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古泉镇的佃户摆不平

古泉镇的佃户摆不平

收录日期:2025-08-08 00:30:37  热度:10℃

民国时期,胶东地界上曾有过这样一段民谣:“官儿清,娘子横。古泉镇的佃户摆不平。”说的就是民国初年发生在胶东即墨的一桩奇案。

这一年夏天,古泉镇上的佃户宋士秀正在田间劳作,一名乡邻气喘吁吁跑来告诉他:“你的儿子把汪家三代单传的小少爷给打了!”

佃户的儿子打了地主家的少爷,这还了得!那汪大财主家是胶东地界上数得着的名门望族。而汪家小少爷的生母“二郎娘子”,更是古泉镇有名的泼辣女人。宝贝儿子受了欺负,“二郎娘子”一翻脸,古泉镇哪还会有宋士秀一家的立足之地?

果然,宋士秀刚赶回家,“二郎娘子”便带人上门兴师问罪来了。

“二郎娘子”是北海龙口人,因双眉中间有一个“贵妃痣”,原本俊俏的脸庞便多了几分煞气,远看如传说中三只眼的“二郎神”一般,所以镇上的人暗地里都叫她“二郎娘子”。

相书上说,眉间生有“贵妃痣”的女人双臂跑得马、心胸能吞船,拿得起、放得下,杀伐决断,不是一般人物。自从成了汪大财主的第十九房姨太太,为汪家生下儿子之后,“二郎娘子”更是显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本色,汪家大小事务处处插手过问。汪大财主也曾是上山能打虎、下海可斩蛟的胶东汉子,自从娶了“二郎娘子”后,竟渐渐也被拿得病猫一般驯服,最后干脆放开手脚任由“二郎娘子”折腾,自己一到夏天就进崂山避暑,当上甩手掌柜了。

孩子间的嬉闹本属寻常,不值得大人们细去追究。但“二郎娘子”就是不肯罢休。她不但要收回土地, 还要把宋士秀的小儿子拽过来,让她那宝贝儿子打一顿出气!

被人欺辱到这般田地,宋士秀再也按捺不住,上前一把推开汪家小少爷,护住自己的儿子,双目如电紧盯着“二郎娘子”:“就是做过‘洪宪皇帝’的‘袁大头’也不敢对我这样跋扈,一条翻倒酱缸的蛆虫却张牙舞爪!难道真觉得我宋某人可欺不成?”

古泉镇上的人都知道,“二郎娘子”一生气便眉毛一竖两只丹凤眼一眯,额头上“第三只眼睛”就充血变得通红通红,令所有人不寒而栗。可如今在宋士秀目光之下,“二郎娘子”不但一下没了雌威,身体反而不由自主连打几个冷战:“你你你,你是……你想干什么?”

顿时,不但在场的所有看客目瞪口呆,便是连宋士秀自己也惊呆了!

直到“二郎娘子”在家人的搀扶下灰溜溜离去,宋士秀还是没有回过神来。接下来,“二郎娘子”不但没有对宋家“夺田封门”,而且还先倨后恭,给宋士秀家送来好多礼物。镇上人这才隐约觉得,这个耿直的佃户宋士秀大有来头。要不,怎么把“二郎娘子”给降服住了?

但宋士秀对乡邻们的恭维却不以为然。他不但拒绝了“二郎娘子”莫名其妙的馈赠,还开始变卖家当。俗话说贫不与富斗,惹不起人家还是躲吧!

但宋士秀已经走不了了。就在汪大财主从崂山回来之前,汪家小少爷竟一命呜呼了!因为有失手伤人嫌疑,宋士秀和他的儿子都被国民政府警察抓走了!

