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阿智借表

阿智借表

收录日期:2025-08-07 22:58:10  热度:11℃

阿智他们当年下乡插队当知青时,很少有趁手表的,唯独知青二明有一只。

不过,对于多数知青而言,手表确实也没有太大的用场。他们每天上工时,早晨、晌午是听队长敲钟集合。而下工的时候则由队长看日头儿决定:晌午看着日头儿正了就下工,收晚工是看日头儿将要落山就停了活计往回返。由于村子坐落在大平原,站在田野里举目环顾四方,无遮无拦的,三里地平线可以看到尽头。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们远不如现在聪明,还不会制造遮云蔽日的雾霾,所以日头儿给出的时间信息是很有效的。

话说入冬农闲后的一天,邻村的一位女知青——阿智的中学同学兼女友,想让他用自行车驮着自己去县城玩儿一趟,看一场电影,再下一顿馆子。阿智痛快地答应了。

不过,他想把准时间,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耍耍派头,于是就去找二明,欲借手表一戴。

阿智到了二明的宿舍时,见二明正坐在门旁边,双手抱着后脑勺,闭着眼睛、哼着小曲儿晒太阳。阿智看见二明两个手腕都是光光的,没有戴着手表。

听阿智说要借表,二明便已猜出阿智的用意,他故意问了阿智一句:“你借表何干?”

阿智简答道:“看时间呗。”

“看时间、看时间。”二明念叨着阿智的话,诡谲地一笑,便转身回屋取表去了。

而阿智则在二明的板凳儿上一坐,也学着二明刚才的模样,闭目冲着太阳。他还美滋滋地遐想起来:“自己带着女友走在县城的大街上,虽然天气有点冷,还是得捋起衣袖露出手腕——其实是为了露出手表,那得有多么气派呀!”

阿智正闭眼儿美着,就听见二明说了一句:“给你表!”他只觉得手上多了一个沉甸甸、凉乎乎的物件儿,急忙睁眼一看,竟是一只老式铁壳儿马蹄表!

看着阿智惊讶的神色,二明笑问:“此物能看时间否?”

因为阿智刚才说过,借表是为了“看时间”,所以他没法儿否定二明的问话。

“唉!自己总不能提着这个足有一斤半的破玩意儿,捋着衣袖陪着女友上街去呀!”阿智暗暗地只嘬牙花子。

猜你喜欢

  •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浪漫往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一句。词中的“骄杨”即毛泽东的第一个妻子、革命烈士杨开慧。毛泽东在这首词中,以浪漫的情调和丰富的想象,歌颂了烈士,歌颂了友谊和爱情。作为妻子和母亲,杨开慧为丈夫和儿

  •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

  •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有一天,

  •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

  •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

  • 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

  • 山羊驮砖

    关于长城的故事:山羊驮砖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