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拴魂鞋谜案

拴魂鞋谜案

收录日期:2025-08-07 18:43:47  热度:9℃

明初,雍州万历县一带有一种习俗,未满二十三岁的男子出远门时都要穿上拴魂鞋,据说这样出门在外就可以将自己的魂拴住,以防丢掉。这种鞋的样式和一般的鞋一样,不同的是在两只鞋的鞋面上绣有相同的不规则图形,在左右鞋的内侧面还分别绣有男子的姓名。鞋面上的图形是由要出门的男子任意画在纸上,再由人仿照着绣在鞋上的。

万历县东南处有一个平坡镇,镇上住着一户柳姓人家,主人柳伯公早年丧妻,留有一女取名柳英。此女姿色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当地有名的才女。

经媒婆牵线,柳英与当地一位叫乔正的书生定了亲。由于柳英才貌出众,定亲后乔正对柳英常存有戒心,深恐柳英行为不检。柳英也通情达理,不去计较,又见二人情趣相投,所以在定亲后不久就成了亲。

谁知成亲后乔正对她的戒心是有增无减。一年之后的端午节前,乔正出门归来,与柳英打扫屋室时从床下扫出一只鞋子,拾起细细一看,是只右脚穿的拴魂鞋,还绣有一个明字。乔正的脸上立即乌云密布,怒不可遏地质问柳英。

柳英吓了一跳,吃惊地看着那只鞋,连说:不知道啊!

不知道?乔正火冒三丈,哼!我处处防你,时时防你,竟还是没防住!你说,我进城时,你在跟谁厮混?

柳英一听这话,万般委屈涌上心头,但还是强忍泪水对乔正柔声说:你我成亲一年多,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对你是真心真意的,难道你还不相信我?我也不知道床底下怎么会有别人的鞋子。

可乔正不予理睬,取出笔墨纸砚,边写边吼,片刻就将休书扔给柳英,冲出门外。

这时门外已聚集了好多人,他们都在对着柳英和地上的那只鞋指指点点,说什么的都有。柳英用颤抖的手拾起那张休书,狠狠地撕得粉碎,呆呆地站了半晌,然后捡起那只鞋,踉跄着朝娘家走去。柳伯公早已听到消息,气得旧病复发。待柳英回到娘家,爹爹早已瘫在床上只剩一口气了。柳英一进家门,见爹爹如此,不觉泪水夺眶而出,呜咽着说:爹,女儿什么事也没做呀!爹,您相信女儿!

柳伯公盯着女儿,好不容易说了个鞋字,还想说什么,可终究没说出口,微微抬起的头慢慢地垂下了。

爹!柳英大呼,天哪!怎么会这样?喊着喊着,人就昏了过去。

柳英醒来时天已微明,在邻里帮助下她埋葬了父亲。此时,早已不知乔正的去向。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柳英拖着沉重的步子,攀上了西山顶峰。立在山崖边,望着山下汩汩的流水,迎着扑面而来的冷风,她绝望了。造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只鞋呀!

柳英取出那只鞋,对着鞋自语:鞋啊鞋,是你给我带来眼前的一片凄凉。鞋的主人啊,我变成鬼也要找到你,把你千刀万剐!说完,纵身向崖下的急流跳去

万历县城东南有一条河,王母和他的儿子王启明就住在河边。

端午节的第二天,躺在王家昏迷了一天一夜的柳英醒来了,她明白自己是被这家人救了。柳英满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见了恩人王母,不禁泪流满面,将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

王母听后颇为同情,便让柳英先在她家住下。就这样,柳英认王母为干娘,认王启明做干哥,在王家住下了,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倒也和和睦睦。

转眼数月过去了。一天柳英收拾家,无意中翻出了一只鞋子。柳英心头一震这只鞋子正好与那只给柳英带来灾难的鞋子配对儿!这只鞋上绣有启字,而那只鞋上绣有明字,启明?

柳英发疯似的冲到院子里,对着王母、王启明就骂:你们这些人面兽心的东西,原来你们就是冤枉我的歹人!

王母听了这话很是奇怪,问:英儿,到底怎么了?

