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李云迪,钢琴王子是个时尚控

李云迪,钢琴王子是个时尚控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5:30  热度:9℃


一身漂亮的黑西装,一头标志性的卷发,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还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以及中国首位波兰“荣耀艺术”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李云迪。

2013年春节晚会上,李云迪与刘谦表演的魔术让观众大开眼界,因一句极其暧昧的“找力宏”问句,这个被誉为“中国的肖邦”的钢琴王子,再次成为焦点。李云迪给世人的印象一直是优雅高贵又极富诗意的,这源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时尚控。他不像别的演奏者忙着走穴商演挣钱,开演奏会,而是爱做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李云迪说,“我喜欢跑车、红酒、美食,这些都是我的个人兴趣。在享受它们的过程中,也激发了我对音乐的灵感和热情。”

迷恋奢侈品和金钱无关

1982年李云迪出生在重庆,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2000年10月,李云迪代表中国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最高级别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刚满18岁的他打破金奖连续空缺两届、长达15年的沉寂,一举夺冠,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和首位获第一名的中国人。由此,李云迪被国际乐坛称为“震惊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中国音乐界的里程碑”。

李云迪从小就爱钻研时尚,可是个标准的时尚迷。第一次跟着学校去法国巴黎演出,逛老佛爷百货时,校长和老师都跟在身后,李云迪成了他们的品牌向导,介绍哪个是卡地亚,哪个是夏奈尔,听得大伙一愣一愣的。不过那时就只能过过眼瘾吧。

挣了些钱后,李云迪要首先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父母去趟巴黎,他给老妈买的化妆品和衣服都是世界顶端产品。虽然别人觉得他这样太奢侈,有点飘飘然,李云迪说得句句在理,小时候父母为他付出太多,这是他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

2001年李云迪到德国汉诺威留学。因为到世界各地演出,让李云迪有了更多和奢侈品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满足了他小烧包的愿望。

但他也不是购物狂,并非每件必要,有时候欣赏一下就挺好。他特别喜欢那种需要花很多时间创造出来的艺术品,他觉得弹钢琴和这些手工艺术品是一样的,每个钢琴师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就像他会把代表中国与吉祥的红色和钢琴结合起来。每次在国外参加演出,他都将中国的红色歌曲《黄河》《浏阳河》等纳入必奏曲目,用这些经典音乐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李云迪是个狂热的车迷,从小就收藏了许多汽车模型。当年在深圳艺术学校读书去美国演出时,校长随便在街上指一辆车让李云迪认都难不倒他,他甚至还能报出多少缸、多少马力。校长就想考验一下李云迪,故意指着一台没标志、面目全非的改装车问他,那辆是什么车?李云迪傻眼了,盯着那辆车左瞧又瞧,最后算是彻底被击败了,只能冲校长摇头。

校长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也有李云迪不认识的车啊!李云迪这才明白大伙是在故意逗他。也是从这件事情上,他明白一个道理,之前他特爱表现,名车名表如数家珍,可遭遇这次尴尬之后,他变得格外低调,性格也沉稳下来。

说起来,音乐和汽车这两种本不搭界的事物,却在碰撞中擦出了一个让李云迪深深着迷的火花:刺激。“我喜欢开车,速度带给我很刺激的感觉。其实在音乐中我也在寻找一种刺激,我不希望带给观众平常的感觉,我希望我的演奏能给观众留下一些特别的东西,就像车和速度给我留下的感觉那样。”

成名之后,李云迪每逢得奖或遇到高兴的事,就会给自己买辆跑车作为奖励。身为一个对声音敏感的钢琴家,发动机的声音对李云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接触一辆车,给李云迪留下第一印象的不是颜色或者外形,而是发动机的马力、转速。

“不同品牌的汽车就像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而且各种不同风格的曲目里面还有不同的曲子,就像同一汽车品牌的不同型号,而且不同的人开同一款车又有不同的风格。就像不同的音乐家演奏同一首曲子,不同的钢琴有不同的音色层次,每一款汽车的声音也会完全不同。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发出的声音就完全不一样,八缸车和十缸车的声音区别也很大。这些就是我对汽车着迷的原因。这跟音乐的细微差别相似,音乐在细微中追求完美,高性能的汽车也是在细节中追求完美。”听李云迪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估计那些想批评他过于奢华的人,也都要噤声了。

美食美酒配音乐

李云迪对于美食的爱好,是从2001年独身去德国留学时开始的。独自生活往往会忽略吃饭问题,常常随便凑合一顿。这对于爱吃的李云迪来说,是件挺痛苦的事情。偶尔去中餐馆解回馋,还价钱太贵,而且口味也不如国内的地道。

