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宋端宗母亲杨淑妃简介 杨淑妃人物结局

宋端宗母亲杨淑妃简介 杨淑妃人物结局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6:20  热度:10℃

杨淑妃是宋端宗的母亲,同时也是宋度宗的妃嫔,二帝南迁之时,因为是宋度宗的母亲,因此随之逃难。

人物档案

姓名:杨氏

别称:杨淑妃、杨太后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南宋

出生地:不详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

丈夫:宋度宗

儿子:宋端宗

职业:后妃

职位:杨淑妃、皇太后

主要成就:宋端宗母亲,封为皇太后

杨氏刚刚选入宋度宗后宫的时候,就被封为美人,这个品级在刚进宫的一波里面算是很高的了。大胆猜测一下,史籍上没有提杨氏的出身,那么他之所以入宫就封美人,应该确实是美,长的漂亮,受宋度宗宠爱了。

咸淳三年,杨氏被封为淑妃,宋度宗恩宠越隆,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杨淑妃为宋度宗生下宋端宗赵昰,赵昰与另一位年幼的皇子,在明末大臣的辅助下,又将濒临灭亡的南宋延续了几年。

南宋德祐二年,元军包围临安,南宋已经退无可退。就算死守临安城,但是元军大军压境,切断粮草水源,临安城被攻破也只是早晚的事情。在如此危难之时,被后世人大肆赞扬聪慧有谋略的谢太后谢道清,选择了屈辱投降。

谢道清选择投降,并不是害怕国破身死,而是选择创造机会。在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的同时,一早就安排了忠臣义士护送当时年龄尚幼的两位皇子难南逃。谢太后虽然被押解北上,但是南宋却并没有灭亡。

临安城破之时,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和赵昰、赵昺经温州逃到福州。忠勇大臣辅助赵昰登基,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赵昰登基之后为宋端宗,杨淑妃被尊为皇太后。

1278年赵昰因为惊惧去世,皇位传给异母弟弟赵昺,杨淑妃带领赵昺,在大臣们的支持下,继续艰难抗战。不过可惜的是,大势终不可违逆。

1279年,南宋军队被元军包围,元军切断水路粮草,南宋军队只能待在海上死守。弹尽粮绝,发动崖门战役。孱弱的南宋士兵对上好吃好喝,休养生息的元军,自然一败涂地。此战一败,南宋彻底失去希望。

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淑妃在另一座船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道: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留下这么句话,杨淑妃也投海自尽,殉国而亡。

猜你喜欢

  • 杜纤纤的美丽时光

    一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心宽体胖”,这点杜纤纤身”有体会。自从班主任公布了保送生的名单后,她终于如释重负。在别的同学继续为中考忙得焦头烂额时,杜纤纤正悠闲地倚靠在家里宽大的真皮沙发上,捧着一瓶冰冻过的大可乐,边吃爆米花边

  • 旧书街的秘密

    1游乐场事故之后,崎田陷入了昏迷。学校里开始疯传:崎田是被莎菲从摩天轮上推下去的!面对这些谣言和指责,莎菲百口莫辩,因为,事故发生后她整个人吓得晕了过去,醒来后根本不记得到底发生过什么。难道,真的如传言所说,自己曾经对他爱得死去活来,最后爱

  • 请给我起外号

    刚下课回来的政治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把书摔得震天响:苑老师,你可得管管班里的学生,竟然给我起了个‘歪脖树’的外号。”办公室里的老师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平常总是歪着脖子,上课表情严肃,歪脖树”这个外

  • 有些东西无法补偿

    上高中的那年,我学会了在黑板上长篇大论,拿到了我的驾驶执照,第一次穿没有吊带的文胸,写了很多我永远不会念给父母听的长诗——但是我学到的最重要也最艰难的一课是:人生没有橡皮擦。拜蒂是从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转来我们学校的。

  • 云之彼端,是那相遇的地方

    1如果没有遇见凌焰,或许安晓溪的人生轨迹就会这样一直安静地延伸下去。但后来,她一不小心被凌焰撞了一下,人生就拐了个不大不小的弯。那还是读高一的时候,班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流传着一个城里来的男生要转学到安晓溪班上的消息,这在班里那群追逐时尚的女生

  • 谁敢欺负蒋小苏

    一和蒋小苏不打不相识。年初,公司降薪。为了省钱,换租了一套小的住处。是早些年的那种老建筑,红砖红瓦,地板和楼梯,都是老式的木质结构。四层的楼房,三四层都空着,我选了三楼,收拾干净搬了过来——反正都是漂泊,反正都不是自

  • 自卑女大学生 最无法容忍是她的闺蜜

    2012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沈阳市一个花园小区里发生了一桩凶杀案。经警方调查发现,杀人行凶者名叫杨文英,是沈阳某高校大四女生。遇害者同样是一名女孩,叫刘萱,与杨文英是同班同学。她们原本是一对亲如姐妹的好同学,但为什么会亲手血刃对方呢?事情,

  • 美国游学记

    我一直很好奇,国外的小学生是怎么上课学习的。终于,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利用寒假到美国游学,体验中美文化的差异。我们前往游学的学校是美国新泽西中心小学。为了迎接我们这些在美国孩子眼中的外国人”,新泽西小学的师生用心地在每间教室的每张