柳英咬牙切齿道:怎么了?你们还不知道吗?你们善待我原来是因为你们冤枉了我,心里有愧啊!我与你们无怨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

王启明也急了,问:英妹,到底怎么了?

你们还装疯卖傻!你看着这只鞋,是你的吗?柳英举起手中的鞋子问。

是啊!王启明看清后回答。

那为什么就一只了?柳英接着问。

王启明笑了笑说:那只被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冲走了。

你撒谎!柳英恨恨地说,这不正是那只绣明字的鞋吗?柳英从怀里抽出那只鞋,接着说,王启明啊王启明,原来那个挨千刀的就是你!

王母、王启明也惊呆了,他俩也弄不清楚为什么给柳英带来冤气的那只鞋会是王启明已丢了的那只。

这时的柳英已气到了极点,她拖着王启明说:你跟我上衙门去,我要告你!

王母、王启明、柳英三人跪在公堂上,柳英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太爷李大人诉说了一遍。王家母子连呼冤枉。王母说:这鞋是前年我儿出门时我给做的。一年前,我儿去挑水时掉到河里冲走了一只。那只鞋怎么会出现在柳英家的床下,我们也不知道啊!请大人明断!

李大人听后厉声问:难道鞋子会自己飞到柳英家吗?为何别人知道鞋子的事后都怀疑柳英的行为不轨,而你们不仅不怀疑她,还留她在家里住,还如此善待她?

大人,那是因为她太可怜了,我生怜悯之心才留她住下的呀!王母回答。

你胡说!柳英在旁道,你们分明是心存愧意!大人,您一定要为民女做主,民女的冤太深了!

李大人沉思片刻,一拍惊堂木,道:来呀,重打王启明四十大板,看还招不招!

冤枉啊,冤枉!王家母子呼喊着,可无济于事。王启明挨了四十大板,直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迹斑斑,晕死过去。王母见状,便扑在儿子身上号啕大哭。

李大人没料到王启明这么不经打,便暂且退堂,择日再审。

大人,且慢!话音刚落,一个中年男子拖着一个人已跪在堂上。中年男子说:大人,小人赵明抓到惯偷张吉,请大人审判。

李大人正要退堂,见又有了案子,只得说:柳英、王母靠边。赵明先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本县。

赵明刚要开口,忽然看见柳英手中的鞋子,疑惑地说:那不是我的鞋吗?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母听后马上冲过来指着赵明说:原来是你坑害我儿啊!

李大人见堂上又要乱起来,忙拍惊堂木,接着又问:赵明,你为何说那鞋是你的,从实讲来!

是,大人。赵明说,去年我娘在河边捡到一只鞋,见做得好,而且还绣了个明字,于是就照那只给我又做了一只绣上赵字配成一对儿。后来这里的人说那是拴魂鞋,别人的鞋不能穿,所以我就把鞋脱了放在家中。可不巧,这一年来我家连连失窃,那双鞋也被偷走了。今日小人抓住了窃贼张吉,请大人明查。

李大人问:张吉,赵明讲的可是实话?他那双鞋是被你偷走了吗?

张吉说:回大人,是小人偷了。小人偷后没穿几天就也丢了。

原来四月时,张吉穿着那双鞋在平坡镇游荡,趁机闯入柳英家,本想偷点值钱的东西,可还没细找,就见主人回来了。慌忙之中藏在床下,趁主人不注意,溜了出去。谁知匆忙中掉了只鞋也没顾得上捡,后来干脆将另外一只鞋也扔了。

听完张吉的口供,一切真相大白。张吉也被收监。

柳英这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好人,看着因为自己的冲动被打得晕死过去的王启明,又想起这一段时间里,对自己关爱有加,把自己当亲人看待的王启明母子,柳英直恨自己被仇恨蒙蔽了心,害了真正的好人。她恨不得现在挨了大板晕死过去的是自己,而不是王启明。她想过去向王母认错,但又羞于启齿,一时不知该如何收场。

王母这时也缓过神来,她体谅柳英的心情,反倒过来安抚柳英说:英儿,你是个可怜人。大娘不怪你,你也不要过分自责了,你启明哥在家休养几天也就好了。怪只怪那个可恶的小偷,现在真相大白了,我去找你丈夫乔正让他接你回家。

