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杂烩”的由来

“杂烩”的由来

收录日期:2025-08-08 23:44:04  热度:11℃

“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嫩、脆、滑,色、香、味俱美,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

“杂烩”,顾名思义,即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其制作历史悠久,传闻亦颇多。在中国烹饪史上,最早发明“杂烩”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字君卿,为汉武帝时人,曾做过京兆吏。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创造出了“五侯鲭”佳肴。鲭,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即“五侯杂烩”。《西京杂记》卷二载:“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影响较广。

据传,在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贼秦桧诬陷而死。当时福州有一名厨,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烩”的菜。有一次官府接待一位来自京都的大官,特地品尝这位名厨的“杂烩”菜,当客官问及菜名何叫“杂烩”?厨师则大胆应道:“小的识字不多,只听人讲杂是杂种的杂,烩是秦桧的桧,木字偏旁换上火字旁。”这位京都来的大官听了虽感到惊恐,但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他也恨秦桧,只是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声:“滚!”从此,“杂烩”一词由福州传到各地。

又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年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大闹元宵,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尤在京城更是灯火辉煌,鞭炮焰火,鸣金达旦,热闹异常。这天,皇上兴起,传谕出宫,皇后、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与民同乐。直到深夜回宫,帝、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便令太监速即传膳。因原来所备御膳早己冰冷,御厨措手不及,只得将各种美味冷荤一起放入锅内,经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由于复合多味,醇香滋美,明帝特别高兴,即传问:“此膳何名?”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便急中生智回答曰:“此乃‘全家福’。”明帝大悦,欣然御定此名,流传至今。“全家福”,即“什锦大杂烩”。

还据传,在晚清年间,即公元1896年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派洋务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一天,李鸿章用中国菜宴请美国高级官员,其菜味鲜美,令人赞不绝口。当美国官员问及菜名时,不内行的翻译却解答成为“杂碎”,于是西方人把好吃的中国菜称“杂碎”,一时传遍美国。从此,在英文辞典里便出现了“杂碎”的译音,甚至美国唐人街华侨开设的餐馆,也多改名为“杂碎”馆,继而在杂碎馆食单上,莫不大书“李鸿章杂碎”,果然“杂碎”的名称由此大振。杂碎、杂烩,乃一菜双名,故又称“李鸿章杂烩”。中国文史馆的张伯驹先生也曾写过《李鸿章杂烩》文,称它“驰名国外。凡在欧美中国餐馆,莫不有如此一菜”。

“杂烩”,这一菜美名俗的肴馔,其由来传说甚广,可谓史籍多有记载。因其味美好吃,颇受人们喜爱,故一般各地都有制作。烹制比较出名的有安徽“李鸿章杂烩”、湖北“全家福”(什锦大杂烩)、四川“红烧杂烩”和贵州“烘杂烩”等,由于配方制法不同,风味各异,皆为筵席上撰。而“杂烩”之出名,在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三侠五义》以及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等书中,也均有提及。

看来,“杂烩”这道雅俗共赏古已有之的名菜,之所以能够广泛沿传至今,它不仅醇浓鲜香,味美好吃,还含有十全十美的寓意,因而颇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和喜爱。

楚乡湖北遐迩闻名的传统杂烩菜一一全家福,俗称“什锦大杂烩”,这一由明代御膳传入民间的美味珍馐,已成为当地喜庆筵席中经常出现的一道头菜,建国后还被列为山珍海味类的中国名菜。此菜系选用“八珍”中的“四珍”,即海参、鲍鱼、鱼肚、鱼翅作主料,以鸡脯肉、鳜鱼肉、香菌、蘑菇、鲜虾仁、猪蹄筋作配料。其具体制食法是:将炒锅置旺火上,放适量熟猪油烧六成热,先把上浆鱼片、虾仁分别拉油后沥出。再把发制好的海参、鱼肚、蹄筋和鸡脯片、香菇、口蘑分别置旺火沸水锅中焯水,用清水冲凉。然后,炒锅酌放熟猪油,下入葱姜汁、高汤、精盐、味精烧沸,倒入各种原料烧烩入味后勾芡,淋上鸡油而成。

此全家福肴撰,因其选料高档,制作精细,一菜多姿,脆嫩滑爽,馨香浓郁,身价很高,驰名全国,誉满江城。

猜你喜欢

  • 出租屋

    这是一个关于出租屋的故事。回忆起从前的日子,那是一个老旧的出租屋,位于城市的角落,被繁忙的街道环绕着。这间屋子并不起眼,但却承载了许多人的故事。屋子的主人叫阿姨张,她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年过七旬。她租出的这间屋子虽然破旧,却总是被一些无依无靠

  • 子焜鬼故事之扔不掉的鞋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名叫子焜的小男孩。子焜是个顽皮好动的孩子,总是到处捣蛋,把人家的东西弄丢。村里的人对他又爱又恨,有时候为了捉弄他,会把一只旧鞋子扔给他,让他拿着玩。有一天,村里传来一则鬼故事,说是在村子附近的山上

  • 成佛成魔只在一念之间

    成佛成魔只在一念之间人生的道路上,成佛成魔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既是选择的关键,也是命运的转折点。有人借此一念,追求心灵的升华,最终成就大道;有人则被内心的魔障所困,不断失去自我,陷入黑暗深渊。成佛,是人们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希冀融入宇宙

  • 新聊斋之梦中人

    梦中人,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陶醉的存在。在《新聊斋志异》中,《梦中人》这个故事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好奇。这个故事传承了古代聊斋志异的奇幻色彩,然而却又有着更加细腻且深入人心的剧情和情感。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而幽静的小村庄中,这个村庄雾气笼罩,

  • 怨灵猫

    怨灵猫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深处,住着一个老婆婆。这个老婆婆非常孤独,因为她的丈夫和亲人早已离开了人世。她唯一的伴侣就是一只名叫丽娜的小猫。丽娜是一只异常聪明的猫,它总是能够让老婆婆开心起来。它会跳舞、做鬼脸,还会用小爪子拍手。老婆婆喜

  • 好人自有好报

    从古至今,有句古话常挂在人们的嘴边:“好人自有好报”。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信念。那么,为什么好人总是能够得到好报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善良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无论是善待他人还是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行为都会彰显

  • 来生缘

    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个年轻而聪慧的姑娘,她名叫婉儿。她有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长长的黑发披在肩上,皮肤白皙如雪。婉儿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木屋里,隔壁住着一位古灵精怪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婉儿一个关于"来生缘"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

  • 路灯下的老婆婆

    路灯下的老婆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寂静的夜晚里,一盏路灯投下了温暖的光芒。在这微弱的光线下,一位年迈的老婆婆独自一人站在路灯旁。老婆婆佝偻的身影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她皱纹深深刻在脸上,双手因岁月的摧残而颤抖。她穿着一件陈旧的羊绒大衣,脚下踩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