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绝妙的见义勇为

绝妙的见义勇为

收录日期:2025-08-08 01:42:48  热度:8℃

大伟从小就生有一副侠义的心肠,上学时每当看到学校的小混混们欺负人,都很想冲上去狠狠的教训他们。可是看到他们那凶神恶煞的样子还有手里拿的木棒和板凳腿之类的东西时,顿时又胆战心惊望而却步了。

大伟的家离学校很远,有十多里地,家里穷为了省点钱,他不住校,每天都跑回家吃饭,早晨跑着去上学,一来二去的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男子长跑的第一名都让大伟给拿去了。

后来大伟在外地参加了工作,没事就爱在网上看看新闻,有时上面播报些某某地区发生抢劫案啦,歹徒在闹市区行凶,数百人围观却无人敢上前制止之类的新闻时,大伟经常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单位放年假了,大伟坐长途汽车回老家,当车刚出城不久行驶到城外的荒野地带的时候,又上来了两个乘客。大伟眼瞅着这两人不像什么好人,一个穿着黑皮卡壳,五大三粗的,大冷天的还剃着个铮亮的光头。另一个身材矮小,穿着一件很大的军绿色大意,和身材极不相符。

这两人一上车,大伟就瞅见他俩用很不经意的目光把全车的乘客扫了一遍。大伟顿时觉得这个事不太对,他想提醒驾驶员和车上的车客都要提高警惕,可是万一这两人不是什么匪盗之类的人,自己不成了全车的笑话了么?

就大伟内心矛盾的时候,汽车接着往前开。十来分钟后,忽然光头和那个矮子站了起来,两人从怀里掏出了两把明晃晃的大砍刀。

矮子用刀逼着驾驶员的脖子说:“开你的车,没你什么事。”

大个子光头用刀指着车上的乘客喊道:“我们兄弟两缺点钱花花,麻烦各位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别有什么小动作,不然就别怪我心狠。”

车上登时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只有车窗外呼呼的风声。大家被这情景吓傻了,这是只有在电视上、网络上才会看到的情景。

大伟顿时觉得脑袋一片空白,整个头颅里就像有人在敲锣一样“咣咣”的响个不停。他无数次的希望自己能有个见义勇为的机会,而今这个机会来了,他却发现自己是这么的懦弱胆小,别说见义勇为了,他只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发软,想站起来都很困难。

“他妈的都是聋子,听不到老子说的话啊”光头喊叫着,挥起刀一刀砍在了离他最近的一个男乘客头上。

“啊!”那名那乘客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血顿时从头上冒了出来。

砍人了,还流血了,大伟看到这一幕,小便险些出来。

车上的人都已经开始哆嗦着掏钱了,大伟也在其中。

光头的歹徒右手拿刀,左手提这个黑布袋子,从每个的人手中开始收钱。

收完钱,光头给小个子使了个眼色,小个子对着司机喊道:“妈的,停车,打开车门。”

司机打开了车门,两名歹徒正要下车,光头忽然瞅瞅了坐着靠车门位置的一个年轻女乘客,然后给小个子说了句悄悄话,大伟看到两个歹徒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淫邪。

果然小个子上去抓了那名女乘客的头发,狠狠的说:“你他妈的给我下车。”

那名女士拼命地挣扎,光头上去就是两个大耳光,两个人强行拖拽着那名女士下了车,向路远处的荒草堆拖去。

歹徒走后,车厢里还是一片寂静,片刻后大伟终于从恐惧中恢复过来,他看到两名歹徒还在拖着那名女士向远处走,女士发出的凄惨的叫声就在耳边回荡。大伟登时一股热血冲上脑门,钱可以被抢,但这种事绝不能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他站起来大吼一句:“是血性爷们的跟我下车!”


猜你喜欢

  • 狐假虎威

    “恃势凌人”出自西汉 在一个丛林里,住着一只山君,有一天山君的肚子很饿了,想找个小动物当点心,他在路上走着走着,碰见一只瘦小的狐狸。因而山君就扑了上往,没想到狐狸大呼一声:“哼,丛林里大师都知道我是大王,大

  • 一言九鼎

    成语“出言如山”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高文用。故事首要讲述: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情势十分求助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往求援…… 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

  • 草船借箭

    这个成语来历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居心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没有此事,而且周瑜气量也很是宽宏,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完全分歧。 周瑜看到诸

  • 水滴石穿

    “积习沉舟”出自《汉书 。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查问。库吏不敢隐瞒,照实认可了。因而张乖崖命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鉴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甚么了不得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

  •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出自宋 畴前,有小我买了一堆生果,有梨儿,也有枣儿,坐在路边上吃。有个老头儿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儿可不克不及多吃呀。它固然对牙齿有益处,可是吃多了对身体欠好。”青年人就问:“枣儿吃多了呢

  •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出自南朝 晋朝时,有一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年青时的郭象,不但勤学,并且对平常糊口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意不雅察,然后再沉着地往思虑此中的事理。这使得他常识赅博,对工作的阐发也经常很

  • 一诺千金

    “一诺令媛”出自西汉 秦代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脾气正直,为人侠义好助。只如果他承诺过的工作,不管有多大坚苦,都想法办到,遭到大师的赞美。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手下,曾几回献策,使刘邦的戎行吃了败

  •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出自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他已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如果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边有一个伺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他就天天朝晨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圃里走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