有一天,李云迪回来后肚子特别饿,家里又没有什么现成能果腹的东西,他想了想干脆试着动手给自己弄点吃的。小吃货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味蕾特别敏感,只要是吃过一次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品出其中的含量。他又是切葱姜蒜,又是干煸红辣椒,再根据回忆妈妈做饭时他在旁边的偷师学艺,不一会儿工夫,还真捣腾出两样色香味俱佳的川菜来。

那次与厨房偶然的碰撞,让李云迪做饭有点上瘾了。只要兴致大发,他就动手做几个菜犒劳自己。这烹饪跟音乐一样,想象力十分重要。哪怕没亲眼看过厨师怎么做,但凭着舌尖上的感觉,也能想象出一二。他渐渐摸索研究出一套自己的菜谱,光拿手的大菜就能弄出来七八个。连一些外国同学都对他做的中国菜竖大拇指。他很骄傲地说,中国的美食可以征服全世界的胃,他更希望自己的琴声能征服全世界的耳朵。

不但喜欢中国各地美食,李云迪还热爱世界各国的大餐,从家乡风味的川菜到清淡鲜美的日本料理,样样都是他的最爱。怕演出的时候出现麻烦,他在演出前经常不吃东西,过于集中表演也感觉不到饿,一旦演出完放松下来,他马上要找很多好吃的东西来慰劳自己。大伙都知道李云迪是美食控,有时候不等他开口,就向他提供当地有特色的美食餐厅黄页。李云迪总结出,每一种食物好比不同的音乐风格,各自有着难以取代的魅力。

既然爱美食,美酒当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李云迪不仅爱喝葡萄酒,还喜欢收藏。

猜你喜欢

  • 一粒米上京

    晚清时候,在一个江南村落里,搬来了一户曾姓人家。照理说,这村子虽小,但也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村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可曾家就怪了,三年过去了,他们家和村民们格格不入,经济状况也和刚来时一样,一贫如洗,有时连一天三餐都吃不上。更奇怪的是,曾家一

  • 徽宗镇海封妈祖

    北宋末年,朝廷破大辽,伐田虎、王庆,征方腊,军费开支大增,财政匮乏,又值金兵开始向南挺进,人心惶惶,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宋徽宗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谕谏议大夫安焘出班奏道:“如今金兵南下,兵荒马乱,只可利用海上通道,北上高丽,互通有无

  • 麻五爷

    麻五爷年纪不大,才五十出头,瘦瘦的脸,尖尖的下巴巴结了几撮山羊胡子。麻五爷在生产队里当过几天会计,会打小九九,善于见子打子。乡里人五天一场的赶场天就像上班族的星期天,做了几天的活路赶一天的场,乡货交易。这一天麻五爷是必定要去的。麻五爷去的是

  • 穷秀才巧遇永乐帝

    永乐年间,有个秀才进京赶考,因为盘缠不多,路上半吃半饿。有一天,他正走得肚子咕咕叫时,刚好有个妇人送饭到田头给丈夫吃。秀才看着香喷喷的饭菜,直流日水,但又怕丢面子,不敢讲,只好装出一副斯文的样子,问一个做农人:“请问阿兄,前面多远才有村庄?

  • 一个老子和十个儿子

    王家有十个儿子。老两口忙这忙那,一个个惯得像头生子,疼得似断肠儿。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容易才把十房媳妇娶了回来。老妈妈在世,铜钱银子串着用,天长日久,还积了些"私房"。十个儿对老两口还算好,也孝顺。可她一死,私房用光,十个儿子都听老婆话了。人

  • 刘百万招女婿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靠磨豆腐做生意。他们养了一个聪明儿子,已经上学读书哉。有一天,山西刘百万骑马走了六十里路,一摸肩上的一只袋袋勿见了,想起早上坐茅坑辰光忘记在那里了。马上调转马头,茅坑勿曾到,就看见一个男小倌在茅坑边,马上问:"小阿弟啊,

  • 穷秀才中举

    有个穷秀才,穷得帽子剩个框,裤子没有裆,鞋儿没有帮。家中只他一人,吃了早饭没夜饭,真是门前讨饭棍,嫡亲姑母也不认。穷秀才人穷志不穷。他一心一意念书,到二十五岁上,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报喜的来了,穷秀才正在捉虱子,一听说自己高中了,倒弄得手脚都

  • 盐商选账房

    清朝时候,扬州有个盐商叫陶澍,是扬州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开的盐栈有好几个,手下管事的多得数不清,但就是缺个精明的账房先生。陶澍为了招个称心如意的账房先生,便想了个办法,公开招聘账房先生,告示贴满了扬州的四乡八镇,连邻近的安徽、浙江都有。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