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纠错

纠错

收录日期:2025-08-07 11:52:52  热度:9℃

清咸丰年间,程老板开了家古玩字画店。这天店里来了个中年人,程老板一看来人气宇不凡,便上前打招呼。不料那人摆了摆手说:“您忙,我自己看。”程老板回了声“您请便”,就忙自己的了。伙计有眼色,忙跟上陪着。

那人在店里慢慢看着,走了没几步,便站定不动,直勾勾地盯住一幅当朝徐翰林的字不放。

徐翰林是当时书法界公认的泰斗,传说他手把手教过两代君王习字,声名显赫,因此他的字非常难求。

伙计看出他喜欢这幅字,便上前一步想要介绍,那人抬手阻止道:“没必要介绍,我已经看出是假的了。”伙计争辩道:“当朝徐翰林的字,谁敢作假?若被他知道了,就算能保住命,也保不住家产。”那人“哼”了一声,不屑搭理。

这时,程老板过来了,问:“先生,您说它是假的,一定看出了什么,请指教。”没想到那人没有回答,反而问还有没有徐翰林的字,若是有就拿出来看看。程老板回答:“没有了,仅此一幅,请先生说说它假在哪里?”不料那人还是不理,转身走了出去。

程老板忙递给伙计一个小玉件,指了指门外。

那人走出去没有多远,忽见路上有个小玉件,弯腰拾起来一看,知道价格不菲,急忙装进兜里。而就在此时,伙计站在了他面前,冲他鞠了个躬,说:“先生,我们老板请您回去聊聊。”那人笑笑,跟着伙计回到了店里。

这一次,无须多问,那人就自己解释了起来:“徐翰林用的纸是皇家专供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那幅字的用纸,虽属上乘,但与徐翰林用的还是有差距。”程老板听了恭恭敬敬地说:“先生真是火眼金睛,敢问贵姓?”那人回答免贵姓罗。程老板接着说:“罗先生,请过几天再来。”

那幅字,其实是程老板写的。程老板在仿字方面极有天赋,无论谁的字,只要他想模仿,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做到惟妙惟肖、真假难辨。

过了几天,罗先生一进门,程老板就起身相迎,接着领他看字。罗先生反复看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

程老板把罗先生请到茶几前坐下,命伙计给罗先生倒茶。茶倒完,罗先生就发现茶碗旁多出一个玉饰,端茶时顺手拿了起来。他喝了口茶,放下茶碗后说:“纸没问题了,您是从哪里弄的?”程老板笑着回答:“只要肯花钱,没有弄不到的东西。”罗先生不再多问,接着说:“只是印章的颜色嫩了些,略显轻浮。徐翰林这人端庄严谨,讲究厚重。”

又过了几天,罗先生再来看时面露惊喜,说:“程老板,您终于弄到了一幅真品,多少银子?”程老板回答,他十两银子拿到的,就十两银子给罗先生,也算是答谢了。罗先生付完银子,捧着字幅高兴地说:“您马上就要身价陡增了。”程老板问他什么意思。罗先生告诉程老板:“听说徐翰林得了不治之症,恐怕时日不多了。”临走时,罗先生还好心交代,若再弄到徐翰林的真品,没有五十两银子别出手。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徐翰林为了治病,不得不天天强撑着身子写字,委托程老板代卖。

很快,程老板的店里天天有人来买徐翰林的字。当有人问是不是代卖时,程老板坚决否认,回答是从全国各地收购的,不是从徐翰林那里拿的。他越是不承认,别人越是深信不疑,来买字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转眼过了两个月,程老板卖了上千幅字,足足赚了五万两银子。他高兴万分,正想庆贺一番,罗先生又来了。

这一次罗先生穿的是官服,还带着几个禁卫军。程老板预感不妙,战战兢兢地问:“罗先生,您……”罗先生回答:“我是内务府的一名小官,不值一提。徐翰林听说程老板模仿他写字再高价出售,把程老板告到了皇上那里。我这次是奉皇命而来,请程老板老实配合。”接着他便问程老板共卖出多少幅仿徐翰林的字。

