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雨夜里的生命永恒

雨夜里的生命永恒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6:36  热度:9℃

第8号台风“桑美”带来了强降雨。从傍晚开始,风大雨大,一直下到后半夜还不停。那雨不叫下,简直是从天上没头没脑地往下倒!我估计。一些小山村说不定会出事。

果不其然,天没亮,市委宣传部来电话,说马勺子村发生泥石流,情况相当严重,都报到中央去了,叫我们电视台立即派记者前往灾区。

此时,新闻部就我一个夜间值班记者,我连忙给早班记者打电话,叫他提前到岗。

赶到马勺子村,原来那些熟悉的房子和道路,一点儿都认不出来了。山脚下那一排排房子不见了。到处是深深浅浅的烂泥和石块,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树木庄稼和牲畜的尸体,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我从没经历过这种抢险现场,吓得腿有点儿发软。

往那边看看,解放军战士和其他救援人员已经赶到了现场。市领导成立了临时指挥部,把救援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抢救幸存者。

那些埋得不深的村民,一个个泥人似地从泥石浆里爬出来,呼天抢地,叫我们去救人。

我正要往前边跑,只听有人喊:“这儿,这儿!这儿有个房顶,下边肯定有人!”我忙放下摄像机,抓起一把铁锹去铲泥石。泥石流是夜间发生的,村民都在熟睡中,一般来说有屋就有人。我们拼命地往下挖。

不一会儿,听到小孩的哭喊声。大伙奋力掀开屋顶。看到屋角被一棵粗大的树干隔开,留有一点点空间。一个光着身子的男孩,大约两三岁。满身满脸都是泥,有气无力地哭着喊妈妈。我赶快放下锹,跑上去抱男孩,可是抱了几下,男孩动也不动。大伙又把周围的泥石清掉一些,我又着急去拽男孩。男孩的身子拔出来了,脚却被什么东西死死地挂住。

一个战士大声喊:“慢一点儿,不能拽,再挖掉一些泥石,不要急。”

我停住手,紧紧地抱着泥猴一样的男孩,他光光的小肚子靠着我的身子,一吸一吸地喘气。多么可怜的孩子,他爸爸妈妈在哪儿?大伙又挖了好一会儿,才看清——挂着男孩脚的不是树木,也不是铁丝,而是一只手,一只大手!

那个小战士一看,又大声喊:“哎,哎,不要急。不要急,下边还有人哪!”

我死死地搂着男孩,不敢撒手,也不敢再拽。撒手,怕他再一次陷入烂泥中;往上拽,又怕伤着他。我就那样半空里悬着身子,搂着他,让大家去刨下边的人。

刨了好一会儿,露出一个人头来,已经被泥水糊得看不清眼睛鼻子,长长的头发往下滴泥水。大家认出来是个女人——应该是男孩的母亲。她一只手死死地抓着小男孩的脚,往上托。看得出,她在使尽全力将她的儿子往上推——推向希望,推向天堂。母亲已经全身僵硬。被凶猛的泥石流挤压成泥塑一般,她就那样站立着,手伸向天空。

我们含着泪,用力掰开这位母亲的手,取出男孩的脚。然后准备将这位伟大的母亲放平,送她到一边去集中,入土为安。可是,放了好一会儿,就是放不倒她。我们将她身子周围的乱泥石都挖空了,仍然无法将她放倒。只听有人大声喊:“不要急,下边还有人哪!”

大家放开手,又抓起工具奋力去刨下边的人。刨着刨着。看到那母亲的脚,被下边一只更大的手牢牢地抓着。

我明白了,这只大手一定是男孩父亲的手。大伙对他生还还抱着希望,想迅速掰开他那只有力的大手,把女人尸体先移开,然后把他救出来。可是,任凭怎么掰,那铁钳一般的大手就是掰不开。大家没办法,只好顺着他的身体往下刨。渐渐地我们看清,男孩父亲的头被泥水浸透的蚊帐裹着,弄掉蚊帐去摸他的脸。他已停止了呼吸。

大家再往下刨。男孩的爸爸全露出来了。他张着嘴,嘴被泥堵满。他瞪着眼,眼睛已经被泥浆糊死。他知道,生命的延续就在手上——只要把妻子托上去。妻子再把儿子托上去。就有了生的希望。

大家满脸汗,满脸泪,手上刨出血,终于把一家3口全刨了出来。

我请求大家。不要急着把这对伟大的父母抬走。我拿来照相机,给他们拍下最后一张照片——生命永恒。

猜你喜欢

  • 拒绝“一叶障目”的利益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上海小伙子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上海一家国企上班,然而,他并不满足于那种朝九晚五的平庸生活,于是辞了职,东拼西凑地借了一些钱,经营起了扑克牌的代理生意。 小伙子为人忠厚实在,从商诚信细致,几年的扑克牌贸易做下来,小伙子赚

  • 效率比傻干更重要

    有一次,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准备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一向守时的赵小兰提前赶到了电视台。可是,就在采访前的十几分钟,突然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在一般情况下,这时候被采访的嘉宾会和主持人提前接触一下,双方会进行简单的交流,从而既消除了各自的紧张

  • 抢注达人的赚钱秘笈

    那时的他聪明机灵,却不想上学,成天惦记着玩。升学到高一,他辍了学,跟着家人卖起了服装,兼做进出口和房地产生意。2000年,他偶然从香港报纸上读到一则新闻。一个名叫business。com的域名竟然卖出750万美元的高价,便突发奇想地决定放弃

  • 做事低调是一种品格

    苏小卫曾经多次自言她是一位业余作家,而就是这位不肯抬高自己身价的“业余”作家,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呕心沥血,为我们捧出了一部部惊世之作。说起苏小卫的“业余”,她在初入道时的确是业余,当年,她的丈夫霍建起因拍摄电影而苦恼找不到好的剧本时,在家做贤

  • 年薪12万请鞋匠

    1995年,30出头的他决定在老家温州创办自己的鞋业公司,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一流皮鞋品牌。 但当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是,温州鞋业已经是强手如林,他们个个如狼似虎地分食着鞋业市场,要想从他们口中分得一杯羹比登天还难。更何况,他手头上资金并不雄

  • “收视率女王”的螺旋式成功

    在万众瞩目的第8届中国金鹰艺术节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她除了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外,更击败姚晨、闫妮等女星,以25万多的全场最高票数斩获当晚最具分量的人气大奖,获封新晋“视后”。 她就是海清。求学时,她经历了以赵薇为翘

  • 战胜痛苦

    我在南卡罗来纳州康韦市长大,从小爱好运动和比赛,对垒球、篮球和足球,我都踊跃参加。一天下午,当我与弟弟在后院玩耍时倒在地上,在以后几天中骨关节不断肿痛,母亲把我送到医院。在医院几乎治疗了半年,通过服用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和物理疗法我才能够行走。

  • 最“异想天开”的成功

    他是一位35岁左右的中年汉子,因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18岁时入伍参军。退伍后,他来到深圳宝安区一家中美合资的工厂做仓库保安。 这家工厂的仓库有1000多平方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另外15名保安轮流值班看守。1997年的一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