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找找当年的感觉

找找当年的感觉

收录日期:2025-08-08 00:10:20  热度:8℃

谁说我没用

都说人忙的时候觉着累,可要真闲下来,心里也发慌。石老汉最近就闲得慌。他儿子是个养鸡大户,前不久养鸡场得到了政府扶植,扩大了规模,操作实现了现代化。过去人工操作,石老汉还能帮帮手,现在都是电脑操作,石老汉有劲使不上,急得团团转。

这天,儿子从养鸡场回来,发现石老汉正坐在院子里,一边哼着梆子腔,一边拾掇着不知从哪儿找出来的箩筐和扁担。儿子愣了一下,问:“爹,你在这儿干吗呢?”

石老汉头也没抬地说:“我打算帮你忙呢。”

儿子指了指地上的东西:“爹,你拿这些东西怎么帮我啊?”

石老汉把头一抬,乐呵呵地说:“你的养鸡场现在都是电脑操作,我插不上手。但总这么闲着,我也憋得慌,想来想去,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帮你赊鸡娃吧。”

什么?赊鸡娃?儿子一听,笑了,说:“爹,我们养鸡场早就不怎么卖鸡娃了。再说,现在卖鸡娃,都是合同说事,先交定金,现金交易,哪有赊销的?你那赊鸡娃的老古董早过时了!”

儿子说的也没错。赊鸡娃,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皇历了。那时,每到开春,便有人挑着刚出炕的鸡娃,走村串巷,拉着悠扬的长腔大声吆喝:“赊鸡娃了——赊鸡娃了——”村民们听着音儿便围了上来,赊走鸡娃。等到秋天,赊鸡娃的人便拿着账本,到各村收钱。虽然赊走鸡娃的人不用签字画押,但很少有赖账的。石老汉当年就干这个营生。不过,这种古老的买卖方式如今已逐渐绝迹了。

一听儿子讥笑自己,石老汉生气了,把眼一瞪,说:“老古董?老古董怎么啦?别看你们搞买卖,又是合同,又是定金什么的,还老是闹摩擦、打官司。那时候赊鸡娃,没现在这么多道道,可从来没有赖账的。”石老汉数落了一顿,见儿子闷不作声,最后又说了一句,“我也知道,这么大的鸡场,靠我这样零星赊销,也顶不多大事。我捡起赊鸡娃的老古董,就是想找找当年的感觉。”

当时,儿子正为鸡场人员招聘的事烦心,顾不上跟老爹抬杠,心想,人老了,总是爱怀旧,既然老爷子想重温旧梦,就随他的心意好了,于是,便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干起老本行

第二天,石老汉从鸡场里带了几百只鸡娃,装上箩筐,挑起担子就出发了。

别看石老汉已经七十多岁了,一挑起鸡娃担子,似乎回到了几十年前,浑身是劲。他来到一个村子里,亮起了大嗓门,吆喝起来:“赊鸡娃了——赊鸡娃了——”

石老汉的吆喝声,惊动了村里人。年纪大的听到久违的吆喝声,感觉很亲切。年轻人也都觉得很好奇。不大一会,石老汉的鸡娃担子周围就挤满了人。一些年轻人,带着疑惑的目光,议论纷纷:卖鸡娃赊账?哪有这样的好事?不会是骗子吧?

这种情景让石老汉感到很失望。过去,可不是这样啊,只要一吆喝,大家都来挑选鸡娃,还有的端茶送水,帮着记账,真是其乐融融。可眼下,那种气氛却找不到了。

看到赊鸡娃的人不多,石老汉就给年轻人上起了课,说过去卖鸡娃,大多数都是用这种方式,不信,问问村里上年纪的人。村里的老年人也帮着石老汉说话。最后大家终于相信,石老汉并不是骗子,赊鸡娃是一桩便宜买卖,于是,都争先恐后挑选起鸡娃来。最显眼的是一个穿皮夹克的年轻人,竟然一下子赊了100只。

石老汉不识字,不会记账,他就请村里人找来一张纸,写上赊鸡娃人的名字和赊鸡娃的数量。还解释说当年赊鸡娃他就是这样做的。

就这样,石老汉的几百只鸡娃,很快就在这个村子赊销完了。

石老汉掖起账本,挑起空筐,哼着梆子腔,正准备出村,这时,一个老汉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道:“老哥啊,你这样赊鸡娃,可要小心,你就不怕有人赖账?”

石老汉倒很豁达,呵呵一笑:“不就是几只鸡娃嘛,就是赖账也不值几个钱。再说,也能让我找找当年的感觉。”说罢,哼着梆子腔,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这个村。

第二天,石老汉又挑着鸡娃,来到了另一个村,按照同样的方法,将鸡娃赊了出去。特殊的考卷

石老汉天天挑着鸡娃四处赊销,儿子明知道,这些账不一定要得回来,但也没多说什么,心想,这么大的鸡场,也不在乎这点损失,只要能让父亲高兴就行。

可是,事情没像儿子想的这么简单,石老汉赊了几天鸡娃,又来为难儿子了。这次,石老汉非要干涉人员招聘的事。

原来,这些日子,儿子遇到了一个难题:有个叫尤华的小青年非缠着要到鸡场工作,而且要当鸡场的采购。要是一般人儿子好应付,想用就用,不想用拒绝就是了。可是,尤华是畜牧局长的外甥,总打着舅舅的旗号,不那么好打发。

但采购毕竟是个重要岗位,儿子对尤华的人品又不了解,所以这件事一直拖着,做不了决定。

这天,尤华又来鸡场,缠了儿子半天,石老汉在隔壁隐约听到了两人的说话。尤华走了之后,儿子又发起愁来,闷着头在屋里来回踱步。这时,石老汉来了,问儿子道:“刚才那小伙子是不是闹着要当采购?”

