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文人多性情

文人多性情

收录日期:2025-08-07 15:16:11  热度:9℃

叶德辉为大藏书家,他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入一两张春宫画片,其友陈子展问他何故。他说:“避火。”因为“火神原是个小姐,服侍她的丫环达36位之多,后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婢,因此她变得躁急易怒。她平时穿淡黄色,一发威时便穿红衣而引起火灾,但因出身闺阁,在盛怒之时,若看到这玩意,也不禁害羞起来,避了开去。”

瞿秋白说自己是“一个不适合当官的人,在一个错误的历史时期当上了一个注定犯错的领导者”。他的文才曾折服了不少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瞿秋白刻一对印,瞿秋白开的价格是50元。郑付不起,转而求茅盾。婚礼那天,瞿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50,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慕名而来的学生甚众,教室里挤得满满的。他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竟呆呆地站了近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预定l小时的授课内容,在忙迫中10多分钟便全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无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议论传到胡适耳里,胡适微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吴昌硕人极矮小,至死84岁,头上仍盘一小髻,似道士一般,无须,故治有“无须道人”一印。初一见面,几与老尼姑无异,耳聋,但有时其子女小声谈老人贪吃零食等等,他肯定会开口声辩自己并不多吃。有人说:他的聋,是做作的。他晚年如有人请吃酒席,逢请必到,到必大吃不已,回家时就腹痛不已。朱疆跟他老乡,交谊最深。朱集成语赠他:“老子不为陈列品,聋丞敢忘太平年。”

王敬义每次离开梁实秋家的时候,总要偷偷在其门口留下一泡小便才去。梁实秋对此一直装做不知。有一天,王自己憋不住了,自我曝短,但又不乏得意之情地问梁实秋:“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吗?”梁微笑着说:“我早知道,因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

李敖在台大属于那种“眼高于顶”的家伙,对教授、对上课的态度便是一例,但他确实是出类拔萃之辈,其功力早已超过一些教授。那时考研究所必须通过口试,而主试者,便是院长沈刚伯和姚从吾等著名学者,大家环形落座,李敖坐在中间,但无人提问,因为李敖的学问他们最了解,实在无考之必要,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被李敖反问一通,岂不大失脸面,于是大家都望着他笑。最后,院长沈刚伯发话了:“你还要穿长袍吗?”众人遂大笑,录取了李敖。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读书约会,徐志摩也常凑过去和他们聊天,梁思成不愿受到骚扰,便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大书“情人不愿受扰”。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向来坦诚相待,一次她十分苦恼地告诉丈夫,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如何取舍。梁思成闻言,内心颠簸,终夜苦思,次日一早眼圈晕黑,决定把抉择权完全交给妻子。他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挑选金岳霖,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将此语说与金教授听,大逻辑学家面对千载难逢良机,选择弃权:“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画只能由画家主动送你,而你决不能向画家讨要。这是规矩,也是修养。章伯钧有不少齐白石的画,却没有一张徐悲鸿的画。其实,章伯钧跟徐悲鸿的关系要比齐白石深得多,也早得多。现在多认为徐悲鸿的马是他最拿手的。而章伯钧始终认为悲鸿的油画,特别是裸体女人画,是他最好的作品。有一次在任公(李济深)家中,徐悲鸿对章伯钧说:“伯钧,我送你一匹马吧。”章伯钧说:“我不要你的马,我要你的女人。”徐悲鸿听了,摇头说:“那些画,是不能送的。”

1985年9月21日,古龙去世,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

猜你喜欢

  • 父亲的自行车

    自从调离乡镇,我就再也不愿骑自行车了。因为10多年来的乡镇工作,我差不多每天都和自行车形影相伴,甚至连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都是在自行车上度过的,它承载了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乐与伤悲,我总是想着,一旦告别了这早出晚归、日晒雨淋的工作,就可以

  • 给父亲炫耀的机会

    “五一”回老家的时候,亲朋好友乃至隔壁邻居,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不约而同变成了“大作家回来啦”?半天没反应过来,我啥时候变成了大作家?跟母亲一说,她努努嘴指指父亲,悄声对我说:“这还不是你爸的功劳,他现在已经将你夸上天啦。”我算是明白过来,

  • 一号套餐8块

    2006年暑假,妈妈给我找了一份暑假工——在麦当劳做售餐员。我每天要在柜台前站8个小时,挂着机械化的微笑,把鸡翅、汉堡、薯条快速分类摆放在餐托上,再甜甜地说:“谢谢光临,请您慢用。”对这份一天挣不了多少钱的工作,我始终抱着应付的态度。一天中

  • 20岁的我,60岁的你

    你好多年没抽烟。当你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看这封信的时候,我猜你会点上一支烟,静静地抽。长到20岁了,你的小儿子给别人写过很多信,但从没给你写,也从没跟你好好说过话。有时咱爷俩喝醉了酒,我也只勉强吐出一句:“爸,你少喝点。”我们之间的疏

  • 我的父亲母亲

    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我们家兄妹7个,加上父母共9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们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家里开支

  • 母亲屋里加张床

    我母亲已经89岁了,习惯一个人住在乡下。为了照顾母亲,我和老伴儿就在她的房间里加了张床,每天陪伴在她身边,母亲乐意,我們心里也踏实。“王成,给我倒杯热水。”住到母亲房间里,她每次叫我,我都有求必应。老伴儿把缓解母亲双膝关节疼痛的药物放在床头

  • 别让自己离父母越来越远

    1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去年朋友的妈妈生病,住院半个月后她才知道。朋友说,她永远忘不了自己赶到医院后,刚看到母亲的样子。母亲没有惊喜,也没有开心,只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

  • 在妈妈的膝头上

    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名头何其虚渺,是广告牌上的棉花糖,粉红而轻盈,而她怀里的,是个沉甸甸的婴儿。后來她换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