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航展展区外围的“炮台”故事

航展展区外围的“炮台”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3:26  热度:8℃

中国第九届航展于2012年11月13日至18日在珠海举行。

飞机场位于珠海西区三灶岛西南端,三面环海,靠海边还有小小的山,净空良好,距市区约35公里。

每届航展的时间,届届我都去,我喜欢到处溜溜、看看,还带上自己的小相机,捕捉自己最喜欢的镜头。在整个航展展区外围相近的区域,这里有一个很受青眯的“瞭望台”。就是在非机场的跑道东南侧面,这里有两幢很旧的旧楼,层高有四层,地面有很多乱杂物,楼的东面有几棵大叶榕树,西面有好几棵菩提树,枝叶繁茂。虽然是冬季,在广东气候它依然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清香味。

这两幢旧楼,与航展的一号大门、二号大门对面的莲塘村相比,这里的交通要闭塞一点,但他地理位置重要,视觉极佳。飞机迷拍摄者都看中了这个地方,尽管不方便,他们宁愿累点也走路进来了。旧楼还是属机场的人员管理,有几个人坐在门口的专收钱,也就是每人每次100元吧。

有一幢楼正好对着机场的跑道,把整个机场尽收眼底。

另一幢楼角度稍侧,但视觉也不错。

在这两幢楼上,每天都有超100多名飞机迷拍摄者,他们都是很专业的,在楼上架起了“长枪短炮”。有的是从北京,吉林等外地来的,这两幢楼就成了他们居高临下拍摄的“炮台”了。

这些飞机迷拍摄爱好者,他们的相机,摄影机对准着整个航展的跑道和表演的停机坪……

10点钟,飞机表演开始了,一个个都紧张了起来。顿时,鸦雀无声!

你看,八一飞行表演队队员,走进了机舱,驾驶着我国歼10战斗机开始滑向跑道。

双机大仰角上升,一副霸气,“哇”直捣天空!

紧接着三机箭队齐飞,划破长空,时而腑冲,时而平飞,扣人心弦,扬我国威!

又一架单机从地面腾跃而起,以垂直的角度,似如一支利箭,直插云霄!在6秒钟内大翻转850度,紧接着与三机对头交叉,表演出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将歼10战斗机的风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几次单机练习后,编队成6机楔形队形。气势恢弘,声音震撼天空!

我靠,两机对面相向而飞,惊心动魄!

然后,穿过整个航展上空,四机调整菱形队,来了一个精彩的垂直向上开花!

战机又恢复到了菱形队形,6架歼10战机同时组成楔形,拉出美丽的彩色烟雾。编队变换成一字形,6机编队整体向右转弯,真是刺激,真是过隐!这时,整个楼上的飞机迷拍手叫绝!

飞机回到了停机坪,这一轮的歼10战机表演圆满成功!这些飞机迷拍摄者松了口气,捋了捋袖子,擦了一把汗,拿起水瓶喝了口水,调了调镜头,准备下一轮更精彩的拍摄……

猜你喜欢

  • 三叔公的金烟斗

    大叔公与二叔公作古之后,三叔公成为宗亲中的老大,全村千余口人,惟他独尊。这些年,早年丧妻、年过七旬的三叔公有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烦恼来自四个儿子的不孝。三叔公的四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老大在镇政府当计生干部,老二在学校教书育人,老三是个包工

  • 她叫贱人

    最初别人喊她贱人,她会伤心半天,可是渐渐地,她习惯了。她只能选择习惯,即使不习惯,别人也喊她贱人。小镇上,没人在意她的心情。喊她贱人,因了她的营生。她从南方来到小镇,转一圈,再转一圈,租下两间海草房,便住下了。小镇傍海依山,一年四季,海风潮

  • 生命树

    1939年,大麦三岁。日本鬼子用十几门大炮进攻乌鸦岭。那天,大麦的母亲把他哄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在柴堆里,而母亲却倒在血泊中。大麦嗷嗷大哭。母亲一边吃力地往肚子里塞着肠子,一边艰难地向大麦爬去。很多苍蝇嗡嗡地在母子俩的身边飞来飞去,

  • 阿妲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妲,是土司府里的一名侍女。有一天,土司想喝鱼汤,他命令下人去河边捞鱼,下人们把刚捕捞到的鱼都送去厨房,厨师有事离开一会儿。正巧阿妲经过厨房时,听见一阵叹息,忍不住悄悄推开门进去,厨房里没人,她看见

  • 不翼而飞的命根子

    一、断肠散天启四年的一天,入宫逾二十年、一直在浆家房打杂的小宦官王昌荣终于咸鱼翻身,双喜临头。第一桩,当然是升职,由小小的典簿连升四级,破格提升为少监。事实也是,偌大的紫禁城有十万宦官,跑腿打杂最不入流的称典簿、长随、奉御,中档的叫监丞、少

  • 徐先生的红运

    徐先生这一来,说到许勇心坎上了,回家后赏给他一百元钱。徐先生不要,许勇硬是塞进他口袋里,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拿不出门来,不要嫌少。”徐先生说:“这是哪里话?好了我收下就是了。”许勇这才高兴起来。徐先生说:“没甚事了,我该回去了。”许勇留

  • 腊女

    腊女降生的那天,刮白毛风雪。起什么名字好呢?娘说就叫她腊女吧。别人家的娃生下来只会哭,腊女不。她偏咧着小嘴儿笑,惊得接生婆和众人都预言说:“等着瞧吧!这丫头到大疯着哩!”日子一天一天地走。腊女一天一天地大。腊女出落得俏,俏得让人不忍心再看第

  • 精彩全在留白处

    山东东阿人张向阳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医书。有一天,他在翻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时,对里边一段记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阿胶,以乌驴皮得东阿水乃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视为阿胶的上上品。”原来被李时珍称为“圣药”的用来进贡的阿胶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