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都是好人

都是好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10:49:27  热度:7℃

郑达三步并两步的在人行道上走,今天公司要开会,可不敢迟到呀!

大清早的,路上人不多。郑达在拐角处看见前方有一位老婆婆挣扎着起身,赶忙跑去搀扶,顺手也打了急救电话。

待急救车来接走老婆婆之后,郑浩心里乐滋滋的,大清早的就当了好人,谁不高兴呀!看了看时间,像风一样就跑了,会议马上开始,能不急吗?

在和媳妇儿看电视的郑浩听到门铃响了,郑浩便起身去开门了。

“请向你是郑浩先生吗?”一开门,对方就寻问自己是不是郑浩,有点纳闷的郑浩点了点头。只见那人又继续说道“郑浩先生,是这样的,有人起诉你,这是起诉书,请你仔细看看,到了那天,还需要你到法院去下,如果沒事,我就先走了。”

剩下一头雾水的郑浩呆呆的站在原地,直到听见媳妇的叫喊声,才回过神来。两人看了看起诉书,郑浩才明白原由。

原来是几天前那位老婆婆起诉的。老婆婆被摔成了腰间盘突出,要求付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郑浩很是不解,明明是自己有助于她,怎么就变成伤害者了……左想右想,这世上好人难做呀!做好人也要看时间!

即是法院下达的起诉书,不得不去。法官的法锤一敲,郑浩也只有乖乖的交那些费用,谁让好人遇上坑人的呢!好在这些费用郑浩还勉强能承受。

在人行道上既没有摄像头,也没有目睹证人,任郑浩如何辨解又怎能说得过靠嘴吃饭的律师!

行走在回家路上的郑浩,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东望西盼的。做了件好事,却如此下场,换谁心里也不好受。

正在睡午觉的郑浩,被频繁的门铃声吵醒了,极不耐烦穿上衣服。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那恩将仇报的人,还带着一小伙子。

“医药费不够,还带了个小伙子来拿呀!你狠……”郑浩连点两次头说道。

“对不起……恩人,我和我母亲是来向你道谦的。”难道今天的地球没有转动,导至我出现幻觉,悄悄地拧了自己的臂部,感觉到了疼痛感,郑浩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

太阳不是从东方落下,而是从西落下的郑浩听到,那小伙如此诚恳的表情,心一软,还是让他们进来了。

“对不起,郑浩先生,是我毁了你声誉。”说着,那小伙便要跪下去,郑浩及忙阻拦,示意他坐下说。父母俩你一言我一语的,郑浩也是听明白了的。

原来那小伙创业时没有了可用资金。创业之前就已经贷过款,向亲朋好友借过,这段时间是瓶颈时间,不容有差错。而老婆婆知道了儿子的困难,便故意刁难郑浩一翻,也是到开庭那天,老婆婆的儿子才知道此事,想拦已来不及了。此后两人一致认为,等过了这段时间才一起来登门谢罪。

郑浩听完他们的诉说,当下就原谅了。

“真的很感谢您,如果不是你,恐怕我和母亲不会一起坐在这里了。还有,你之前所付的费用,我现在两倍奉还,还希望你收下,以表我们的诚意。”那小伙诚恳的说道,还拿出放在挎包里的钱。

“钱,我会收下,不过,我只拿走属于我的,多的你自己拿走。”郑浩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猜你喜欢

  • 救命一卦

    清朝道光年间,苏州有一小商贩,名叫向永吉,靠趸货肩挑零卖度日。小生意不好做,眼看到了除夕,不仅还不起债,年货也无钱置备。向永吉心灰意冷,正打算投湖自尽,元妙观一个算卦先生告诉他:“我看足下相貌,今晚半夜时分,就会发财。本道熟读麻衣相经,深得

  • 失魂奇案

    明朝正德年间,山西晋城府城北五十里巫家镇有个名叫顾德铭的人,此人家境贫寒,他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正德十四年,他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向亲戚借了些银两外出经商。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正德十七年顾德铭回到家中,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每天总是愁眉不展,精神恍恍惚

  • 生死连环方

    南乐镇里有个老中医,名叫方一拐,人却称他方三怪。首先是他长得怪:一条腿是断的,两只眼是瞎的,还瘦得皮包骨头;其次是他看病怪,每月只在农历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开门接诊,其他时间拄着拐棍登上镇里最高的山峰白云山顶盘腿坐着,而只要一坐下,不管刮风下雨

  • 屠夫捕头

    骑一头瘦驴,郑板桥只带一名家丁,悄悄赶往潍县上任。潍县素有“三千铜炉匠,十万绣花女”之誉,但郑板桥一路走过来,看到的情况却和这挂不上钩,这里虽不说民不聊生,但显然人心不古,治安状况也差。看样子得有一个好捕头啊!郑板桥自言自语地说。这捕头,既

  • 木马择匠

    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的南端有一座时思寺名扬中外,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因为它是历经元、明、清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建筑,说起它的建造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很久以前,大漈有个叫做梅元屃的孩子,当他六岁的时候父亲

  • 寡妇桥传奇

    和尚与寡妇的故事,在过去,知道的人不少,各地似乎还有各地的版本,可到了太行山下的大王镇,人们都会指天发誓地说,这事绝对是真的,因为人虽去,可那桥还在呀……一场病民国初年,在太行山下的大王镇,曾有个叫李定远的财主,五十多岁,做着方圆百里最大的

  • “名落孙山”的故事

    南宋年间,江南小镇上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叫孙山,一个叫张伍。有一年夏天天气热,孙山就下河游泳,不料想腿肚子抽筋,眼看就要沉底了,幸亏张伍一个猛子扑上去把孙山救了上来。这是救命之恩啊,孙山对张伍感激不尽。后来他们在同一个私塾上学,两人的关系

  • 名医也有难为时

    问松堂是一家祖传的诊所,开到金子久一代,在杭嘉湖一带已是家喻户晓,每天来就医的病家都会在门前大排长龙。这一天早晨,问松堂外面一阵喧哗,只见两个大汉用门板,抬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来看病。他们一看排队候诊的人不少,便将门板放在后面排队。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