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娘的白发

娘的白发

收录日期:2025-08-08 00:33:05  热度:10℃

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娘老了,满头的黑发悄悄变白,像一团白云盘上头顶。

我知道,娘的缕缕白发是不尽的操劳染白的。我从偏僻的小山村,一步步走进省城。离老家越远,思念愈重;离故乡越久,眷恋愈深。以致在看见满头银发的老人,油然产生一种亲近的情感。

我对娘早年的事情了解很少。娘出生在战乱年代,家境贫寒。嫁给父亲时,家里同样一贫如洗。生我时,娘用唯一的破棉袄包着我,自己只盖着个破草毡子。面对生活的困苦与艰难,娘总是乐观自信,从不怨天怨地。在那个凭工分分口粮的年代,只有父亲是个全劳力。娘除了忙家务,喂猪狗鸡鹅,也得挣工分。记忆中,娘一年四季总有干不完的活,从不歇息,可还是填不饱肚皮。

饭吃不饱,就更难添新衣裳了。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春节,才可能扯上几尺布,做件新褂子、裤子,或纳双布鞋,或把衣裳打个新补丁,洗得干干净净。我不理解娘为什么没有添一缕布丝,更不懂娘的辛苦和心中的愁苦。

娘不识字,但她知道识字重要,千方百计供孩子读书。我上小学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娘却狠狠心给我买了一盏煤油罩子灯。那时的煤油凭票购买,每家每月1斤。煤油不够,娘经常到商店说情,或想办法借油票。实在没法,就用墨汁瓶或萝卜头造个点豆油、花生油的灯。我读书,娘就忙她的事,或在灯下做针线活。有时,娘会停下手中的活,听我读书,背诵课文,脸上洋溢着一种神奇的幸福。我常在娘的督促下进入梦乡,黎明被叫醒时,娘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娘性格坚强,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从不落泪。却因条件所限,不能满意,而为孩子揪心难过。我到县城上学前,娘不停地张罗着,恨不得让我把家一块儿背走。临走前一天晚上,娘专门做了顿好吃的,请来本家的几位爷爷和叔叔,既为我送行,也算是对街坊邻居的答谢。娘坐在灶边烧水,泪珠不时从脸颊上落下来,我悄悄问:“娘,娘你怎么哭了,不愿我走呀?”娘忙用衣襟擦掉泪水,轻声叹息:“外出上学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裳,可别让人家笑话。”娘总感觉欠了我什么。

娘的和善有口皆碑。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了难处,娘总会全力帮助。自家的事总是尽力去做,不愿麻烦别人。年纪大了,耕种、收获时,叔叔和堂弟们常帮帮忙。娘总是念念不忘,想法请吃饭,或者送点东西表示感谢。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她尽可能做几个菜,烙上几张饼,无论如何不能丢了面子,亏待了客人。娘事事关心别人,唯独不顾自己,好像自己是铁打的一样,生病了也不合得买药,一声不吭地硬撑着。

娘从来不图儿女的回报,只是期望儿女们争气。她常说,娘不图你们当什么官,不图你们的钱财,只盼着你们在外实实在在地做事,大人孩子平平安安。娘把自己的心血,全都奉献给了我和家。每次回家,娘像招待贵客,忙里忙外,问长问短。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晃动的白发,我心中十分愧疚。离家时,娘总是将我送至门外很远,目光中充满关爱和嘱托,又有几分不舍和期盼。风吹起娘的满头白发,眼里泪水盈盈,我都不忍心回头……

夜深了,一缕月光透进屋里,恰如娘那满头的白发。我的惦念,都浸进这圣洁宁静的月光里,溜回了至亲至爱的故乡。

猜你喜欢

  • 只有左脚,照样写出生命的精彩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七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

  • 100次摔倒,100次站起来

    1992年,因为视神经病变突然将她的光明全部夺走,眼前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随之而来的还有婚姻的破裂,让她痛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她一下子像变了个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在与黑暗博弈的日日夜夜,她苦苦思索:“人这一辈子,路该怎么走,是在

  • 命运也会青睐苦孩子

    13岁时,因为家庭贫困,他从学校辍学,到一家亲戚的肉铺去打工。16岁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全职屠夫。生性乐观的他,喜欢一边割肉一边唱歌,他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在用刀尖跳舞。一天,有位老顾客打电话来,说家里要招待客人,让他送些牛排过去。当他走进顾客家

  • 打工妹是如何变成大翻译的

    王旭,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中毕业便辍学打工。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奔波了一个多月,才在哈尔滨市建筑工程队当了一名小工,月工资仅800元。然而,她并不甘心,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时不时地问自己: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不

  • 把嘲笑当做成功的肥料

    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七岁时,他到特拉维夫一所学校的化验室里打扫卫生,耳濡目染之下,他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一些刁钻的问题,让老师也难以接受,于是,罚他跑步,抄作业,打扫教室,便

  • 给陌生人写一封信

    柴田和子是日本颇具传奇色彩的保险营销员,她曾经在一年时间内创下过120亿日元保费的超高纪录,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营销大师在进入保险业之前,是一位只会做家务的家庭主妇!1970年,柴田和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一家五口靠丈夫在工厂里的微

  • 请给你的对手留一扇窗

    他的第一位对手是一位老货郎。那时候,他只有15岁。他与老货郎一起挑着货郎担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做生意。你卖针头线脑儿,我卖线脑儿针头,相互之间,难免有些竞争,甚至争吵。于是,两个人便成了“敌人”,有时候,一连两三天不说一句话。一次,他中

  • 目标愈远,愈需脚踏实地

    少年约翰哈佛是个抱负十分远大的人,他梦想着将来创办一所大学,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然而,在当时还是一名学生的约翰哈佛,时常陷入人生的困惑,他不明白远大理想和身边小事的关系,不明白一个人应该凭什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又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