其时国民政府即墨县长是安徽人梅源德。梅县长虽然年轻,但对宋士秀这个曾作过袁世凯幕僚的北洋前辈却是久有耳闻。听说宋士秀离开北洋政府之后一直隐居家乡,更是对这个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倍加敬重。但汪家也是名闻胶东的一方士绅,且案件涉及人命,梅县长对宋士秀父子也不敢偏袒。只是在宋士秀父子到案的第二天,在自己的办公室亲自过问这桩案子。

宋士秀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事情被逼到这般田地,索性放开手脚,彻底显露出大名士洒脱不羁的本色,旁若无人侃侃而谈:“这件事的一切因果,到今天宋某才全然明白。不过凭空说来,恐怕汪先生和梅县长都不肯相信。这样吧,请梅县长派人到县城西北百里之外的陈家驿客栈,找来八年前的客栈掌柜,然后再让我认下这桩案子!”说罢便再也不肯说话。汪宋两家的纠纷,与数百里外八竿子抡不到的客栈掌柜有什么相干?梅县长虽感奇怪,一时也为宋士秀的气度所夺,竟不顾汪大财主的反驳,当即派人骑快马出城,去陈家驿寻那客栈掌柜。

陈家驿客栈是百年老店,老掌柜还健在。那掌柜也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稀里糊涂被县政府警察带来,一路上惊魂不定。宋士秀见他来到县政府惶惶然只顾得打躬作揖,就主动提醒他说:“老掌柜不要害怕。你可记得八年前的民国二年秋天,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吗?我就是那个要砸你招牌的宋士秀啊!”

客栈老掌柜豁然想了起来:“哦,对对对!你就是那个先是给我题写招牌,后来又欲砸我招牌的宋先生!俺与宋先生多年不见,怎么事情过去八年了,宋先生还要寻我的晦气?”

宋士秀笑而不答,却转身对梅源德县长和汪大财主道:“民国二年,我因为知道了一些袁世凯复辟的内幕丑闻,不愿同流合污,便悄然辞别京师回乡。眼看就要到家了,偏偏路上又花尽了盘费!见陈家驿百年老店招牌破旧,就毛遂自荐替它写个招牌……”

民国初年,北洋名士宋士秀的墨宝一字千金,连后来的书法大家于右任都推崇备至。客栈掌柜虽然不知道宋士秀多大来头,却敬重有学问的人,于是欢喜不已,当天便把宋士秀调换到最好的一间客房。

却不料到了半夜,宋士秀竟怒气冲冲吵醒客栈掌柜,不但三把两把扯碎了已经为客栈写好的题字,还大骂客栈掌柜丧失人伦不知羞耻,并不顾客栈外面风雨未停道路湿滑,连夜离开客栈扬长而去……

那是因为当天夜里,客栈掌柜居然胁迫他的女儿欲为宋士秀侍寝!

梅源德县长是新派人物,对逼良为娼之类的事情最为痛恨,更何况是逼迫亲生女儿。因此明知道是八年前的旧事,还是不禁对那客栈掌柜愠怒叱责。客栈掌柜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县长大人可不要听信宋先生胡说!八年前我就对宋先生解释过了,小老儿半生鳏居无妻,哪里来的女儿?何况我那客栈就是守夜的老狗也是公的,哪有什么良家妇女?宋先生如此陷害小老儿,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这下,梅县长真糊涂了……

汪大财主一方士绅,起先强忍丧子之痛任由宋士秀分辩。后来眼见梅源德县长附和着宋士秀越扯越远,便不禁口出怨言讽刺道:“梅县长若是愿意听书,改日由我做东,请你听上个十天半月也没什么!可眼下梅县长不但不升堂断案,还一味只听不相干人的东拉西扯,这又是什么意思?”

