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李宗盛的“后台”

李宗盛的“后台”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1:25  热度:9℃

李宗盛的“后台”

平安夜,我去天津看了李宗盛的演唱会。

北国凛冽的冬夜里,近一万人在大哥的音乐中与青春打了照面,或唏嘘,或流泪。

华语乐坛,拥有这种功力的艺人不多,他们除了有才,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自己的人生很认真,甚至有点儿轴。

那天演出前,我去后台转悠,先是碰到了李宗盛的御用乐手Mac。

Mac说,李宗盛排练从不迟到,“每次我们赶到,他都已经把乐器、插线等准备好了。”

因为七年没有开唱,一些歌曲难免生疏。

很多时候,李宗盛会要求乐队“再来几遍”。“哪怕有半个和弦没对准,他都会大手一挥,全曲从头到尾再来一遍。”Mac说。

后来,经过经纪人允许,我来到了艺人休息室。

推门进去,几个年轻的助理在那儿聊天。

角落里,一个穿着白T恤、头发灰白的人,正拿着一把吉他疯狂扫弦。

大约过了有五分钟,他站起身,露出那条著名的牙缝:“这曲子有点儿难,还是得多练练。”

作为华语乐坛殿堂级人物、吉他大师,这话从李宗盛嘴里冒出来,多少有些让人震惊。

作为演出记者,我去过太多的后台。

在演出前,很多歌手不是忙于煲电话粥,就是应付各色粉丝的合影,自谦的“还得多练练”,还从未听说。

谦虚和专注,是旁人对李宗盛最多的评价。

当年为了制作出世界级的吉他,李宗盛在全世界各地收集高级珍贵木料,把他对音乐和生活的严谨和细腻付诸于制琴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现在,李宗盛的手工吉他一般十把里可以有七至八把是平稳水平的,剩下的两把会走两个极端,极品和糟粕都有可能出现,“所以,试音的时候是我制琴过程中最紧张的时刻。”他自己说。

其实,李宗盛本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生活。

作为“流行乐坛教父”,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仅凭“李宗盛”这三个字,他就可以用一种奢侈的方式安享后半生。但是,身为以吉他为专长乐器的音乐人,有朝一日能亲手做出一把世界级吉他是他的愿望。

“中国每年出口吉他大约800万至1000万把,但中国的吉他在世界上却一直是廉价、低质量的形象,没有华人做的吉他进入世界级的水平,我不服啊。”这是李宗盛掷地有声的宣言。

猜你喜欢

  • 傻根儿

    傻根儿生下来脑袋就大,三岁才冒话,四五岁时说话还很费劲。他娘赶紧又生了两个,想给傻根儿做个伴,可是都没留住,自己也险些送了命,于是就再也不敢生育了,村里人说:傻根儿爹娘是姨表兄妹做亲,属于近亲结婚。傻根儿成了家里的独苗。15岁那年,傻根儿爹

  • 谁说没有鬼

    刘鑫是村里的小半仙,不是因为他会什么预知未来,也不是因为他可以为别人破财免灾。仅仅是他有一双可以看见给鬼怪的眼睛。刘鑫小时候,家里大丰收,便帮着父亲在院子里晒玉米。刘爸是用手指般粗细的钢丝来挂玉米的,可钢丝刚刚拴好,刘鑫便看见一个毛茸茸的东

  • 时代

    老人在年轻时和一个外地的男人好上了。由于当时家里人阻碍她,每天晚上便偷跑出去和男人幽会。没过多久事情败露了,村里人骂她是野女人,骂她是妖精,什么难听的都骂了。村里人把她和男人吊着打了个半死又弄在村上去示众,这事才告一段落。那个男人被村长打断

  • 当雄鹰爱上猪

    雄鹰清楚的记得,这一次的折翼,比起几年前的那一次,来的更加突然,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人会那样伤他?他曾经试图放弃一切伴随她,并且真的抛弃而放下了很多,来维护她,可她还是在得到他的激情后,毫不留情面的射出了那两箭,第一箭,雄鹰笑了笑,没有

  • 幸福

    五月的一天,一位熟人满脸喜气地走进家来,对妈妈说:帮你找了份很体面、又不错的工作;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还争着干,明天就去报到、培训。妈妈忙问:是什么样的工作?去一家大超市卖牛奶,工资很高,每月850元。那人接着说:不外招,业务经理信任我,托我找

  • 老夫妻

    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火炉在一间茅草屋,发着暗淡的微光。火炉边坐着一对老夫妻,伸着饱经风霜,像树枝一样的双手取暖。火炉上一个茶罐沸腾着,一个饼子被火烤的发糊了。屋里摆设极其简陋。除了一张铺着一张羊皮的床和两个用木制的凳子外,就是一张发黑的破旧

  • 医院吹出的寒风

    清晨微霜,一双蹒跚的脚踏进了医务室的大门,紧接着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那寒冷的咳嗽滑出了恶心的浓痰污浊着空气。这是一个私人门诊,一个中年大夫迎接了咳嗽的老者,扶他缓缓坐下,正待询问病情时,那个老者惜乎惜乎地开言了:医生,你帮我拿一些药,我就走。

  • 王二倔子

    王二倔子是建筑工程队的瓦工高手,一旦乡里那个领导家里有瓦工活,工长都叫王二倔子去。王二倔子的家离工地只有一里地,所以每天中午都回家去吃饭。而今天,是在离家十几里地的李乡长家里干活。就有工友问王二倔子午饭的事。王二倔子就给工长打手机。工长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