儿子点点头,接着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石老汉想了想,说道:“要说这事也好办,一个人的品行啥样,出道题考考他不就行了?”

考人品?人品咋考?儿子一听,就知道爹说的是外行话,苦笑了一声,说道:“招聘人的事,你不懂,就别掺和了!”

石老汉却是不依不饶,和儿子较起了真,说道:“考文化知识,我不懂,可考人品这事,我还真得当一回考官。”

父亲要当考官?儿子更惊讶了,瞪着眼看了父亲老半天,说:“你不是糊涂了吧?你大字不识一个,这考官你怎么当?”

石老汉得意地笑了笑,说:“这事你交给我就是了,三天以后,我保证把答好的考卷交给你。”

儿子为难地摇了摇头,但看老人这么固执,没办法,只好假装顺从,随口说道:“好,好,好,只要你高兴,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儿子让父亲当考官,只是应付一下老人,并没当回事。可石老汉却当真做他的考官去了。

过了两天,石老汉找到儿子,将两张纸交到儿子手里,说:“这就是我出的考卷,那个小伙子是不是叫尤华?现在他已经把考卷做好了,你看答案吧。”

儿子接着一看,天哪,这是什么考卷啊?两张纸全是赊鸡娃的账单。

石老汉见儿子不明白,把账单从儿子手里要过来,分成了两份,再递给儿子,说:“这两份账单一对照,你就明白了。”

儿子接过来细细看了看,发现两份账单上的赊鸡娃的户主一样,只有赊鸡娃的数量稍有差别。就问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石老汉这才说出事情的原委:尤华所住的村子,正是石老汉赊销鸡娃去的第一个村子。那次一下子赊了100只的“皮夹克”,不是别人,正是尤华。看到尤华来缠儿子当采购,石老汉一眼就认出了他,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考察他的主意。他又一次来到尤华所在的这个村子,谎称原始账单弄丢了,让村干部在大喇叭上通知,让赊鸡娃的人重新报一次账。这一报账不要紧,讲信用的人照实报了账,心眼不实的人就玩起了猫腻。尤其是尤华,原本就没打算养鸡,当初赊鸡娃就只是想占个便宜。所以,石老汉一离开村子,他立即低价把鸡娃倒卖了出去。现在看到石老汉把账本丢了,非常得意。村干部通知他去补账,他不好意思拒绝,但却把100只报成了10只。可他万万没想到,不知不觉充当了石老汉的“考生”。

两份账单一对照,尤华的为人一清二楚。儿子掂量着手里的特殊“考卷”,满脸惊喜,望着父亲,嘿嘿一笑,说道:“我的老爹爹,真没想到,这赊鸡娃的老古董还真派上大用场了,您放心,招聘这件事我也有主意了!”

猜你喜欢

  • 读书不必张罗

    记得有一次,我在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内读书,坐在我对面的,是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图书馆里边,突然起了一些小骚动,原来是3.5级地震。我自问读书的功力,比不上约翰逊博士,我已有所觉,他却一无所知。他的整个精神,已走到书本里边,我却做

  • 爱情要有利用价值

    爱情无需任何理由。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不管是美貌、财富、气质还是善良,甚至荷尔蒙味道的相吸,总有一个具象的理由让人觉得有利可图。何况我们在寻找另一半之初,潜意识里已经设下标准,跟着感觉走一见钟情,只是符合了标准的第一反应:

  • 不赚钱就赚人生

    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虽然目前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很会想点子,所在地的政商关系也相当良好,才能耐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不景气。 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

  • 好修养决定好身材

    看身材,就大概知道他的修养。此话初听起来有些绝对,但细想一下,身材与修养之间的确有点儿关系。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聪慧伶俐的女子,大多身材苗条、举止优雅。因为相对而言,她们更注意管理自己的形象,不会让水桶腰和双下巴找上门来

  • 爱情不是暖手宝

    绝不在与男人吃饭时自己掏钱买单,绝不做任何对自己的身体与尊严造成伤害的事情,绝不分担他应该自己承担的痛苦。 一个女孩面前摆了两位男人。一位什么困难都找她帮忙,有什么苦都向她诉说,把她当亲人一样使唤;另外一位有困难的时候找朋友帮忙,

  • 生命

    忽然有了意识,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周围是混沌的黑,柔软的拥挤。我闻不到气味,但是我能知道我的周围是腥甜的温暖的。羊水刚好漫溢过我的头顶,黏滑得像母亲的手掌,使我昏昏欲睡 我开始呼吸,由一根脐带连接,就像藤上结

  • 刘谦·魔术师的秘密

    若是有人问你:告诉你一个秘密,想听吗?我以为最好这样应答:当然!如果你也能允许我向别人透露这个秘密的话。 许多秘密,其实不必说,一旦说出,便已失去其本质,不再成为秘密了。盛放秘密的最佳地方,是自己的内心。在周杰伦导演的电影《不能说

  • “不”绝不是最终答案

    我很早之前就知道坚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刚刚创立la(北美最大的继续教育机构),我想请纽约著名的食品店zabars的老板穆瑞克雷恩来做一个如何开创大食品市场的演讲。我觉得喜爱食品的纽约客应该会蜂拥而至地来听这堂课。我给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