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元好问是谁?元好问是怎么死的?

元好问是谁?元好问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23:25:45  热度:9℃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之时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有一代文宗的美称,时人推其为文坛盟主。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金元两国交接之际,在文学上承上启下的桥梁,所以被北方文雄。

元好问诞生在忻州农村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时任柔服丞。父亲元德明因为屡次科举不中,所以后来以教授乡学为业。虽然成就不算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元好问自小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元好问的伯父无嗣,而元好问又是元德明的三子,依照旧例被过继给伯父为嗣。元好问幼时就被养在嗣父身边,并且随嗣父任职。

元好问天资聪颖,七岁能诗,有神童的美称。随嗣父在冀州任职期间,因为聪颖好学且颇有才学,所以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的时候,元好问拜师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后来他的嗣父被罢职,但是为了元好问的学习,仍然继续流在陵川,一直到元好问完成学业。有这样的条件在,元好问若是学无所成也太对不起家人了。

元好问得一代文宗、文坛盟主之誉,就足以证明元好问个人才学的出色。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学富五车,但是元好问却在科举一路上处处受挫。

据说元好问从十六岁开始参加科举,一直到兴定五,元好问三十二岁才进士及第。漫长的科举之路,元好问屡屡受挫,他的情绪很是低迷了一段时间。令人赞叹的是,面对失败,元好问不曾妥协。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终还是如他所愿,进士及第。

元好问的悲惨境遇并没有随着他科举中第而完结,刚刚进士及第就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元好问愤而不就选任,至此又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之路。

三十五岁的时候,元好问因为得到赵秉文等人的贡举,宏词科登第,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留任京都期间,元好问的生活过的十分清苦。

正大三年,任河南镇平县令,四年改官河南内乡县令,不久母亲张氏去世,元好问丁忧回家。后来虽然应邓州帅移刺瑗之邀,但也只是出任移刺瑗府中幕僚。

元好问到了邓州帅幕下没有多久,就遇到蒙古军队大举进攻,凤州沦陷,邓州帅投降,元好问于是选择离去。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任上他进行大力改革,获得极高的政绩,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因为在南阳县上的政绩,元好问被调到京都,任尚书省令史,后升任左司都事,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天兴二年,蒙古军队进攻开封,金哀宗弃城而逃,蒙古军队成功攻占开封,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

金朝亡国之后,元好问作为朝中高官,被蒙古国囚禁,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等地。后来因为与蒙古军队中的汉军将领交好,生活才逐渐变好,慢慢的有了自自由。这段期间,元好问因为痛心国家的灭亡和奸臣误国,为了以诗存史,编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汇聚成为《中州集。》

晚年之时,因为元好问才学极高,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召其入朝。元好问谢绝推辞,选择归隐故乡,潜心编纂著述。元宪宗七年,在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猜你喜欢

  • 先敲门,再想怎么说

    先敲门,再想怎么说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李军。他一直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到困扰,总是在与人交流时感到不知所措。他深感自己在这个社交时代,缺乏自信与表达能力是非常致命的缺点。于是,李军决定去找一位专家寻求帮助。他踏进了专家的办公室,抬眼看到一副

  • 大玻璃与大塌方

    大玻璃与大塌方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庄里,有一座非常特别的房子。这座房子是由一大片透明的玻璃搭建而成,从外面看去,宛如一个巨大的玻璃宫殿。人们称之为“大玻璃”。这座与众不同的建筑给小村庄带来了无数的传奇故事。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第一缕阳光

  • 捉弄

    捉弄在一个安静而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两个非常好朋友,小明和小华。他们从小就形影不离,分享着快乐和悲伤。然而,偶尔小明喜欢捉弄他的好朋友,这成了他们之间的一种有趣的游戏。有一天,小明决定给小华一个难忘的捉弄体验。他成功地骗得了小华,说村子外的

  • 你不能只为别人鼓掌

    你不能只为别人鼓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们受到赞扬和喝彩。不论是演出时的观众们鼓掌致意,还是颁奖典礼上的获奖者们赢得掌声,这都是非常富有正能量的场景。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想过,自己也应该成为那个站在舞台中央、受到鼓掌的人呢?人们往

  • 但求破衣里面是人

    但求破衣里面是人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呼啸而过。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一个孤独的旅人。走到一个城市的入口,我看到一个小商店,门口有一块破旧的招牌,上面写着"但求破衣里面是人"。我心中一动,进了那家

  • 错失良机

    错失良机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山村,人们生活宁静而安逸。村中有一位年轻人,叫做小明,他聪明而机智,但却总是错失良机。有一天,一位神秘的老人进村了。他说是来送福利的,会为村子带来好运气。村民们纷纷上前询问,希望能够从这

  • 尽职的调度员

    尽职的调度员在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城市,每天都有无数的车辆穿梭在道路上,人们的出行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调度员们,他们细心、勤奋地工作着,为了确保交通流畅、安全。尽职的调度员们通常在一个指挥中心工作,这个中心就像

  • 成功,从煮花生开始

    成功,从煮花生开始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向往的目标。它仿佛是一个富饶的果园,让人流连忘返。然而,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过程。就像一棵树需要扎根、生长、枝繁叶茂才能结果,成功亦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