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街头艺人

街头艺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4:46:06  热度:9℃

某天,先生打来电话,说晚上加班,让我早点回家,下班匆忙收拾好就往家的方向赶。到了漕宝路地铁口,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孩在表演,他20岁左右,有张清秀、青涩的脸,怀里抱着一把吉他,坐在高脚凳上自弹自唱一首《有没有人告诉你》,这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曲,街头艺人唱得不错。距他三米远的路边放着吉他盒子,打开暂时用来装路人投掷的钱币。他左手放乐谱的铁架子上贴着一张纸,上面用黑色记号笔写着:我是云南XXX地方的,来上海XXXX艺术学校读书,因家庭贫困,希望大家给与帮助,能够使学业顺利读完。

我停下匆匆的脚步,认真听他演唱,旁边一个年轻的男孩好奇的看着我;过了一会,这个男孩随着街头艺人的旋律,把双手高举过头顶打着拍子,双脚和着节拍跳跃,二个年轻人一起唱起来。一曲结束,我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向吉他盒里放下钱币,继续赶路。

其实,谁没有过乞讨的心?有的为钱、有的为权、有的为情------不同的乞讨方式,使得每一个乞讨者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上栖息,也使整个乞讨世界变得复杂。别人的帮助,可能会完成对街头艺人的拯救,使他具有乞讨者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这样的乞讨者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同时也需要人格上的尊重,这个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乞讨者的身份抛掉,成为一个纯粹的表演者。

现在纵横世界艺术舞台上的谭盾、陈凯歌、李安、陈丹青以及去世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在纽约求学时都走过这条异常艰辛的道路。谭盾曾回忆到这段街头乞讨的经历:当我在街头拉小提琴时,艾末末在街上画画,陈凯歌、顾长卫也都在勤工俭学,大家经济上都不富裕,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们怀着近乎狂妄的抱负,如堂吉珂德一般执着而偏执。

看着这个执着追求艺术的年轻人,有一些沉睡的东西重新在我心中鲜活起来,面对城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啃老族,人应该向这个年轻人一样吧,执着的追求梦想!

猜你喜欢

  • 向自己请会儿假

    太忙了,太累了。总觉得时间不是自己的,属于单位,属于事业,属于没完没了的应酬。生活仿佛是规定好了的程序,机械而又麻木。感觉到身心透支,一切感觉不再鲜活。这时需要向自己请会儿假。向自己请会儿假,让匆匆的脚步缓慢下来。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湛蓝无际

  • 娘喊一声听千里

    我的家乡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习俗: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受了惊吓,或者其他什么心理上的伤害,不好好吃奶、不好好睡觉时,母亲就会牵着婴儿的小手,在他耳边轻轻唤着他的名字,呼唤他赶紧回家。神奇的是,这样喊上几次,婴儿的心理创伤就真的愈合了,睡觉变得

  • 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为了做给哥哥看哥哥在家乡的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工作忙碌收入不高,嫂子怀孕后就再没出去工作。有了孩子后,哥哥一家三口索性就跟父母住在了一起,用哥哥的话说,爸妈年纪也大了,在一起方便照顾,还节省费用。哥哥的话他不认同,父母年纪大了,退休金本来花不

  • 救火的母亲

    前段时间,因为儿子动了个小手术,我在医院陪了几天床。同一病房里,还住着一位来自乡下的老太太,陪床的是老太太的两个儿子。我有幸听到了他们母子间的一段故事。老太太74岁,眼神有点儿痴呆,半夜里常常很大声地说一些云里雾里的话,很明显,她是个老年痴

  • 老百姓的爱情

    父亲决定收拾老房子。老房子在小巷子里,车辆出入很不方便。可父亲说年纪大了,用不着车辆,也不在乎外表的美观,只图个住着舒坦。老房子安静,冬暖夏凉,又有着年轻时的太多记忆,的确是不错的养老住所。我周末回老家去,却发现父亲在亲自收拾房子,原来,铺

  • 回到爱的原点

    结婚前夕,千里之外的母亲频繁地打电话来,不是表达思念,而是与我争吵。在气愤中她甚至冲我喊:“别以为你现在嫁得远了,就跟我们没关系了!我生了你,就能永远管着你!”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母亲对于失去我这个女儿的恐慌。从内蒙古到山东的千里之距,

  • 挽起父亲的手

    随着理发师轻盈的手,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缕一缕地散落地上。我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父亲不过是把略为显长的头发剪短一些,我以为这是很简单很省事的活儿,但理发师似乎在精心打理一件艺术品,一边细心修剪,一边轻声和父亲唠家常。她大概和我同龄,看她那么细

  • 毕业那年才懂你

    那年夏天,我怀着满满的自信,参加市一中的入学考试,那时,中考的成绩还没有公布,我一心只想往高处走。考试的前一天,我还在电脑前玩得酣畅淋漓。中考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放肆地将身上所有的压力卸下,当然,我的知识也都被这七天时间里的激动冲刷得所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