民间故事中,巧媳妇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角色,她们淳朴善良、心灵手巧、聪明机智,用智慧化解了无数家庭矛盾与生活难题。本期为大家奉上一组巧媳妇的故事。不说癞字从前,有一户人家,爹爹是个癞子,媳妇自从进门后,无论人前人后,说话从不提一个癞字,免得

  • 观音土

    这天一早,“砰砰砰砰”,有人敲响了黄土庙的庙门。年景不好,香火凋零,小庙里还剩下一个老和尚,名叫苦命禅师,每天依旧念经持诵,算是有定性了。禅师修炼甚苦,每天日中一食,几乎断绝了人间烟火,但在凡人面前,他却十分平和,家常琐事,无话不谈。山村偏

  • 神偷侯二

    乌鸦岭南岸有座豪宅,粉墙黛瓦,院墙高约两丈多,其上布置铁丝网。掩映在青松翠柏间,古朴而又神秘。侯二不是本地人,为了踩点他经常到乌鸦岭的娘舅家走动。侯二出门从不带工具,弄一根树棒或草杆,从容地打开各式锁具,只需三至五秒。当年先祖侯德山就因偷了

  • 奉旨骂街

    清朝皇宫里有个最肥美的差事。啥?骂街。这可不是普通的骂街,是奉旨骂街,也就是皇帝看哪个大臣说话做事不顺心,可又不能搬到台面上惩罚,为了出口心中闷气,便寻个差错,找人去骂街。骂人的差事自然落在太监头上,因为太监的性格大多尖酸刻薄,所以骂起人来

  • 苏东坡巧对“绝对”

    苏东坡才思敏捷,有一次,一个朋友有意用难题考他,对他说: “我有一个十分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一顿饭的工夫把它对上,我就佩服你。”苏东坡笑道: “哪里要用一顿饭的工夫,你说出口来,我就可以立即对上。”那朋友说: “既然如此,我给

  • 金线神针

    从前有个孩子,名叫金线。他没了爸妈,家里只有一个生病的爷爷,靠自己天天上山砍柴卖钱度日。一天,北风呼呼吹着,金线砍柴回家,天上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他加快了脚步,走着走着,“哎哟!”脚被什么锥了一下,好痛啊!金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枚针,便捡了

  • 白秀才嫁女

    白秀才是个落第秀才,在家设馆教书,每月都有些进项;另有五十亩良田租与他人耕种,每年都有可观的租金。有此两项收入,家道早已小康。白家住在村头,青砖瓦舍十分宽敞,高大的门楼更是招眼。只是白秀才为人吝啬,尽管富得流油,谁也别想沾他一分钱的光。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