梅县长颇有涵养,听了汪大财主的话也不生气,和颜悦色地说道:“汪先生且少安毋躁。按说两个小孩儿争斗本不该轻易致命,何况贵公子是在事发两日之后才夭折的呢。因此,一切都要等待法医检验完尸体,才好判断是非。眼下我想宋先生既然非要找来这八年前的‘说书人’,一定别有深意。验尸报告出来之前咱们就姑且听上一段又有何妨!”说罢,便示意老掌柜继续说下去。

于是客栈掌柜继续说道:“看到宋先生不听我的解释冒雨而去,我暗暗感到蹊跷。难道客栈里面混进了‘暗门子’?哦,县长大人也许不知道,‘暗门子’是江湖上的一种既当婊子又做盗贼的女人。她们常常扮作旅客入客栈投宿,然后在夜深人静时候,混入旅客房间行窃……

“我当即便找来客栈伙计,一起暗自戒备。因为‘暗夜挑灯’的‘暗门子’如果得手,大多会在客人们没有起床之前匆匆离店而去。果然第二天凌晨,有一队带有女眷的客商不顾道路湿滑,便起早套车赶路。我见他们人多势众不敢阻拦,只好派一名精明伙计暗地里跟踪。可奇怪的是,第二天直到最后一名过路客商离去,也没有人说丢了钱物。”

梅县长何等聪明,客栈掌柜的絮叨虽然杂乱无章,他还是很快听出事情的关键所在:“你可记得那先行离去的人中,几个女眷长得什么样子?后来那跟踪的伙计可曾回来说过,那帮人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哦,几个女眷长得什么模样我倒忘了,只是他们一行大都是北海龙口一带口音……”

猜你喜欢

  • 记得来时的路

    那年我十七岁。九月,到济南一所大学去读书。本来和父亲商量好的,他只陪我到车站,可临行父亲却变了卦,要陪我去济南。记得我很不高兴,一路嘟着小嘴,很少搭理父亲,而父亲却一路小心地赔着笑脸。那时的我一脸的天真和浪漫,很想体味一下一个人天马行空的豪

  • 给父母当裁判

    不知为什么,父母年龄大了以后,越来越像小孩儿,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比如下棋,明明是两个人全神贯注地对弈、厮杀、争战,一派祥和的气氛,可转眼间,因为其中一个人悔了步棋,另外一个人便不依不饶,来言去语,

  • 父母是用来吼的

    作为菜场上的小商贩,我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又喊又叫的交流方式,倘若哪天我用温柔的语调跟他们讲几句话,他们一准会认定我私下里做了亏心事!在外读书工作多年,我一直被视为斯文女孩,不管老师、同学,还是领导、同事,个个都夸我温文有礼。可是他们不知道,在

  • 幸福不能打包票

    有个母亲,为了要帮乖巧的女儿找个好女婿,上网为女儿征求对象。就在交友网站上,她物色到了一个和女儿一样都从事医药配制工作的男子,安排他与女儿见面。没想到,第一次见面,色狼就露出了真面目,他得知女药师感冒了,竟然开了一帖药,谎称是治感冒的中药,

  • 抱妈

    写了很多家庭故事,却很少写妈妈。主要是不好写。爸爸天生随和,无论我拿他开什么玩笑,他都可以笑纳。妈妈不行,她是个蛮严肃的人。她对我管教也很严,只要有妈妈在的地方,我就很拘束。青春期的时候,我和她碰撞得厉害,那时我们两人像斗架的公鸡一样红眼相

  • 因为我是一位母亲

    她,出生于埃及南部卢克索的一个贫困家庭。21岁那年,新婚不久的丈夫因车祸意外去世,给当时身怀六甲的她以致命的一击。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陷入了贫困之中。女儿出生后,各种开销更是让她的生活捉襟见肘。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养活

  • 一枚胸针

    我习惯在洗衣服时将每个口袋先翻一下,那天上班前,在给老公洗衣时,却从老公的口袋里掏出一枚精美别致的胸针。当发现这枚胸针时,一系列的问号就在我的脑海中涌出。老公的口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别致的胸针呢?这胸针是女人用的,难道是老公买来送给我的?最近好

  • 吃你剩饭的那个人

    晚上,我给女儿盛好饭,一转身,却发现她碗里的饭突然多了很多。不必问,一定又是孩子的外婆外公怕她吃不饱,迁就着孩子“贪”多的心理。难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说我小时候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也是这个样子,总是嫌自己碗里的饭菜少,每回都要很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