程老板想了想回答:“估计有一百幅。”不料他的话音刚落,伙计就更正说:“不对,是一千幅。”程老板冲他一瞪眼喝道:“胡说八道,哪里有这么多?”伙计一点也不害怕,把账本递给罗先生说:“我天天记着,不多不少,正好一千幅。”

程老板傻了眼,不由问伙计:“你到底是什么人?”罗先生代伙计回答:“他是你的人,也是我的人。”说着,罗先生掏出那两个小玉件,都给了伙计。

罗先生接着宣布:“你卖假字得了五万两,再罚你五万两,共计十万两。”程老板知道躲不过,只好取了十万两银票,递给罗先生,然后不甘心地问:“明明知道是我模仿的,为什么还要装模作样地纠错?”罗先生告诉他:“是为了让任何人都看不出瑕疵,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来买,而买的人越多,筹集的救灾款就越多。”

程老板以為罚完银两就没事了,不料罗先生又拿出一个木盒说:“皇上知道你有双能模仿古今字画的手,很好奇,想亲眼看一看。”说着,罗先生命随从把程老板的双手砍下,再装进木盒中……

猜你喜欢

  • 孤雁

    人们先是看见那只孤雁在村头的上空盘旋,发出的叫声凄厉而又孤单。秋天了,正是大雁迁徙的季节,一排排一列列的雁阵,在高远宁澈的天空中,鸣唱着向南方飞去。这样的雁阵已经在人们的头顶过了好一阵子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这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人们在

  • 人鹿断肠缘

    长白山林海深处住着一个叫德忠的老汉,一辈子没结婚。德忠老汉靠打猎采药为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掌握了一套懂得兽语的本事。后来国家禁猎,老汉就扔了土枪摸起锄头,在山脚下开了一块撂荒地种包米、大豆什么的糊口,农闲的时候就背着小竹篓进山采药。这天,

  • 与狼共舞

    在进出拉萨的必经之路上,我拦下了一辆拉柴火的卡车。我此行的目的地是四川。司机扎西是个强悍的藏族汉子。汽车平安无事地把险峻的念青唐古拉山抛在身后,进入相对平坦的羌塘草原反而出了麻烦。待我从梦中惊醒,汽车已经离开公路几十米,被一块面积不大的沼泽

  • 独眼袋鼠“路路”风雨救主

    澳大利亚墨尔本以东90英里的摩维尔,住着一位名叫雷纳德·理查兹的农夫,他和妻子林恩膝下有一双儿女,19岁的儿子卢克,17岁的女儿塞丽斯特。理查兹特别喜欢大自然,每逢节假日,他都要和家人开车去风景名胜区作“丛林漫游”1999年10月的一个周末

  • 母亲的本能

    动物园里6岁的猩猩宾蒂·吉娃怀孕了。饲养员有些担心,因为年轻的宾蒂未曾有过做母亲的经历,可能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准备。为此,他们就用动物玩具替代婴儿,教它像野生大猩猩那样,怎么把“孩子”放在胸前,不时地抱着“孩子”。宾蒂学得很快。它的女儿库拉

  • 给小鸡保温

    我非常喜欢小动物,但是在经历过一次无力挽回生命逝去的事情之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养宠物了。三月的扬城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有出壳的小鸡被人带离温室,叫卖于路边和学校门口了。儿子喜欢这娇黄可人的小东西,经不住他泪眼汪汪的哀求,我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回家

  • 母爱的较量

    七岁那年,我和母亲住在川南那座叫茶子山的山脚下。母亲长着一副高大结实的身板和一双像男人一样打着厚茧的手,这双手只有在托着我的脑袋瓜子送我上学或拍着我的后背抚我入睡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她的不可抗拒的母性的温柔与细腻。除此之外,连我也很难认同母

  • 义象血战食人鳄

    缅甸北部的卡代伊邦有驯养亚洲象役用的传统,历史上还曾将大象用于战争,称为战象,十分骁勇。有个叫克宏的青年家里也养了一头亚洲象,取名刚松,它就是战象的后代。它长得高大而不臃肿,四足强健,威风八面,那对长达一米半的象牙令人望而生畏。它的道劲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