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从沙漠中走出的奇迹

从沙漠中走出的奇迹

收录日期:2025-08-07 16:29:26  热度:1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风的时候,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水,成了当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为这个村子取了一个和水有关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终于未能变成现实。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沙进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那里却变成了一个木材生产基地。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防风固沙,人们想尽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

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通过分析,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热量和一般煤的发热量居然是一样的,而且好多次煤还不如沙柳,沙柳简直就是可以不断开采的绿色煤田。今年初,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离电厂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甲醇化工厂,电厂每年的全部用水都来自这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生物质发电完成以后,残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钾肥的原料。“废物”从头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没有产生废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猜你喜欢

  • 最后一碗热汤面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迟疑疑地说:“俺俩想到你那儿,也摆个卖饭的小摊儿,你看中不中?家里实在没啥活儿。憋闷得慌……”父亲的电话是有来由的。学校放寒假时,我回到豫中农村的家,父亲谈到农村的钱不好挣,我就随口说道,我们学校有

  • 傻娘

    在我们村上,父亲是外来户,既没有手艺,也没有经商的头脑,单靠家中的那二亩薄地维持生活,家境很是惨淡。直到六十岁那年,父亲仍然和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里贫穷,父亲穿着邋遢,不修边幅,再加上其貌不扬,村里人便叫他“老茄子”。我们村离县城只有四五里

  • 缘系紫砂壶

    笑或许只是她的一个表情,与快乐无关,他在心里这么猜想她。因为她不论见了谁都是一副笑笑的模样,可是当主顾们背过脸去的时候,她的笑容则立刻消失不见。后来,他逐渐听说了这个女人的许多故事,了解到她是一个刚刚离异的女人,女人以前的日子过的很艰难。他

  • 回家好过年

    春香和儿子是留守在家里,丈夫出去打工。儿子成了留守儿童已经好多年没见过爸爸了。春香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中央卫视经常播放一套制酒的机器,价钱不是很贵,而且会有人教导使用机器,更重要的是机器制的酒跟平常买的米酒差不多。春香就想:买一套这样制酒

  • 等不到的等待

    小小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何为快乐,那种感觉他已经好久体会过了。记忆中往昔童年的欢笑,似乎已经离他很远很远了。现在的小小的生活,好比一幅铅灰的画,少了爸爸这填涂的色,很难绚丽起来。那年的一个深夜,窗外下着漫天的大雨。还有雷声在低吼着,咆哮着

  • 阿P真假儿子

    自大老婆小兰怀了孕,阿P的嘴就没合拢过。为了小兰能健康地生个大白小子,未来的儿子能健康成长,阿P整天亲自下厨为老婆做饭,除了做饭也是围着小兰的肚子转,逗假想中的儿子笑,这样几个月下来,小兰整天开开心心,脸色越来越红润倒是阿P瘦了一大圈,两个

  • 母亲

    我远在外地工作,很少去看看母亲。好不容易有了空,就心急火燎的往家赶。我先前有养一只鹦鹉。经我的调教,它能够轻松自如的和我对话。母亲特别高兴,一面抚摸它,一面问:“这鹦鹉多少钱?真乖巧。”“5000。这鹦鹉好。”“真是,这么花钱,节约点嘛。”

  • 抚摸爱的欺骗

    我是个才华横溢的80后青年作家,我的作品风靡全国,打动了无数青春男女,他们对我顶礼膜拜,对我这个心中的偶像五体投地,我收到的女孩子寄来的求爱信堆满了房间,每天依然有信雪片样飞来,经过一帮朋友的严格筛选,我决定在小梅、小瑞、小雅、小利四位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