柳英听了,泣不成声,许久才说:民女不愿回去。乔正疑心深重,既已休我,我也就不再找他。现在启明哥因我被打,我要好好照顾他,如果大娘不嫌弃,我愿奉大娘为亲娘,养老送终。

李大人听了,拊掌大笑:罢罢罢,一只拴魂鞋拆了一段孽缘,成了一段佳话。这样吧,柳英听着,你不但要负责把王启明的伤养好,而且要负责到底。本县做主将你许配给王启明,和他一起侍奉王母,不知意下如何?说完转头问王母:这个干女儿,做你的媳妇,你可愿意?

王母早就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贤惠的柳英,也察觉到儿子启明对她的关爱和倾慕,只是见柳英一直沉浸在伤痛之中,也不好意思提起,听李大人这么一说,自然是百分之百愿意,也不管旁边先是羞红了脸,现在又涨红了脸的柳英,抢先回答道:大人,愿意,愿意的。说着,又拉住柳英的手:英儿,还不快帮我把启明扶回家去。

一年后,万历县城东南的河边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王家喜添男丁,取名王恩。

猜你喜欢

  • 神奇窃案

    清朝嘉庆年间,漳州府城不断发生盗窃案;隔三差五,漳州府堂门口报案的堂鼓就响了起来,弄得人心惶惶。漳州府新任的知府老爷每次升堂,都气得大发雷霆,斥责众衙役:"自从本府上任以来,屡发窃案,这分明是要给本府难看。你们要日夜盘查,不得偷闲

  • 秦始皇陵 建造之谜

    秦始皇13岁即位时,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但是,直到他死时,修了近40年,陵墓还未修好,可以想见秦始皇陵墓的规模及豪华程度。关于秦始皇陵的建造,还有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如秦始皇陵的建筑有没有设计蓝图是谁主持了这一宏大的工程秦始皇陵究竟有

  • 雍正治赌

    清朝雍正皇帝,虽然处事狠毒,但在治国方面,尤其在治赌方面,一直为后人所称道。雍正尚未登基之前,赌博之风在朝野内外已泛滥成灾,屡戒无效。特别是那些王公大臣、地方官吏迷上赌博后,整日沉湎于牌桌,无心事政,品行也变得日益卑鄙,心术日趋贪诈,一派乌

  • 刘秀三传淫禁令

    西汉末,外戚王莽专权,毒死平帝取而代之,改国号为新。由于他法令苛细、赋役繁重,激起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西汉皇族刘秀乘机起兵,历经八年战事,统一全国,夺回帝位,建立了东汉王朝,称汉光武帝。多年的戎马生涯,使刘秀吃尽了苦头,登上了皇帝宝座之后,

  • 狼咬死了鱼

    唐时,武则天曾下令禁止天下屠杀牲畜及捕捞鱼虾,违者严加治罪。朝廷大员们清肠寡肚受不了,便都肚里没有油,下乡走一走”,借机打打牙祭解解馋,反正天高皇帝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御史中丞娄师德是朝廷重臣,平日花天酒地惯了,乍一约束,咋

  • 秦埙中状元

    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投降卖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一手把持了朝中大权,满朝文武,一半是他的亲信。可秦桧仍不满足,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后人要给岳飞平反昭雪。于是,他绞尽脑汁,想把自己的子孙拉进朝廷里来,到时好接自己的班,让岳飞

  • 抢县令

    故事发生在隋初年间。当时,宣城县有位名叫蒲静之的县令,为官清正,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十分体恤下民,使得当地很是富裕,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被人们称为蒲青天。这一年,蒲县令接到上面传下来的旨意,将他调到芜湖任县令;而芜湖的县令到宣城

  • “结拜”之后

    清光绪年间,山东济南府有个欣欣”银号,主人姓赵,人称赵百万”。这一日,赵母仙逝,赵家为母治丧,亲朋好友来往络绎不绝。账房中,来了一位吊唁上礼的人,自称张金龙”。此人30上下,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