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项羽真的烧了阿旁宫吗?为什么?

项羽真的烧了阿旁宫吗?为什么?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0:17  热度:8℃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的一首《阿房宫赋》,既用生动形象的词句写出了阿旁宫的恢弘繁华,也写了阿旁宫的最后结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作为一篇千古名赋,万古流传,让许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阿旁宫是被项羽一把火给烧毁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还真不是!

不管是古籍还是今人考证,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阿旁宫最后毁于项羽之手。

《史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很明确的指出,项羽所烧的宫室,是咸阳的秦朝皇宫,而不是蜀山的阿旁宫。翻遍史书,也没有一句话明确的说项羽烧毁过阿旁宫。这是项羽没有烧阿旁宫的证据之一。

另外到了今天,在考古发现中,人们发现了阿旁宫遗址。在考古研究这个著名宫殿遗址的时候,考古学家不可能忽略阿旁宫结局的考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光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前殿,就已经规模宏大。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留到今天,仍然有约六十万平方米面积的宫殿遗址。

如果阿旁宫真的是毁于大火,并且烧了几个月的话,一定会留下成片成片的火烧土,以及木制结构烧毁留下的草木灰。但是考古学家除了发现几块少有的火烧土之外,宫殿遗址中根本没有成片的火烧土出现。

不要说时间太久,所以火烧的痕迹受风雪侵蚀消失不见。因为不管是同时期的咸阳宫殿遗址,还是汉代的长乐宫遗址,这两座受到大火焚烧的宫殿,在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火烧土。

这就说明,如果真的被火烧毁的话,阿旁宫遗址一定会留下痕迹。而遗址中没有,也就说明宫殿根本没有遭到火烧。

《史记》载: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为秦始皇的去世,原本修建阿旁宫的几十万农夫,都被纷纷赶去修建骊山秦始皇陵。等到秦始皇陵完工,准备复作阿房宫的时候,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此后天下大乱。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咱们以为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阿旁宫其实根本就没有修建完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的宫殿,极有可能是后人的想象。

这个观点不是今天才提出的,事实上历史上早有人提出,阿旁宫也许只是一个构思,并没有修建完成。南宋程大昌在《雍录》中写道: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

以上三点都说明,项羽没有烧毁阿旁宫。真要论说,也是烧的咸阳宫殿。

猜你喜欢

  • 泰国第一富翁

    泰国第一富翁50年前,陈弼臣这个名字在泰国还不见经传,而今,已是无人不知。陈弼臣原籍是中国广东潮阳,他的父亲在曼谷一个商业机构当一名普通职员。5岁的时候,陈弼臣被送回家乡上小学,后因家贫辍学。17岁时又去了曼谷,在那里当售货员,也干过厨师和

  • 珠宝巨子郑裕彤

    珠宝巨子郑裕彤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县贫穷偏远的伦教镇。郑家不是个有钱人家,加上当时广东境内连年战火不停,生活就更加困难,只好全家避难到澳门去谋生。在殖民主义统治下,澳门也不是穷人的天堂,少年郑裕彤眼中所见和耳中所闻的,

  • 重振“美洲虎”雄风

    重振“美洲虎”雄风“美洲虎”是英国的名牌轿车,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轿车曾享有很好的声誉,曾5次取得勒芒24小时车赛的冠军,在全世界汽车市场上颇有竞争力。但是,到70年代初,由于美洲虎汽车公司人事的变动,车的质量也一落千丈,销售量一年不如

  • 景泰蓝大王陈玉书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香港景泰蓝商人陈玉书就是一个例子。陈玉书是靠经营景泰蓝发家的,他至今还占有香港50%的景泰蓝市场,而且同时经营贸易、地产、工业、娱乐业。刚到香港,他一无所有,还要养活妻子和女儿,只能靠打短二维持生计。干的

  • 街市大亨周起鸿

    街市大亨周起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经济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越来越繁荣。无数的企业家、商业家、投机家和冒险家,纷纷拥进这个号称“遍地黄金”的宝地,指望着能在这里实现自己发家致富的美梦。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成功的人又实在太少了

  • 穿T恤衫的大亨

    穿T恤衫的大亨20世纪70年代中叶,在美国电子高科技中心——硅谷出现了一批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蓄着长头发的年轻大亨。他们给人们的工作和娱乐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游戏机像一群高科技时代的怪物闯进了少年和成人的生活,成为风靡世界的玩意儿。

  • 乐善好施的陈凯希

    乐善好施的陈凯希在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的华人和华裔社会,提起陈凯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陈凯希出狱后,一贫如洗,别说想发财啦,连糊口都难。有人劝他打工或是摆个地摊维持生计。陈凯希分析当前形势,认为东南亚各国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经济时期,马来西

  • 新中国第一个富翁

    新中国第一个富翁1952年,张果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中。余江县在中国曾经很出名,因为毛泽东主席专门写过两首诗,赞扬余江县人民消灭了为害数百年的血吸虫。可是,只用几年时间就送走了血吸虫这个“瘟神”的余江人,花了多出几倍的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