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的舞台在丛林

我的舞台在丛林

收录日期:2025-08-13 13:42:46  热度:10℃

七八岁的时候,别的女孩都穿上花裙子,枕着洋娃娃,爱好唱歌跳舞。她却有自己的兴趣,她喜欢的是小动物,甚至愿意把蚯蚓带回家跟自己一起睡在床上。她小小的心灵里已经萌生了自己的梦想——探索动物世界的秘密。

那时候,她看了一部叫《人猿泰山》的书,书中讲述母猩猩收留了一个被遗弃的人类宝宝,被呼唤为“泰山”的他从此由猩猩抚养长大的故事。等他长大了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后,他面临着回归人类社会还是留在森林中的艰难选择。这本书让她热泪盈眶,她发现人和动物可以建立起难舍难分的情感。她从此爱上了小动物,她觉得它们也和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于是,她悄悄地把自己的心事诉说给房梁上的燕子,她还会问红色的小蜻蜓想要飞向哪里。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心中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她开始疯狂地阅读,想方设法借书,所有的书都跟神秘的丛林有关,尤其喜爱非洲野生动物的情节。她被书中的奇幻现象所迷恋,那些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她。还有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一个个充满了奇趣、惊险和欢乐的动物,让她浮想联翩。她想成为一个男人,去非洲和野生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然后写成精彩的书。

她心中充满了奇幻的梦,但是由于负担不起学费,她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为了生活,她在伦敦当秘书,耐心地处理着繁杂事务,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当她被自己的叔叔带到伦敦参加舞会,别的女孩问:“你想做宫廷的侍从女官吗?”

她却骄傲地宣称:“我的偶像是会和动物说话的杜立德医生、森林之子毛克利以及人猿泰山。我想和野生动物在一起。”

心中的夢想让她踏上了非洲之旅,她凭着一腔热忱到了肯尼亚,找到国家博物馆馆长、古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跟他谈起了动物。李奇很欣赏这个姑娘在野生动物方面的丰富知识,也为她过人的胆识所折服。很快,李奇把她送到冈比河自然保护区去研究黑猩猩。

从这一天起,这个女孩实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丛林之梦。那时,她才26岁。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只能住在帆布帐篷里。为了研究黑猩猩,她露宿林中,模仿它们的叫声,取得它们的信任。她渐渐地可以在帐篷前和黑猩猩交流了。她也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每天花一个小时记录自己和黑猩猩的故事。

冈比河研究中心在她的努力下诞生了,而且,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研究黑猩猩行为方式时间最长的地方。日复一日,她和黑猩猩一起快乐地生活着,已经持续不断地跟踪观察了黑猩猩60年。

她还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比如有一次,她发现一只脸上长着银白色毛发的黑猩猩正在用一根细长的草棍,在白蚁巢里“钓”白蚁。她兴奋极了,这是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发现,原来不只有人类才能使用工具。

她还发现,黑猩猩社会里也有好母亲和坏母亲。那些“好妈妈”更关心保护孩子,但是从来不过分干预。但是,这些“好妈妈”总是更自信,更有能力。

女性从事野外研究工作的并不多,特立独行的她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国家地理杂志邀请她撰写研究文章,研究黑猩猩的纪录片也发行了。她还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书《黑猩猩在召唤》。如今,86岁的她依然没有放弃野外调查。2020年3月,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博物馆隆重举办了一场关于她的展览——“成为珍”。她就是蜚声国际的动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黑猩猩研究界的权威和积极的动物保育者珍·古道尔。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她的舞台从来不是方寸之地,她的舞台在广袤的丛林。你是否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追逐心中的梦想,做自己生命的舵手,像珍一样,披荆斩棘,勇敢前行吧!“成为珍”,成为你自己!

猜你喜欢

  • 青出于兰的故事

    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捋虎须的故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桓 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 权 冯几前席, 桓 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 权 大笑。”后因以“捋虎须”喻撩拨强有力者,谓冒风险。 【示例】:唐 韩偓 《安贫》

  • 问道于盲的故事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求教于一无所知者,没有助益。语本 唐 韩愈 《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於其人,乃以访 愈 ,是所谓借听於聋,求道於盲。”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而书生便以为 长淮 不易守者,是亦问道於盲之类

  • 问一得三的故事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东西吧?” 孔鲤老实

  • 闭门造车的故事

    原文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 宋 朱熹 《〈四书〉或问》卷五:“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

  • 门可罗雀的故事

    汲黯是武帝时的一位名臣。他当官时,每天拜访他的客人很多。后来他辞去官职,回家静养。清晨,他打扫庭院。中午,他打开大门,总见门前许多麻雀在寻觅食物,在那里嬉戏跳跃。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宾客盈门,现在不当官,我可以张网捉鸟了。”

  • 锦囊妙句的故事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 钱可通神的故事

    唐代宗李豫时,左仆射张延赏了解一件重大冤案,叫狱吏十天内了结。没想到第二天公案上有个帖子要求三万贯不过问此案。他气愤地要求尽快了结。第二天,涨到了五万贯。张延赏又生气了,要求两日结案。结果帖子数目增加到十万贯。他感到对方势力就作罢,感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